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琅琊榜2》:顿悟懂萧平章的“以命换命”,其实另有深意

萧平章在跟萧平旌“以命换命”之前,想到了长林王妃。

原著中萧平章这样模模糊糊地回忆:

平旌出生的那一晚,也是同样的残月,同样的星空。他陪父王在外厅等候,听着中庭的树叶飒飒作响,十分困倦也不肯去睡,父王哄不动,便抱他睡在自己怀里。沉沉一觉,被哭声惊醒时他才发现自己已经移到了母亲的房间。床前多了一个摇篮,墙角燃着淡淡的线香,母亲的手安抚地盖上他的额头,柔声笑道:“吵醒你了?这是弟弟……你看,他多结实啊……”

长林王妃刚生产之后,身边睡着的除了萧平旌,还有萧平章。

哪怕长林王妃有了自己亲生的孩子,她对萧平章的疼爱都丝毫没有减少。

等到萧平旌大哭,长林王妃最先安抚的却是长子萧平章。一个“手安抚地盖上他的额头”,一个“柔声”写出了长林王妃对萧平章发自内心深处的柔软。

萧平章为什么能毫不犹豫地为了萧平旌“以命换命”呢?

因为在整个长林王府,从长林王,到长林王妃让萧平章生不出任何怨怼。不管是长林王还是长林王妃,都把“罪臣之子”萧平章放在了比“长林后人”萧平旌更重要的位置上。

掖幽庭三子。

提起掖幽庭三子,就不得不提两个人物。

一个是祁王萧景禹,林月瑶之子,萧庭生之父。

一个是焰军少帅林殊,林月瑶亲侄,当时的麒麟才子梅长苏

为了救出萧景禹的遗腹子萧庭生,梅长苏在上百个小罪奴里挑出了三名稚子。《琅琊榜2》原著中,萧庭生这样回忆那段往事:

萧庭生不由想起了当年雪炉排习剑阵的快乐时光,想起了英武殿外暖阳轻柔的冬日午后,想起了先生给他们整理衣襟的那双手。

掖幽庭上百个小罪奴,先生挑选了三名稚子,这一世的缘分,尽始于此。

大哥路原,自己,三弟林深。在先帝的王府中,他们是那般珍惜自己的新生,那般努力地想要回报恩情。他们一起习武学文,一起选择从军,一起在长林初建的北境沙场上,餐冰卧雪,跃马杀敌。相比林深的平淡稳重,路原的才华和锋芒是萧庭生最大的支持和依靠,当年的长林双璧风采冠绝一时。

路原,就是萧平章的父亲,也是林殊的亲传弟子,是跟萧庭生一样名冠北境的长林双璧之一。

路原参与了皇子之争,可是当他发现莱阳王“军中贪腐”的实情,他最后的良知和底线被触碰了。他是军人,是长林军的统帅,军中贪腐,意味着多少将士不是死于敌手,而是死于官员的贪污。

他写下了认罪书,抱着必死之心,救下了十七个关键人证,然后跟妻子,双双自缢。

当萧庭生不眠不休地奔波了三日,依旧没能见到大哥路原最后一面,只见到了路原夫妇的尸身,还有床边那个安静玩耍的五岁孩童。

萧庭生把那个孩子抱在自己怀里,从此那个孩子就是他的孩子,他永远的骨肉。

而对于这个孩子,长林王妃的态度是什么呢?

《琅琊榜2》中,萧平旌对自己的母亲并没有多少回忆,可萧平章对这位长林王妃却充满了哀思,甚至于他受了委屈的时候,最想念的也是这位长林王妃。

还有一个细节,萧平旌和林奚的婚事,林夫人在丈夫死后,带着女儿远走,而长林王妃却从未忘记过这桩婚事。

原著里萧平旌这样说道:

从记事起母亲就跟我说,这世上有一个女孩子对我来说是与众不同的,必须由我去照顾保护,根本没得挑啊。

由此可见,这位长林王妃是一个极其重情重义的女子,她不仅用心抚养了路原的遗孤萧平章,还始终记挂着林深的女儿林奚,记挂着这些跟他们有过深厚情义的人。

长林王妃。

长林世子萧平章的礼仪周全,在京城首屈一指。

而萧平章所有的礼仪规矩都是长林王妃亲自调教的。自从萧庭生把萧平章抱回长林王府后,长林王妃就把萧平章当成了自己最器重的长子。

她把萧平章带在身边亲自教导,教他礼仪规矩,教他读书写字。而长林世子萧平章能成为京城万千闺阁女子暗恋的翩翩佳公子,这里面都是长林王妃的功劳。

长林王妃对萧平章有多好呢?

原著中有这样几个细节:

萧平旌打小就惯于替兄长跑腿,长林王妃以前曾开玩笑说,平旌刚学会走路就能被他哥使唤着拿鞋递袜。

宠溺,这份宠溺不是给予了亲生儿子萧平旌,而是给予了养子萧平章。

当蒙浅雪多年不孕的真相被查出,当萧平章面对照顾长林王妃多年的周叔竟然有那样的私心。萧平章的内心是委屈和荒凉的,而在那一刻,他无比思念的人就是他的养母,长林王妃。

正如长林王所说,如果长林王妃知道周管家的算计,恐怕第一个饶不了周管家。

萧平章比任何人都清楚地知道,长林王妃是比长林王更宠溺他,更护佑他的人。如果她在,他所有的委屈,都会有人替他出头,替他抹平。

他的养母,长林王妃,绝不会让他受委屈。

长林世子在外人面前从来都是完美的。时年九岁的萧平章因为过目不忘,曾被先帝萧景琰抱在膝上,赞誉:“望朕之皇孙,皆如平章”。

可面对如此优秀完美的长子,长林王妃的内心却是极其心疼的。当萧平章自责没有照顾好弟弟萧平旌时,长林王说了这样的一句话:

忘了你母亲以前怎么说你的?什么都往自己身上担未必是一件好事。

萧平章为什么在那些重要时刻,总是会异常思念自己的母亲呢?

因为,他在长林王妃的精心教导下长大,她疼他,爱他,呵护他,开解他,是他心中最温暖的一处所在。只有在那个她的怀里,他才能放声大哭,做回无忧无虑的孩子

长林世子。

萧庭生要立萧平章为长林世子。

先帝和皇帝都曾极力反对。因为,萧平章真正的身份是罪臣之子,他并不是萧庭生的血脉。可萧庭生却坚持立萧平章为长林世子。

为什么?

因为萧庭生也是养子,因为萧庭生看着萧平章长大,更因为他的先生林殊说过:

长林风骨的承袭和延续,并不仅仅是在血脉之间。

萧庭生有这样的格局,那么长林王妃呢?她这辈子只有萧平旌这一个亲生的孩子,她的亲生骨肉,不能承袭王府,她心里就真的甘愿,真的不委屈吗?

真的甘愿,真的不委屈。

因为,萧平章是她一手带大的孩子,知子莫若母,她甚至比萧庭生更清楚地知道,唯有自己的这个长子能撑起整个长林王府,她也清楚地知道,萧平章会护佑萧平旌一辈子。

萧平章在长林王和长林王妃如此深重的情意之中长大,他虽然不是长林王和长林王妃的亲子,却得到了比长林王和长林王妃亲子,更多的器重和信任。

所以,当萧平旌在生死之际徘徊的时候,萧平章看着自己这个一出生就健壮的弟弟那般了无生机的样子,最先想到的是长林王妃,是长林王妃生这个孩子的那天晚上,长林王妃哪怕有了自己的孩子,依旧对他那般疼爱,那般温柔。

以命换命,对于萧平章而言,没有长林王爷和长林王妃就没有他的命。对于他而言,舍弃自己,救萧平旌,是一份理所应当,也是他对“情意”两个字最真的回馈。

甚至于,他清楚地知道,如果长林王和长林王妃在的话,他们甚至会舍弃萧平旌而保住他。

他更知道,他的弟弟萧平旌宁愿自己死,也不愿他一命换命。

可他依旧义无反顾地用自己的命,换了萧平旌的命。

而这恰恰这才是情义的真谛:真正的情意,从来不是单方的付出,而是双方都愿意为了对方舍生取义,不计生死。

对于濮阳缨而言,这是一个必须救自己的“人性”之局。可对于萧平章而言,这只是一个必须救萧平旌的“情义”之局。

违背了人性的真相。

萧平章死后,萧庭生抬起枯瘦苍老的手,一点点地抚摸着长子的遗容,从发髻到额前,最后落到肩头的绷带上。

萧平章之死,带去了长林王一多半的命。多年前,他没能救下兄长路原,而现在,他的心头肉又被生生剜了去。

萧平旌抱着兄长冰冷的身体,徒劳地摇动,嘶哑地呼喊,绝望地哀求最后一个机会,想要再看一看他的眼睛。

蒙浅雪哀伤过度,一时心血不宁引发晕厥,却诊出了三个月的喜脉。孩子尚未出生,却没有了父亲。

对于外界而已,萧平章的死又意味着什么呢?

来到长林王府吊唁的人,无不生出感叹:只走了长林世子一人,但这座长林王府却早已经倒塌了大半。

萧平章天资聪慧,他知道自己救了萧平旌就必死无疑,而一旦他死了,整个长林王府也将面对危亡。

老父已经半截入土,幼弟又是一个跳脱散漫的性子,还有娇妻的殷殷期盼,如果他选择了救自己,大概萧庭生也不会怪他,甚至他故去的养母也会理解他。

可是,他为什么违背了“利己”的人性,而选择不顾长林王府的危亡,而救萧平旌呢?
除了情义,还有另一种东西:公平正义。

世子之位原本该属于萧平旌,萧平旌身体强壮,天生对兵法有独到的见解,是天生的将门虎子。长林王和长林王妃是那般讲情义的人,他们唯有萧平旌这一条骨血。

好人就该有好报。

他若在那一刻,只想了“利”,只想了自己,他又如何对得起长林王和长林王妃的殷殷教导之情。

他的以命换命,何尝不是以情报情。

而这才是人性里最该迸发出的东西,不是唯利是图,而是以德报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