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准备收拾年家了。
年羹尧的长子年富平定了卓子山的叛乱,父子三人,全都战功赫赫,皇上当然很忌惮。
但俗话说得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福不但相依,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
年家的鼎盛煊赫也可以成为捧杀他们的利器。
皇上是最懂这一点的,所以,他打算利用这难得的机会给年家下套。
他没想到的是,年家兄妹早就被荣华冲昏头脑,欲壑难填,根本不懂什么叫低调收敛,接二连三地给皇上送人头。
第一个作死的,是华妃。
华妃借着陪皇上用午膳的时间为侄儿年富邀功请赏。皇上试探华妃,故意说只给年富赏些银子和文房四宝等无关紧要的东西。可华妃太愚蠢,居然建议皇上赏个爵位给他。
年羹尧的长子年斌已经封爵了,年富再封爵,一家子都骁勇善战、位高权重,这不得让大橘愁死,于是他果断地拒绝了华妃的建议。
但华妃是一点都不懂登高跌重的道理,当面摆脸子给皇上看。
皇上脑子转得很快,行,就依你,于是嘉赏了年羹尧一等男爵位,由年富承袭。
给年家的权力越大,他们放肆的机会也就越多,积累的仇人也越多,到时候一锅端,连根拔起,就是民心所向,还有谁会议论皇上“兔死狗烹”呢。
大橘心想,这可是你们求死,怪不得朕哈。
第二个作死的,是年羹尧本人,不但请求皇上嘉赏平定卓子山有功将士(其实就是想加封年富),还让赵之垣请旨弹劾甄远道,理由是甄远道对年羹尧无礼。
赵之垣一个工部通政使却插手礼仪之事,这看起来是赵之垣僭越,其实背后有年羹尧授意,再说他俩本就蛇鼠一窝,皇上心里门清。
年羹尧和赵之垣的折子触怒了皇上,但是也给皇上提了个醒:联合甄家演一场戏,为扳倒年家蓄力。
为什么要联合甄家呢?
首先,甄远道是文官,在前朝没有什么深厚的背景,且一向敢直言进谏。这样的人,用起来方便,而且没有太多后顾之忧,想除掉也很容易。
其次,甄远道的女儿甄嬛,在后宫中有一席之地,和华妃一向不睦。
甄家的情况符合皇上的需求,方便配合皇上在前朝后宫一起演戏。
皇上联合甄家的第一步,就是将年羹尧弹劾甄远道的消息告知甄嬛。甄嬛一开始是很警惕的,但皇上说这不是干政,是家事。
这话能信吗?当然不能。
皇上处理安比槐之事的时候跟安陵容说过吗?不但没说,还让苏培盛提醒来求情的眉庄不要多事。这并不是因为皇上不喜欢安陵容,而是怕前朝后宫勾结,损毁皇上的利益。
怎么到了甄嬛这里他就不怕了?是因为真爱吗?
必然不是,皇上从来没被情情爱爱冲昏过头脑。
年羹尧弹劾甄远道那是货真价实的政治事件。他这么做,就是想告诉甄嬛:接下来,我要按照年羹尧的心意处罚你爹了,跟你们通个气儿,要跟我站在一个阵营,前朝后宫一起发力,帮我搞死年家。
皇上不仅允许甄嬛干政,还步步引导她干政。
大家有没有发现,皇上引导甄嬛干政的时间很巧妙,那就是在他需要人手扳倒年家的时候。等年家大厦倾颓,皇上就再也不允许甄嬛对政事多嘴一分一毫,多说一句都要疑心。
为什么?
因为那个时候,甄嬛的政治利用价值已经耗尽了,只能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当个听话的嫔妃。
皇上在布一盘很大的局,甄嬛不过是这盘局上的一枚棋子。
其实,皇上最擅长的策略就是一边用一边防。表面养虎为患,实则是将老虎的凶猛当做一把双刃剑,一刃对着敌人,为自己谋利,另一刃对着老虎自己。而剑柄永远握在他自己手里。
他对年家是这样。为了夺得皇位,极力拉拢年羹尧,甚至娶了他唯一的妹妹年世兰,世兰椒房盛宠,无子却被给予妃位。
皇上不知道这样下去会让年家骄纵吗?他当然知道,他坚持这样做,是因为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给他们留活路。
他对甄家也是如此。利用甄远道在前朝和年羹尧斗(瓜尔佳氏也是这样被利用的),利用甄嬛在后宫和华妃斗。
等到他达成了自己的政治目的,再进行忠诚度测试(比如给文官布置作业,写诗贬低年羹尧党徒;比如钱名世的那本诗集;比如汪景琪事件),不合格者杀无赦。
无论是谁,只要在皇上跟前失去利用价值,他就会毫不留情地一脚踢开。这一点,皇上和皇后如出一辙。
所以,后面甄嬛和皇上决裂,不仅仅是因为“菀菀类卿”,爱情破灭,更是因为看清了皇上残忍冷酷薄情的性格底色。
在皇上心里,利益永远是第一位,感情只不过是工具,是可以用来谋利的。同时他也很虚伪,要用梦幻盛大的感情来掩饰他自私凉薄的真面目。
当甄嬛走近皇上内心,看清了他,就会发现,原来她所珍惜的爱情,她在意的夫君,她这辈子曾以为可以信赖依靠的知己,就像张爱玲说的那句名言一样,不过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本文作者:若水。公众号:若水剧谈,全平台同名。执笔写文,煮字疗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