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爱猫小说家
今天要说的这部综艺,很多时候里面聊的话题很有深度,几季看下来我觉得自己还是太年轻,很多内容悟不透,但这样谈话形式的综艺还是一如既往地较吸引人。
走到第六季的今年夏天,好像只是一晃而过,它带给世人的一些惊醒,一些感叹,一些见解。
虽然新一季完结到现在已经跨过了一个季度,但丝毫不影响这部综艺带来的特别‘新鲜感’。新一季,不仅有知名书法家手书金句开场,还有人艺老戏骨惊喜出镜,一上来就讨论如今演绎界遇到的众多问题,可谓是话题感十足。
那么经过前五季的探索与沉淀,这部由“优酷与看理想、三人行文化联合出品的文化对谈类节目《圆桌派》,在名嘴窦文涛的带动下,以鲜明的节目风格和重量级的嘉宾阵容,收获了大批观众的赞誉”。
每一季都备受好评,“无剧本聊天综艺”是如何保持一贯的高水准走到现在的?
一
一壶清茶
为什么说开篇的金句非常有魅力,那是因为在这个‘谈笑风生’的交际场中,这些包含人生感悟的金句会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
于是“手书计划”活动一开始,不仅集结了包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省级书法家协会副会长等十余位国内头部书法家,还以“行草隶楷”不同字体书写的圆桌金句,全方位展现圆桌金句魅力。
不仅如此,这个活动还收获了包含十余位顶级手写博主在内的众多网友响应与参与,争先恐后晒出手写金句。
这一季的第一期,它似乎更‘接地气’。
节目邀请濮存昕、李光复两位人艺老戏骨谈话剧和表演:“演员该如何“找”角色?什么叫“树形”?为什么说话剧是舞台上下共同创造的?如何理解“三形儿六劲儿心已八无意则十”?
这两位在行业中已经经历半辈子的人将话剧表演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经验讲得‘极具人文气息,又深入浅出’,有种娓娓道来又非常易理解的感受。
两位表演艺术家,两位人艺同事,从容谈笑、谈人生积淀,岁月沧桑,说出对专业和艺术的热爱;不仅嘉宾讲得过瘾,观众也听得入迷,他们聊‘专、精、深’,让第一期内容输出就十分有价值:
当“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成为艺术生产规范,演员如何躬身践行体验生活?
濮存昕说,不能把“体验生活”说绝了。
“人艺也曾在五十年代形成过演员“体验生活”的制作规范。但时代发展至今,“瞪着眼睛找生活”是找不到的,需要演员调动对文学、生活的理解和想象力,将很多记忆中的人和角色慢慢叠加在一起,才能化成剧本中所写的人物的可能性。从体验生活到最终转化为演技,这是一个复杂长久的积累、酝酿过程。”
在节目中回忆自己为演《白鹿原》:在陕西农村体验生活,很难找到感觉;后来他以陈忠实(《白鹿原》作者)为原型,找到白嘉轩作为一族之长特别朴实、耿耿直肠和那种不偏不倚的忠直感,人物形象才慢慢具体。
后来节目的第二个议题说了‘必要性’的问题:从古希腊开始,戏剧便被赋予某种厚重的意义。
在如今快节奏、高压的生活中,那还需要严肃戏剧吗?
李光复认为:好的作品能引起观众对社会和生活的思考,观众看完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就是好戏。
他引用曹禺先生的金句:什么是好戏?不是剧场里观众热烈的掌声,也不是他们的叹息,或一起流泪;而是走出剧场时,他们带着思索。思考社会、思考人生和命运。
二
一缕香雾
畅谈表演艺术,只是第六季抛出的第一个有趣的话题,后面的深刻话题也有,但因为现在的快节奏时代,我们很多时候关注的话题都是消磨殆尽,最后剩下的只有些许的记忆,但《圆桌派》总是给予我们一个充满自洽、又和谐的精神世界。
他们聊,戏剧需要有娱乐性吗?
当然有,一定有闲情才进剧场;但一个富裕、文明、安乐的城市,戏剧是夜生活的风景线。用文化消费的方式走进剧场,看的是“形象”的文学,这“文学性”关于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和真相。这种“求真”的人的本能,发生在剧场的画框里。
他们还聊‘女性喜剧演员的困境’:“(多年文化形成中)女人在笑这件事情上只能做一个被动者,差不多都要一些放弃作为一个女人的优势才能(搞笑)”
在很多时候,我们关注的点不在于事件本身的结局,而是整个过程,往往很多事情的结果已出,我们就不再关注了,但过程不一样,它会留给观众很多思考的空间,于是我们都忠于编写自己想要看到的结局。
从第一季到第六季,流动的嘉宾,流水一般的话题,“谈论+互动”的节目模式,这档引领思维的文化节目,打破了我们对综艺一贯的看法,还将‘综艺市场输出着平稳的人文思辩性’。
在节目中,嘉宾们相互平等,围坐在圆桌上,探讨城市化中的人际关系、信息化时代发生了什么改变、人生奋斗到底值不值得等等,话题不断升华,思维不断进步,开阔视野,你可以看到很多有可能你不认识的一些嘉宾说上几句富有认同的话,就算学习了。
比起之前的几季,第六季的话题看起来更深刻,涉及广泛丰富:有天文地理、科技美育、竞技演绎……在这张桌子上,只有想不到,没有聊不明白的。
而这一季更是邀请了很多科学家:文学家邓李才、考古学家唐际根、物理学家曹则贤在内的诸多学者嘉宾:虽然嘉宾们所在领域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相隔较远,但节目希望借由圆桌派,使这些艰深的、有用的知识更多更好地科普出来,使人文和科学更加紧密结合,在或轻松或严谨或深刻的聊天中拓展思维,启发想象。
导演徐皓峰表示,“中国人历来没有在人种上自卑过,几千年的文化底气、大国气象让我们十分自信,即便晚清时依旧如此。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文人的骨气和狭义源远流长。”
是呀,我觉得这档节目非常适合年轻人看,因为很多知识都看似一缕雾气,只知道一个轮廓,里面的东西还需要花时间去感悟。
三
一张圆桌
“有圆桌的地方就有圆桌派”,是新一季的全新主题,它的目的是为了更快的向生活靠近,它不仅开篇就展现了作为文化节目的‘开豁性’和‘丰富度’,而在内容层面上除了展现嘉宾丰富知识与内涵,又保持了之前几季轻松风趣的节目风格,或许是这样一贯的风格,才能让这个节目这几年来一直保持新鲜感吧。
节目里一壶清茶、一缕香雾、一张圆桌,从2016年到今年,一点都没变。而《圆桌派》畅聊的那100多个话题中,总有一个话题让你在繁复琐碎的日常里,去思考人生的意义。
第六季开始时觉得它回归了真好,可等它完结后又会不断催更:新一季什么时候来?好像这个节目从一定意义上让很多观众养成了一种习惯,好像是下意识的,它在两个季度之间出现,在新季节中完结,但唯一不变的,是对人生的无限想象与思考。
就像它简介里说的那样:放眼世界,一言一语中洞察人生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