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本好书:《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时,我顿悟到的5个真理》

读了一本好书,分享给大家:《与巴菲特共进午餐时,我顿悟到的5个真理》。这本书写于2014年,作者是盖伊·斯皮尔。


盖伊·斯皮尔的人生故事

斯皮尔是一位牛津和哈佛的高材生,毕业后进入华尔街工作。但是开始的几年,华尔街的工作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深入虎穴。

斯皮尔第一份工作是一家投行。在这家投行,要实现自己价值的唯一途径,就是促成交易。

结果发现,好的交易通常都被高盛摩根这种大投行抢走,斯皮尔所在的小投行,能做成的交易,就是找一些非常耸人听闻的机会,然后把它们兜售给天真无知、充满希望又不了解情况的大众。

更令斯皮尔痛苦的是,他的牛津和哈佛的学历对东家的价值,只不过是用证书来装饰他们交易和文件。

最后甚至还差点被牵涉到证券欺诈罪中。搞得斯皮尔一度非常痛苦,为了需求逃避,每天在午餐时候去公园跟人下象棋消愁。

之后,斯皮尔也是偶然机会在书店读了《聪明的投资者》,又读了巴菲特的传记,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和自省,走上了价值投资的正道。

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就是讲斯皮尔的整个成长故事,非常有精彩有趣。让我感到特别有意思的一个环节,是促使斯皮尔重塑自己思考的契机,居然是去听了一场托尼·罗宾斯的成功学演讲。

“托尼·罗宾斯是一位白手起家、事业成功的亿万富翁,是当今最成功的世界级潜能开发专家。”

看一下这个介绍,就能闻到那种浓浓的美国成功学味道,其课程也是充满了各种洗脑。作为一个接受精英教育,一路优秀过来的高材生,一开始斯皮尔是拒绝的。总之,机缘巧合,斯皮尔还是去了。

当一个人身处深渊中时,即使是这种成功学鸡汤,也可能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让其重回正轨。

斯皮尔对此的感悟是,这是一种人生的明智做法:只要有机会去做某件不确定但有可能取得成功的事,就值得去尝试。

回想起我自己刚听说股票投资的时候,也天然地就认为是赌博是危险。但是促使认知转变的契机,也是源于这种尝试的心态。

罗宾斯的成功学启发了斯皮尔,让他重新审视了自己所受的精英教育,重拾积极心态,并且开始向投资领域里真正伟大成功的一些人学习。

斯皮尔在1997年创建了自己的私募基金——蓝宝石基金。最初的投资,来自于他父亲的一百万美元。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加上斯皮尔父亲的追加投资,后来他父亲的两个生意伙伴又加入进来,蓝宝石基金开业的时候,净值为1500万美元。

至2014年,蓝宝石基金累计收益463%,年化约10%;标普500指数同期累计收益167%,年化约2.9%;伯克希尔股价同期涨幅约433%,年化9.7%。

绝对收益看不算很厉害,但是从相对收益看就已经很不错了。要知道,这期间,经历了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2001年的“911”事件,2008年金融危机等等。

斯皮尔于2007年6月,和投资大师莫妮什·帕伯莱出价65.01万美元,竞拍到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


巴菲特的狂热粉丝

书名叫做“顿悟5个真理”,其实不是顿悟。共进午餐前,斯皮尔就已经是巴菲特的狂热粉丝了。

根据斯皮尔从成功学中学到的办法,斯皮尔几乎是像素级地模仿了偶像巴菲特。

“我不断阅读有关他的资料,研究他购买的股票,尽可能地复制他伟大的做法。在我们拍得慈善午餐之前,我已经连续十几年造访奥马哈、参加他的公司年会了。”

斯皮尔还参加了一个叫“黄伯克”的巴菲特粉丝俱乐部。

后来斯皮尔还搬到僻静的小城市居住,办公室的布置都尽量学巴菲特,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也来自于对巴菲特的学习,最后甚至连打桥牌也学。

总之,斯皮尔不仅学习了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同时也彻底地学习了巴菲特的人生态度,处世哲学,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重塑了自己的内心,获得了幸福。

人生的成长,最幸运的,莫过于找到了能给自己带来光明的灯塔。


5个真理

真理1:坚持自己的原则

远离杠杆,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则。

斯皮尔讲述了他如何度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经历,当时他的基金一年内跌了近50%,“每个毛孔都在流血”。

这时候才深刻体会到,巴菲特的最大优势,不仅是他惊人的智力,还是他的结构优势:他拥有永久性的资金。

巴菲特说,投资时,性格比智商更重要。但是斯皮尔用他自己的经历体会到,比性格还重要的,是拥有永久性资金的结构优势。

真理2:远离疯狂的人群和噪音

巴菲特说,投资者最重要的素质是保持理性。

但是保持理性太不容易了。我们不能指望用意识来控制潜意识,通过脑力来克服非理性倾向,是难以实现的。

不过承认自己无法完全控制大脑,接受大脑的不完美,倒是就有办法改善这种情况。

自我控制很难,那就通过改变环境来约束自己。保持专注力很难,那就排除周围环境中的一切可能的干扰;控制饮食很难,那就不要让食物出现在家里。

保持理性的办法也一样,远离非理性的环境。比如巴菲特住在奥马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会议等等做法。

总之,通过一系列物理层面的隔离,给自己创造一个理性的环境,有助于保持思想上的理性。

真理3:永葆童真与好奇心

非常认同作者的这个感悟:如果你投资之外的生活出问题了,陷入了混乱,或者受到了抑制,那么你很难进行良好的投资。

投资不是一切,追求幸福才是我们的真正目标。

巴菲特所说的“跳着踢踏舞上班”,才是成功的投资真正的样子。

让自己快乐起来,让投资工作充满乐趣,才是值得去追求的状态。

记得有一段时间,看到老唐读书之多,算了算要读完老唐曾经推荐过的书,以自己的速度,根本追不上,还因此而非常焦虑。

后来听到天南老师讲,学习大师,未必要成为大师,最重要的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确实,也许永远也赶不上老唐的阅读量,但是没有关系,快乐地阅读,有所收获就够了,读书的目的是成为更好的自己,投资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得幸福的生活状态,都不是为了比赛。

真理4:培养并维系有价值的人际关系

给斯皮尔最大帮助的,是投资大师莫尼什。斯皮尔对他的描述是这样的:

“我看到,他先是多么地专注于建立一份真正的友谊,然后就是不断地想办法给予,而不是索取。他不爱出风头。他不施加给他人任何负担。他好像只是在问自己: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有时候,他会鼓励你,或者给你提供建议;有时候,他会介绍你与其他人相识;有时候,他会送给你一本书作为礼物,或者委婉表达自己对你的看法。”

“我看到,莫尼什通过这些做法建立了惊人的人际圈,人们都为他祝福,都愿意想办法帮助他,以感谢他的善良。这种众人拾柴的无比强大效果,只有给予者才能得到,而不是索取者。”

在人际关系中永远做一个给予者,我要认真向莫尼什,以及人群中所有的给予者好好学习。

真理5:忠于自己

最后一个顿悟很有哲理。

证券市场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能戳穿我们的一切弱点,比如自大、嫉妒、恐惧、愤怒、自我怀疑、贪婪、不忠、懦弱等等。

若想要持续地获得成功,就必须直面自己的弱点,随时保持一种极端坦诚和自省的状态。

巴菲特对自己所犯错误毫不留情的批评,就是这种极端坦诚的写照。

认识清楚自己的能力圈,不自欺欺人,诚实地面对自己,是我们在这个市场生存的根基。若我们习惯欺骗自己,投资的大厦终将坍塌。


结构化、系统化的投资方法

斯皮尔还提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很实用,当然这适合他,我们可以作为参考。

为自己建立更加结构化、系统化的投资方法,可以让自己的行为更有规则,更有可预测性,减少决策流程的复杂性。鉴于大脑有限处理能力,简化每一件事都是有意义的。

可以给自己设计一些关键的投资流程,例如包括找到股票的时候应该读哪些材料以及阅读顺序,与谁讨论,如何交易股票等等。形成一些行动流程和步骤,大方向上就不会有问题。

斯皮尔投资的8条规则:

规则一:尽量少看股价,如果自己做不到,那就想办法在物理上进行隔离。

规则二:如果推销者能从我购买中获得个人利益,不要买它。

规则三:不要和公司管理人员谈话,不论他们看起来多有魅力,多有说服力,多和蔼可亲。

规则四:按正确顺序研究投资信息,从最客观最官方的信息开始,最不客观的留到最后,例如最后再读券商研报。

规则五:只与没有私心的人讨论你的投资观点。讨论的目标不是获得正确答案,也不是智力竞赛,而是分享经验和信息。

规则六:永远不要在开市期间买卖股票。

规则七:确保你买入的股票是你足够的,即使买入之后就腰斩,你也愿意持有两年。

规则八:不要讨论你当前的投资,避免以后可能反悔的时候,干扰你的理性操作。


最后一道防线:检查清单

检查清单的想法,来自于哈佛大学医学院外科教授阿图·葛文德。用他的话来说,“抢救工作已经变得超乎寻常的复杂,哪怕是我们最顶级的专家也难以避免一些小差错。”

葛文德教授描述了约翰霍普金斯医院一名重症监护专家,普洛诺佛斯特医生的工作。普医生拿了一页纸,列出了避免感染的所有必要步骤,这些步骤都是“傻瓜式”的,然而事实上,医生们至少会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身上跳过至少一个步骤。

开始使用检查清单之后,医院减少了很多感染死亡病例。

其实这是一套在很多领域里都在使用的工作方法。

比如我曾经在设计院工作的时候,一个项目的图纸在出图之前,都必须经过“三级校审”流程,每个设计院也都会有校审细则,也就是图纸的“检查清单”。

设计人员的图纸要首先交给校对人员进行校对,确保没有错、漏、碰、缺等低级错误;再交给审核人员进行审核,确保没有违反规范,设计不合理等技术问题;最后一道再是交给总工进行审定,确保项目整体上符合设计要求。

越是复杂的领域,“检查清单”就显得越是实用。对于投资这个非常复杂的领域,即便顶级专家巴菲特也会犯错,总结失败案例中的宝贵教训,形成投资的“检查清单”,有助于避免犯下低级错误。

斯皮尔和莫妮什就将他们曾经犯过的错误,分门别类,总结出了大约70多个条目,每次扣动扳机之前,都将“检查清单”从抽屉里找出来,逐条核对,看看自己有没有漏了什么。

不过斯皮尔强调,形成自己的“检查清单”,并不是一个可以外包的工作。适用于别人不一定适用于自己,只有从自己的经历、知识出发,认真分析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才能找到自己容易反复犯错的地方。

这么看来,自己犯过的每一次错误都是宝贵的财富。正如巴菲特将投资伯克希尔这个错误,永远地钉在自己脑门儿上,尽管代价巨大,但是也正是从中学习的智慧,塑造了巴菲特后来的成功。

争取每年更新一个自己版本的投资“检查清单”。

最后,作者列举的书单也非常有营养,值得找来一读。


更多内容,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价值营造”。

➡从这里出发,去向一个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