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瓦辛格英雄迟暮? 不, 28年后我终于等来真正的《终结者3》

“I will be back”!

回到28年前,《终结者》拿下2亿美元北美票房,5亿美元全球票房,卡梅隆本打算趁热打铁再来一部《终结者3》,但还是先拍了《真实的谎言》,然后又花好几年捣鼓了一部预算超支到几乎令他被好莱坞抛弃的《泰坦尼克号》,这件事就这么搁下了。

过了28年,詹姆斯·卡梅隆65岁了 ,施瓦辛格72岁,琳达·汉密尔顿63岁,《终结者》系列的版权再一次回到了卡神手里,而他也再一次得以以监制及编剧的身份,参与到创作当中,达·汉密尔顿再度饰演“萨拉·康纳”,用卡神自己的话来说:

这部电影,才是《终结者2》的正宗续集。

来了,《终结者:黑暗命运》。

豆瓣最新评分7.8,IGN为其打出8分, 烂番茄新鲜度仅有61%,依然成为毫无疑问的20年来系列最佳。

卡梅隆,当然是这个地球上最了解《终结者》的人。

他当然知道,要再造真正意义上的《终结者3》,先过两关:

1、 接续原作。给出一个让老粉都满意的到令人信服的剧情设定,同时解决掉几部口碑烂掉的续集的羁绊。

2、突破原作。毕竟,都9012年了,人机大战,时间穿越,平行宇宙观众都看够了,再来老一套,观众不会买账。得来点新东西。

《死侍》导演提姆·米勒,交货了吗?

这么说吧,简单粗暴就一句话:完美终章。

不怕有人杠,不怕被打脸,吹爆就完事了。

原汁原味的公路追逐的紧迫感,足够撑起情怀的脸面。

28年了,当那个熟悉的bgm响起,看须发皆白的州长和一脸皱纹依然飒到爆炸的康纳老妈,联手,对敌。

不哭,对不起自己童年看到的那个终结者的大拇指。

而且,这也是施瓦辛格最后一部《终结者》了。没人知道卡神还会不会再拍续集。

这一次,“I won't be back”!

三个加起来200多岁的老伙计,28年后拍出了原汁原味的《终结者》

《终结者》还有什么好拍的吗?

从第三部开始,没了卡梅隆亲自掌舵的这个系列开始渐趋式微、口碑一蟹不如一蟹。变成了 为续集而续集,老牌子,走了味。

但,这一次,卡神回来了,集结旧部,重振旗鼓。

它没有重复系列烂尾的常规模式,也没有超级英雄无所不能的光环。

而是选择深入地刻画出T800老施的血肉之躯和精神世界,给这个陪伴我们35年的银幕角色,画上一个厚重、圆满、与众不同的句号。

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终结者2:审判日》的27年后,恰好和影片外的时间保持一致,故事紧跟《终结者2》成功摧毁天网后的“大团圆结局”,直接放上一个“黑暗命运”。

千万别错过开场,因为一开场,《终结者2》版的莎拉和约翰在就以《阿丽塔》的CGI技术,复刻还原。然后,《终结者2》施瓦辛格拼死拼活救下的约翰康纳,一开场就挂了。

1998年(《终结者2》故事结束后3年),一台被“错误派送”的T-800在墨西哥海边找到莎拉与约翰,趁莎拉一个不注意,一枪命中约翰。

前几集打来打去灭不掉的天网,一开场就已经被彻底终结了。

故事结局了?正相反,人类又诞生了一个新的机器霸主叫“军团”。这一下,故事就直接甩开了之前所有的续集,和系列前两部,无缝对接。

这部《终结者》最酷的地方,就是回到了《终结者》的原味模式,回归了正邪“追逐”的模式——

因为“军团”意识到了新救世主丹妮的威胁,在2042年派出新一代终结者Rev-9,回到20年前刺杀丹妮,人类抵抗军派遣“强化人”格蕾斯前往保护,但,一个强化人的本质,还是人,能打得过升级到极致的机器人?

好在,还有强援——这些年一直在陌生短信指引下追杀终结者的莎拉和州长饰演的T800,联手组成了一个小型的“反机器人联盟”。

约翰身死,3个人类1个老牌机器人在对抗最强机器人的过程中,真能改变人类的黑暗命运?

必须说,《终结者》1、 2强烈的张力和窒息感,正是来自于詹姆斯·卡梅隆对动作场面的完美调度与惊悚情节的极致呈现。

即使放到今天看,《终结者2》中的追车镜头,堪称教科书般的存在。

而这一次,《死侍》导演提姆·米勒,用比《死侍》多出10倍的特效镜头,把观众的肾上腺素飙到了新高度。

从地上打到天上,再从天上打到水里,海陆空大战,全面还原了整个《终结者》系列的动作精髓。

尤其是莎拉的战斗场面,容我吹一句彩虹屁:帅到灵魂震颤。

说完那句经典的“I’ll be back”,甩出手雷后头也不回的劲头,酷到没朋友。

无论是单兵突袭;还是团队对战,正如詹姆斯·卡梅隆说的,“这部电影粗粝、迅猛、紧张、刺激——找回了系列最初的‘调调’”。

总结起来就两个字:生!猛!

三个动作场面特别突出,开篇的高速追车、结局的密室大战,以及全片最酷炫的——“银河C5”运输机上天入地下水大乱斗。

不仅是影史绝无仅有的空中失重坠机场面,而且从高空着火身临其境的堕落,到大量的爆破、肉搏和枪战,将动作场面的密度推向最高。

还有更厉害的。

对于《终结者》来说,敌我双方的战斗力悬殊,时刻背水一战,才是本系列动作场面真正的精髓。

想想那个怎么打都打不死、穷追不舍的T-1000机器人,曾是多少人的童年噩梦?

第二部的反派太过于经典了,没必要分个高下,这一次的液态机器人,打不死、烧不坏,还可以自行切片,分裂成两个。这不就是T800和T1000的混合升级版?

《神盾局特工》演无头骑士的演员小哥,阴森森的气场,绝对够飒。成功往新一代观众的记忆中,深深地植入了那种末世般的绝望、压迫和冰冷感。

当然,无论特效再炸裂,场面再烧钱,《终结者》系列能够屹立至今,长盛不衰,离不开它一以贯之的灵魂人物。

一起来——莎拉+T800。

情感一旦有了勾连,便能产生强大的力量与共鸣。

这也是为什么,卡梅隆费劲千辛万苦也要把前妻找回来联手州长。

不仅仅出于是对萨拉这个角色的尊重和喜爱。

更因为这两张老脸在这儿,才是《终结者》。

施瓦辛格说:“I won't be back”,一个中年大叔在影院哭得像个孩子

当然,当年的动作英雄,都老了。

戴上墨镜、火速切换火箭筒的莎拉,已经不再是当年美丽动人的莎拉。

不戴墨镜、鬓角花白的T800,也显然已经不再是曾经的州长。

但,正是这“廉颇老矣”的形象,才更令人动容。

而编剧卡梅隆也沿用了《创世纪》对机器人会随着岁月“变老”的设定,对这一角色有了更深入的刻画——他不再是一个只会杀人的机器战士,而是成为生发出自主意识的“普通人”,几乎就平平凡凡地度过了一生。

由于天网已经终结,完成任务后再没有新的指令,如今的T800也像普通人一样,过上了退休隐居的生活,有了工作(卖窗帘),有人类名字“卡尔“,甚至养了一条大狗。

因为年复一年在人类社会生活,使他的一举一动,都更接近人类,甚至是,成为“人类”。

他也渐渐明白自己当年杀掉约翰代表了什么,如果不是最后金属骨架的露出,你甚至会真的觉得这个机器人就是位表面和蔼可亲、实则内心饱受煎熬的大爷。

尤其是他和莎拉的对手戏,那种来自过往的仇恨、情义,因为时空错位而纠结在一起,令人无法不感叹唏嘘。

不论如何宏大的叙事,情感是互通的。用情感去挖掘人物的内心最深的那一层。你挖得越深,打动的人,就越多。

所以在《黑暗命运》里,当我们看到老迈的T-800与年轻强大的REV-9战斗时,那种英雄落寞的感觉,就更具有强大的冲击力。

即使州长举着机枪对着REV-9狠怼,观众也都非常清楚,T-800早已不再是最强大的机器人了。相比刀枪不入、每一寸肌肉都可以化成致命武器的对手,他会老、会受伤、会破损,浑身上下都是软肋。

简单来说,完全不是对手。

所以我们也知道,片名为什么叫“黑暗命运”,这个命运不仅是人类的,更是这位老英雄的。

而这种角色英雄迟暮的感觉,又和施瓦辛格完美结合在一起,看着这样一位七旬老人,依然在镜头前搏命厮杀、打到遍体鳞伤,却又根本不是新世代超级战士的对手,一个中年大叔在影院里哭成了狗。

再强悍的动作英雄也无法打败岁月,再强大的动作片时代也会老去。

甚至可能是考虑到施瓦辛格的岁数,卡神为他设计的台词不多,出场很晚。

但角色很有梗,很有戏。

比如拿“德州”开玩笑,还有那句经典台词:“I will be back.”不过这次他说的是“I won`t be back.”

可以肯定的是:如今这个老态尽显的终结者T800,以最后那样的方式谢幕,一定是电影主创们最想要的谢幕方式。

若一去不返,就一去不返!我要为《终结者》最后一次拼命鼓掌

这会是卡神版《终结者》最后的告别吗?不知道。但结局的钟声已经敲响。

这个故事在说什么?首先,卡神说的是一个再经典不过的科幻命题——

何为机器人带来的人类命运?

结局中,自有卡神的答案。

然后,这一次,我想卡神想探寻一个更深的问题是——

机器人一定比人类更无情吗?

这背后电影主题的细微变化,其实也透露出另一个关键讯息:老去的卡神,也更加温柔了。

很多电影人都确认,《终结者》是卡神科幻电影的重要启蒙作品。他在郁郁不得志的青年时代,1 美元卖出了《终结者》剧本,用 640 万美元的成本换来了《终结者1》北美 7800 万美元的票房。

到了《终结者 2》中,卡梅隆奠定了这个系列在科幻电影史上的地位。不仅拿下超 5 亿美元的全球票房,还在奥斯卡中收获 4 项大奖。

这个系列之所以能够在 90 年代引起强烈反响,不仅来自冷酷的风格和是视效奇观,更重要的是在那个电脑都没普及的90年代,超前的科幻故事内核。

许多年后,我们还发现,这种承载深刻科幻寓言和颠覆性视觉体验的科幻电影,在之后的科幻电影史上,几乎只有《黑客帝国》可以望其项背。美国电影杂志《电影周刊》在票选“20世纪最值得收藏的电影作品”时,《终结者》就在众多强有力的竞争者之中获得了最高票数,一举摘下桂冠。

当然,在这之后,系列就开始走起了下坡路,《终结者3》《终结者2018》《终结者:创世纪》,无论是续集、外传还是重启,每一部作品都试图在原有的世界观设定基础上寻求突破,每一部都想找回莎拉和州长的阵容,但最终的结果,只是让这个系列一步步透支了观众的热情。

结果就是,当多年后卡神重新拿到了这个系列的版权,召集旧部,让这部电影与《终结者》1 和 2 共同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 " 终结者三部曲 ",影片却已经很难取得全球轰动的票房成绩了。

该片上周在10个国家上映后,总票房却却只有1200万美元,甚至没有口碑扑街的《创世纪》票房高,这不得不让人开始担心《黑暗命运》是否真的会遭遇票房上的黑暗命运。

而不管《终结者》系列的前两部多经典,好莱坞都是一个最现实的电影工厂,如果卡神都无法挽救这个超级IP,那么好莱坞的大制片厂还会在这个超级英雄满天飞的时代,去再造一个终结者的故事吗?

所以, 那个最后的大战中,施瓦辛格带着莎拉的残影和反派同归于尽的场景,也许,真的就是结局了。

如果真是如此,真是可惜。当好莱坞终于有一部能兼具古典科幻气质和创新风格、也不过度贩卖情怀的科幻大片出现,这个时代却已经不属于它了。

好莱坞硬派科幻动作片,其实早就和施瓦辛格一起老去了。

在第一部里那个有钢铁般的肌肉、探照灯般的锐利眼神的动作英雄,早已不复当年。

但在那之后,《终结者2》里那个从只懂得杀戮的机器,变成了拥有了情感、学会了笨拙的击掌和微笑的动作英雄还出现过吗?

没有。

当我们童年时看着T800坠入铁水前,缓缓地竖起大拇指,都以为那是好莱坞动作黄金时代的开始,谁知道,那也是一场提前的告别。

那个时代当然过去了,而失去了州长的《终结者》,还是终结者吗?

谁都知道,他始终是这部电影的灵魂和血肉所在。

施瓦辛格说:“我拍了这么多科幻片,发现了一件事情:那些我们最开始以为是科幻的东西,忽然之间,就变成了现实。“

那一刻的感觉,仿佛沧海桑田。

看着戏里的T-800,戏外的施瓦辛格,一起从这个时代的舞台中心,渐渐谢幕,看着他长大的一代人,若能忍住眼泪,青春岂不白费?

看着戏里戏外三个200多岁的大叔大妈拼命奋战,看着州长从水库中缓缓爬上来,脸部半边骨骼显露,断臂,依然持枪,一句“you look terrible” 让人瞬间泪目,他们的时代过去了,这群老家伙拼的是什么呢?

但他们的回答就摆在电影里:纵使一代人的命运一去不返,也总得有人为之奋斗。

《终结者》其实还有一个名字:未来战士。

矛盾吗?不矛盾。总有人一代人的命运被终结,也总有一代人正年轻。

你们为之奋战的,未必是自己未来,可能是别人的。

所以,你说施瓦辛格英雄迟暮?我却说28年后,我们终于等来真正的《终结者3》。

所以,就算这个72岁的老头子说,“I won't be back”,我也要为施瓦辛格最后一部《终结者》拼命鼓掌!

而“I won't be back”以后,正式告别的不止时T800,还有一个好莱坞科幻动作时代。

那种硬派的、充满钢铁感的,热血沸腾的动作电影,恐怕会随着这个骑着哈雷潇洒而去的男人,一去不返。那么,就让他一去不返好了。

那是属于他的时代,而每个时代,总要告别。

至少这一次,我们还可以和银幕上,认真地好好地完成告别。

再见,T-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