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素媛》、《熔炉》的韩国电影, 电影和生活傻傻分不清楚

韩国有一类电影尤为出名,那类电影叫做—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从《素媛》、《熔炉》到《小委托人》无论是讲述这种儿童被侵害的影片,还是讲述历史的《出租车司机》一类影片,他们的共同点就是真实事件改编而成。

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形态各异的事件,不同的事件出现在热搜、新闻,被人们短暂的关注。就像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的一句话:“他好像只是短暂的爱了我一下”,这些事件也只是被大众短暂的记住了一下。

素媛一案的罪犯即将出狱,一度再次掀起大众的热议。是否该出狱?出狱以后存在着怎样的隐患?受害人的下半辈子要活在惶恐中吗?等等一系列问题浮出水面。

素媛这样的案件只有一起吗?当然不是。为什么它会成为大众的关注点呢?其中离不开影视的推动。影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事件的影响力,同时在历史的洪流下保留了事件,甚至对社会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熔炉法的设立。

《小委托人》是一部讲述儿童遭遇家暴,从含冤到把罪犯绳之以法的故事。该片原型妹妹被虐待致死,姐姐却自首成了凶手,在一次又一次深入了解后,真相才逐渐浮出水面。而真实事件中的父母,远比影片更可怕。他们就像是活在人间的恶魔,残忍又丑陋。

影片中姐弟俩失去母亲,两个孩子相依为命,对待父亲的态度也是恭恭敬敬,行为举止间透露着一丝怯怕。再看父亲对待孩子,没有对待孩子温柔的一面,反而是时刻让人觉得这个家庭中间有一道无形的墙做赌。直到后妈的到来,父亲更是逐渐露出了真面目。

后妈的到来,使姐弟俩仿佛看见了黎明的曙光。毕竟她和妈妈一样有长长的头发,但弟弟不会使用筷子,三番两次掉落筷子时,她站起来扎上头发,随后而来的是第一次殴打,第二次,第三次……后妈的真面目逐渐显露。

而在家暴这件事情上父亲的态度是沉默是金,没有表现出一丁点心疼,反而说出了他们名下捆绑着很多钱这种话。

一边是正在遭受家暴等待救赎的孩子,一边是只想赶紧离开儿童福利院的男主。这里的男主正是1988里面的娃娃鱼,在这部影片里,他一改吊儿郎当的风范,在家庭暴力这件事选择挺身而出。

他不是一开始就选择挺身而出。

在女孩第一次报警的时候,事情的矛头转向了福利院。在探视之后,福利院想要离职的女同事道出了这个行业的辛酸。在男主忙于想办法让自己离开福利院的时候,姐弟俩拿来唯一的照片,希望好人叔叔能帮助自己找到妈妈。

这时的男主对两个孩子只有不耐烦。

带他们去游乐园、去吃汉堡,只是因为内心的善根。

甚至给他们五万元的韩币,只是为了摆脱他们的纠缠。

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五万元成为了致命点。

在弟弟被殴打致死后,姐姐成了自杀的人,真正的元凶在暗处毫发无伤。

倘若邻居在听见叫喊声的时候伸出援手,倘若警方早早介入,可能最后的结果都不会是这样。

男主最终决定帮助女孩,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共通点。在影片前段导演已经埋下伏笔,男主和姐弟俩一样早早失去了妈妈。不同的是,他被姐姐抚养长大,碌碌无为所以被姐姐逼着去福利院。但最终决定让他帮助姐姐的除了他和孩子之间相处产生感情,更大一部分原因是内心的愧疚。

导演对影片的处理采用了冗长的铺垫,看惯了好莱坞大片的观众可能会略感枯燥。但如果有耐心看到最后,会发现,前面的铺垫都是有原因的。

该片的评分之所以能够达到8.0,恰恰说明击中了一部分人内心最脆弱的一片地方。好莱坞类的大片固然应该持续出现在电影市场中,但像这样没有刺激的场面,没有炫酷的特技,仅仅从人文关怀出发的影片同样值得被人关注。

国内外改编电影都不在少数,近年来人文关怀类电影已经不再是影院主流。在大片的冲击下,越来越少的排片量使这类电影的出路越来越窄。但日韩电影市场中这类电影却尤为出众,如果这类影片的市场逐渐扩大,相信会有更多“熔炉法”出现,而这类电影对观众的影响可能催产出更多的小委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