为什么《哪吒》北美票房370万美元而17年前《英雄》却有5000万?

《少年的你》登陆北美市场,在此之前,刷新国产票房纪录的《哪吒之魔童降临》北美票房仅收370多万美元。有人说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其实,这条路我们已经走了很长时间,而且起步并不低。

2002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在北美发行,最终取得5371万美元的票房成绩。曾经以为是国产电影全球化的开始,没想到却成了巅峰。

15年过去了,国产电影屡屡刷新国内票房纪录,为何全球市场反而越走越窄了呢?

2019年四部国产大片:中国票房市场VS北美票房市场

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刷新了国漫电影票房纪录,几无悬念的会成为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第一。国产动画电影能够听到的水花的几乎都是“故事新编”型,比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传统神话故事再经过前人经典改编加持,已经具备天然的粉丝基础,成功率相对也会更高。

不过,在中国横扫票房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拉到全球票房市场,表现就不尽人意了。《哪吒》在北美票房仅收370多万美元,不够中国票房的零头。

同样境遇的不只是《哪吒》,70周年献礼片三部除了《我和我的祖国》没有登陆北美市场,《中国机长》、《攀登者》都在北美发行,最终《中国机长》仅收68万美元,《攀登者》就更低了,只有49万美元。

2019年,中国国产票房第二《流浪地球》,取得今年国产电影北美票房市场的最好成绩——589万美元。

经常有粉丝,统计票房百亿的演员都要谁谁谁?但是我认为内地票房创新高是市场大势所趋,不代表作品和演员的真实水准。是骡子是马,还是要拉到国际上看看。

国产电影在西方市场中取得最好成绩还要回溯到17年前。

就是张艺谋导演的《英雄》。

《英雄》虽然在当时引起巨大争议,但它开启了中国大制作的商业大片时代,而且该片在北美上映连续两周夺得票房冠军,最终收5371万美元,时间是2002年。

(在这里,可能有人会举例《卧虎藏龙》。《卧虎藏龙》虽然有大陆资本,但导演李安出生于台湾,后来留学定居美国,严格来说导演本身成长经历和创作环境都与大陆非常不同。但是作为东方故事输出到西方电影市场,《卧虎藏龙》毫无疑问是最为成功的案例。)

“中国话”改说“好莱坞语言”后,我们有变得更成功吗?

中国票房市场崛起之后,学习好莱坞电影工业模式成为行业内普遍共识。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大家只关心演员是不是中国人,对于“国产电影”是不是足够“够中国”完全不care。我们常把华裔称为“香蕉人”,身体外形是华人,精神世界是美国人。那我认为有些国产大片,也可以称为“香蕉电影”。

《哪吒》北美上映后,《洛杉矶》影评给出的评价最为贴切:将迪士尼和梦工厂的修辞手法嫁接到中国传统故事里。

主人公哪吒推出时,外形便引起很大的讨论,很多人说这个哪吒“太丑了”,毕竟曾经的哪吒经常需要小女孩来反串。

40年审美到底经历了什么?

然而“审丑”的确是现在影视圈的潮流,梦工厂的《怪物史莱克》、迪士尼《怪兽电力公司》,各种反转童话大获成功。“审丑”在中国也很有市场,所以导演很巧妙利用了这一点。看多了,争议自然就平息。

最具争议的是《哪吒》把曾经寄托了浓厚象征意味的哪吒简化为了“边缘人物成长为旷世英雄”的故事。

新《哪吒》剔掉了悲剧色彩流水线式增加了各种笑料,主人公也喊出了“打破成见,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口号,但终究是雷声大雨点小。远不如老版《哪吒》销骨割肉,说出“爹爹,你的骨肉我还给你,我不连累你!”带来的冲击感强烈。

一个是悲剧,一个是中二。

在好莱坞电影的轰炸下,我们潜意识要把哪吒塑造成另一个“英雄”。然而,如今电影的平行时空里,怪物英雄、宇宙英雄、公主英雄已经太多太多了,多到宇宙已经被翻新拯救无数次了,再制造一个“英雄”到底是锦上添花还是狗尾续貂?

虽然是二维,不过画面吼吼看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英雄主义显然不是她的精神内核。不管是哪吒还是孙悟空,他们都不是孤立的英雄,删繁就简到底与时俱进还是自我阉割?

况且,对于这个“套路”,美国人比我们更熟悉。就像美国人走进中餐厅,本来想点一杯茶,最后端上来的却是咖啡。

类型片不是只有爱国片,还有灾难片、惊悚片……

中国崛起了,这是事实。你不说,别家也知道你有钱了。

所以为什么电影非要冠名《中国××》?

有了《中国机长》还不够,《中国女排》也安排上了。

川航8633的故事本来可以改编成一部优秀的人类灾难故事片,但自从定档国庆,它便成了一个关于中国人精神多么顽强的故事。

傲慢无礼的商务人士、刻板固执的老人、争吵的情侣,这种类型的乘客,可以在其他任何灾难片中看到。跟其他灾难片不同的时,这部灾难片片长尤其短,唯一亮点是副驾驶从驾驶舱中被吸走,但这惊险的一幕很快就过去了。

张涵予塑造的中国机长是一个兼具勇气、智慧和责任的完美人物,《萨利机长》中患有应激障碍后遗症的机长显然层次不同。哦对了,《中国机长》是献礼片,不是灾难片。

同样的话,再说一句:《攀登者》本来可以成为一部优秀的惊悚片……此处省略1000字。

文化是“软实力”的一部分,当“软实力”非要“硬宣传”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

灾难片、惊悚片不能彰显中国的软实力吗?当然可以。但是我们太急于宣告自己的成功了,等于敲锣打鼓的告诉别人,对于别人来说,只会觉得你太吵了。

其实曾经,中国电影在西方市场也辉煌过,比如巅峰时期的港片,强大到好莱坞都来取经。

在《卧虎藏龙》上映前,《霹雳娇娃》以低成本制作横扫好莱坞,动作指导便是袁隆平,那是一个武术片盛行的年代,也才有了后来《英雄》北美票房的大卖。但是当好莱坞将东方武术元素充分吸收内化之后,中国人还能端出什么新的文化大餐呢?

不过,现在机会也来了。

除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崛起,好莱坞电影其实也进入公式化阶段。迪士尼不停收购,几乎要统治好莱坞,我们都不记得看了多少漫威宇宙、多少公主片了。所以,好莱坞也需要新鲜血液了。

可是,如果你非要把酸辣粉做成意大利面,那就当我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