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民族主义情感等,一直是年代剧想要表达的核心主题,它们涉过历史的长河、身负时间的厚重,通过影视化的语言试图与观众展开平等交流。这些情感归属于“伦理的道德情感”,“是以道德的理性认识为基础,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
“伦理的道德情感”具有清晰的意识性和明确的自觉性,具有较大的概念性和较强的伦理性,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是道德情感的最高形式。”
仅从定义看,就可知“伦理的道德情感”严肃性之深、抽象性之大。年代剧与历史剧殊途同归,但在观众喜爱程度上却云泥之别。
究其原因,不外乎二者对“伦理的道德情感”采取了不同的叙事策略。历史剧倾向于平铺直叙,而年代剧却直事曲写,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将生僻的概念、精神等转变为大众常识,据此形成自身一套独具特色的情感叙事策略。
多元角度解读《父母爱情》,“喜剧”背后藏着多少情感?
喜剧化表达情感中的严肃
“喜剧”原是古希腊先民为敬谢神灵而表演的狂欢歌舞,着以营造热闹欢腾的气氛。
麦克斯·维特海默是是格式塔心理学电影的奠基人,“他认为观众在观看电影的时候,不仅产生观众的生理机制——视觉暂留现象,而且依赖于观众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和记忆力,依赖于把各个画面构成动作整体的心理过程,依赖于形象与情景的再创造。”
喜剧除了是一种戏剧类型外,还是一种重要的审美类型。“喜剧是一种强调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的不协调和不和谐,使人发笑的审美类型”。
“寓庄于谐”是喜剧艺术的本质,“庄”是指主题严肃深刻,“谐”是指表现形式轻松幽默。具体到表现形式,就是用幽默滑稽、鄙夷讽刺等形式,揭示出使人发笑、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思想。这样看来,喜剧作为一种艺术创作的方法论,特点是要使表层的笑话下潜藏着深层的严肃内涵。
自影视艺术诞生起,喜剧化表达便伴随着技术革新而同步发展。对于年代剧而言,内里往往蕴含着严肃而崇高的情感。
若在不影响思想品格和故事情节的前提下,通过特殊的表现手法,保留一定的喜剧元素,不仅不会削弱它的思想价值,反而更易引发观众共情,增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第一年代剧用富有喜剧色彩的人物、情节、语言等,营造出人意料的效果。年代剧归属于大众艺术,“大众”之所以大众,就在于其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我们知道年代剧的情感具有一定的严肃性,但是大众的文化层次和审美趣味参差不齐,并不是每个人都喜爱“严肃”艺术。因此,在创作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怎样把严肃发扬成喜闻乐见。
《父母爱情》中王秀娥是安杰的邻居,但二人矛盾频发。安杰看不上王秀娥的胸无点墨、粗俗鲁莽,王秀娥不满安杰的自命不凡、不切实际。雨夜,安杰阵痛难忍,即将临盆,家中却无可用之人。
本想用白酒为剪子消毒,却因江德华的突然打扰而误吞下喉,一时间被呛得眼泪直流,紧张的气氛得以缓和。剧中江德华这一喜剧人物、雨夜接生的趣味情节以及王秀娥幽默的语言交相配合,大大降低了勇于担当这一“伦理的道德情感”的严肃性,为作品赢得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二年代剧用轻松谐趣的方式处理日常生活的苦难。年代剧仰仗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素材馈赠,加入那些让人陷入尴尬境地却又能顺势脱困的意外因素,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以化解情感中的严肃,引导他们用幽默的眼光笑对生活中的各种苦难。
《父母爱情》以淡化苦难的喜剧姿态,直面安欣一家被划为右派的生活困境。小黑岛上,江德华的突然造访以及诙谐的自嘲为安欣带来了久违的欢乐。安杰无私的帮助和情感上的关怀,赋予了他们坚强乐观的理由。
原本苦难的生活,被幽默的话语、温暖的情节所冲淡,平复了特殊年代下个人与国家的紧张对抗关系。
奉献精神、乐观主义等“伦理的道德情感”得以形象阐述,深入浅出中每个观众都能毫无障碍地理解。《父母爱情》的不放大苦难,呈现出的是可能有悖于戏剧理论,但无损观剧快感的“治愈品格”。
多元角度解读情感中的抽象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其实自古代始,中国就处于多元化的状态。多元化不是集中统一,而是由统一向分散的变化。它是对一元论的反思和纠正,可以理解为看待事物的方式。
这一思维倾向下,没有哪一种力量可以成为绝对主宰,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被排斥在外。由此派生出多元化解读的方式,它是指对文本的内涵进行不同角度的理解,是接受主体对文本产生的不同种情感体验。
年代剧中包含着众多抽象的“伦理的道德情感”,它们晦涩难懂,但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解读,观众就能更好地接受理解。多元化的解读包括两种方式。
第一同一个体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解读。它是指同一个体在不同时期,对同一个文本所产生的不同认识。个体做出不同解读的原因在于时间赋予他们的经验累积,它持续时间长,需要观众有逻辑地自主组合推演。
《父母爱情》对“乐观主义”的阐释就是通过欧阳懿在不同阶段的不同感悟而逐渐丰满的。新中国建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学有所成的欧阳懿壮志满怀,期望为国贡献力量,此时乐观主义被解释为拥有远大志向、对未来充满希望。
第二不同个体的不同解读。它是指不同个体,对同一文本所产生的不同看法。但这并不是说任何个体都能对其情感进行任意曲解,而是个体透过现象管窥本质,在语言系统和思想主题的基础上,对情感做出有说服力的阐释。它持续时间短,通常集中于同一事件中。
《父母爱情》对“集体主义”的解读。八一之际,干休所举办老年交谊舞大赛,江德福因舞技有限,被身为领队的女儿江亚菲替换下场。江亚菲之所以有此作为,就在于她认为事关集体利益,个人得失只能退居次位。
江德福虽心有不甘,但他却默默接受,并暗中支持女儿工作。因为在他看来集体主义就是服从安排,找准位置量力而行。而妻子安杰即使不满,但作为业务骨干仍全心排练,尽力为干休所争取荣誉。
显然,在她眼中集体主义是乐于奉献,竭尽所能贡献力量。这样集体主义因不同个体的不同解读而削减了艰深,转化为一种大众常识影响着观众的思维和行动。
以《父母爱情》为代表的年代剧于众多电视剧类型中成功突围,能够引发全社会对于“伦理的道德情感”思考,足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阐明抽象的伦理道德情感的模式深受观众认可,无形中为其他电视剧类型的创作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