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功夫童星

前段时间,好久不看网大的我随手打开了某视频网站,结果看到了一张有点熟悉的面孔,这看来看去,不都是谢苗吗?



我印象中那个总演李连杰儿子的小孩儿,现在似乎有成网大一哥的趋势。


谢苗小时候


不得不感叹一句,陪伴我成长的功夫童星们,如谢苗,释小龙曹骏等等,似乎已经“过气”很久了。


二三十年弹指一挥,回头来看,他们当年之所以能崛起也和彼时国内的影视产业大环境有关,对比今时今日,确实不可同日而语。


今天这一期,我想和大家来聊聊我们记忆中的那些功夫童星代表,他们是如何被发现,现在又是什么样的处境。




01



在世界电影史上,1994年都是一个特殊的年份。那一年,国外有《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低俗小说》等电影,华语影坛也诞生了《重庆森林》《饮食男女》《活着》等经典影片。


在这其中,还有两部值得一提的商业片,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一部是在当年3月上映的《新少林五祖》,另一部是在4月上映的《旋风小子》。



这是谢苗和释小龙第一次以童星的身份出现在大银幕上。


1993年,一个叫做杨登魁的台湾影视大佬,找到最会拍商业片的导演王晶,想让他重新拍摄一版少林五祖的故事,并提出了一个要求,主演必须是李连杰。


但李连杰当时风头正盛,片酬经历了三级跳,到93年已经涨到了1200万左右,哪还够去找和他同咖位以及会功夫的其他四位明星啊。


然后王晶一想,你只说要李连杰主演,又没说要他演谁!我可以让几个小孩来演五祖,李连杰演洪熙官啊!


于是,剧组就去北京挑选孩子。那时候,已经9岁的谢苗正在少年宫武术班练习,功夫不错的他得到了试镜机会。他原本要演的是马家小少爷,但王晶觉得他不像纨绔子弟,就让他试一试洪文定这个角色。


结果谢苗那张少年老成的脸,配上坚定不移的眼神让王晶过目不忘。就这么,他被选中出演了《新少林五祖》,搭档李连杰演父子。


在短短两年间,谢苗就出演了《赌神2》《给爸爸的信》等五部电影,和他搭档的除了李连杰,还有周润发梅艳芳等明星大腕。他成了著名童星,甚至还被媒体冠以李连杰接班人的名号。


《赌神2》


比谢苗小4岁的释小龙,在那几年同样炙手可热,甚至在知名度上要更甚一筹。这就要说到当时在我国台湾地区和杨登魁齐名的影视大佬,吴敦,外号鬼见愁。


这个人的经历很有意思,我就不具体展开了。简单来讲,就是黑白两道通吃。在彼时的港台娱乐圈,这样的人物并不少见,就跟黄金时代的好莱坞同样有不少黑帮影子一样。


1991年,吴敦成立了长宏影视,由他担任制片人,朱延平导演,推出了第一部作品《五湖四海》,找来了秦汉、柯受良等人主演。奈何当时是港片的天下,票房并不算好。


吃了亏的吴敦立马转换思路,之后专门投资港片,并且一定得是巨星云集才行,比如请了刘德华王祖贤吴孟达等人主演《庙街十二少》;也曾投资王晶拍摄《追男仔》,集齐了林青霞张曼玉、邱淑贞、梁家辉张学友等人。


这样的阵容在今天是再难重现了。


不过,在1993年之后,台湾片商逐渐退出了香港市场,已经赚了不少钱心满意足的吴敦也慢慢把重点放回台湾。


正是那一年,五岁的释小龙跟着少林寺佛学访问团再次来到台湾地区做交流。一连27场演出,场场爆满,又奶又萌又会武的小沙弥释小龙更是赚足了人气,占据了各大报刊的头版头条。


比起因兴趣而习武的谢苗,释小龙算是妥妥的武林世家子弟。爸爸陈同山是少林武术学校的校长,师傅是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也正因此,原名陈小龙的他改名为释小龙。


从两岁开始,释小龙就进行了各项训练。按时间推算,那几年也在少林寺习武的王宝强算是他的师弟。释小龙年纪小天赋高,4岁开始在各大武术节崭露头角,河南电视台还专门跟拍了他的训练日常,做了一部记录片。



正是释小龙的那些表演,引起了吴敦以及朱延平的注意。没有了耀眼港星撑排面,他们急需新鲜血液。经过一番游说,由爸爸和师傅做主,释小龙和长宏影视签了约。


那时候,长宏力捧的还有彼时的歌坛新人王林志颖。因而,释小龙第一部作品《旋风小子》就是和林志颖搭档,另一个童星,则是比释小龙年纪更小的郝邵文。


《旋风小子》上映之后,不仅票房可观,释小龙和郝邵文这一对小活宝甚至还盖过了林志颖的风头。


吴敦和朱延平更不会错过这大好机会,乘胜追击,接连推出了《新乌龙院》《无敌反斗星》《中国龙》等影片,释小龙+郝邵文成了票房保障,一起搭档的是吴孟达、金城武等人。


《新乌龙院》


他们俩也不负所望,几部影片让长宏赚得盆满钵满,尤其是《新乌龙院》,当时还打破了票房记录。


不难发现,不管是谢苗,还是释小龙他们,虽然小小年纪就出道,但恰好赶上了港台电影最后的辉煌阶段,再加上全社会的功夫热助推,碰上了一个利好时期。




02


进入新世纪之后,整个娱乐产业,不管是从资金来源,制作层面还是内容层面则发生了全方位的转变。


一方面,从新世纪开始,电影市场的话语权和重心逐渐从港台地区转移到了内地,尤其是在2003年CEPA签署之后;另一方面,电视剧也在不断崛起,借着电视媒体的垄断地位,其影响力与日俱增。


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内的电视内容制作就步入了快速发展期。不过那时候,电视台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常常需要引进各地方电视剧来填补档期。


除了我国港台地区之外,同属华人文化圈的新加坡当时也把业务重点放到了更广阔的内地市场。


1996年,新加坡电视剧制作公司准备拍摄《真命小和尚》,男主人设是一位会功夫的小和尚,剧组找了很久都没有满意人选,最终在开机前几天才确定由8岁的曹骏出演。他当时在上海黄浦区少年宫武术班学习,经由老师推荐才得以试镜。


《真命小和尚》播出之后,可爱又机灵的开心小和尚火了,曹骏也随之成为小红人。



在新加波,这部剧还是当年的收视冠军。新加坡的资方很是满意,之后决定和内地展开合作,接连推出了《真命小和尚2》《莲花童子哪吒》两部剧,曹骏都是指定主演。


可以说,在那两年,曹骏是小荧屏上绝对的主角。


另一边,此前活跃在大银幕上的释小龙,由于合约结束,再加环境变迁,也开始转战电视剧。1999年,他参与拍摄了第一部剧《少年包青天》。这部剧播出之后不管是口碑还是收视都不错,展昭一角也让释小龙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


《少年包青天》


紧接着,当初捧红他的幕后老板吴敦和导演朱延平也把工作重心转向了内地。2000年,朱延平执导了首部电视剧《侠女闯天关》,释小龙虽然没有出演,但曹骏饰演的角色就叫释小龙,而郝邵文饰演的叫做释小福


另一部由吴敦投资的电视剧《乌龙闯情关》,释小龙参与了演出,饰演了释小龙一角,演员名和角色名多次重合,也从侧面佐证了释小龙当年的人气。


2001年,曹骏搭档释小龙和吴孟达,共同拍摄电视剧《九岁县太爷》;



在这之后,曹骏又和谢苗一起拍摄了《宰相小甘罗》。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谢苗自1995年暂时退出演艺圈之后的复出之作。


总而言之,在世纪之交的那几年,我们所熟悉的这些功夫童星代表,在电视剧领域各自有了交集。而那恰恰也是国产电视剧逐渐走向市场化,且精品频出的上升期。




03



不过,从2003开始,释小龙、曹骏就相继淡出了演艺圈,而谢苗本就处于半隐退状态。他们“消失”的原因基本一致,那就是要继续完成学业。


尤其是释小龙,从五岁开始拍戏,几乎就没有正常的童年时光。在此前的采访中,他也多次提出想要体验普通的校园生活。所以,自2003年留学之后,除了暑假回来拍了《少年包青天3》,他基本上处于退圈状态。


我们可以做个设想,假如在之后的那几年,他们几个都没有因去上学淡出影视圈,而是保持以前那样的拍片节奏,是不是依然能拥有高人气,现实点说,是不是能一直出演大男主?


我觉得,可能性很小。


影视圈的更新换代比我们想象得更快,更何况外部环境也在不断改变。早期的港台资本,包括新加坡资本方,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商机,在相对完善的娱乐体系之下,对他们进行商业化包装,以作品来推人。


比如很明显的,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他们所出演的角色,大多都是量身定制的。像释小龙后期主演的《少年黄飞鸿》,曹骏主演的《宝莲灯》,更是实打实的大男主,所以铸就了他们的战绩赫赫。



但随着他们年岁渐长,尤其是到了十六七岁,能演小孩,也能演大人的尴尬年纪,身上的童星光环逐渐变成了枷锁,必然需要他们花费更多的力气才能去打破。另一边,整个市场留给他们的选择也不多了。


曾经,在电影市场上,功夫片、武侠片是主流,在电视剧领域,武侠剧也大受欢迎。他们这些会功夫的童星们,除了自身的努力和天赋之外,也有时代的助力。


在本世纪前十年,内地还活跃着一家叫做海南周易的影视公司,制作了不少武侠剧,大多画风清奇。


释小龙在结束学业之后,曾主演了其出品的武侠剧《七种武器之孔雀翎》。这部剧作为2011年央视的开年档重点剧播出,但收视不佳,海南周易也在这之后宣告破产,就像是某种预言。



以前我们所熟悉的那些影视内容,正在渐渐离我们远去。


那一年,大银幕上,喜剧片的吸金能力已经显现;电视剧领域,红遍大江南北的是《甄嬛传》《宫》《步步惊心》等剧,各种清穿、仙侠IP,代替了从前的金古梁温,成了影视改编最大的素材来源,原创剧本在此后几年更是成了一种奢侈。


这一切无不宣告着另一个时代的到来。



你会打有什么用,都不如白衣飘飘摆pose玩飞剑帅气。


而如今谢苗选择的,是网大这个这条路。我一直觉得现在的网大,很像早期鱼龙混杂的香港电影。投资不高,剧情天马行空,题材又喜欢动作和武侠类,恰好是谢苗曾经的舒适区。


在2015年左右,他就一头扎进了网大,基本上只要和动作戏沾点边的都接。不可否认,这其中有不少是粗制滥造之作,但也正是一部一部作品的积累,让谢苗混了个脸熟,磨练了演技,也逐渐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经过几年时间,他出演的作品质量越来越好,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大有成为新一代网大一哥的趋势。虽然和当初李连杰接班人的定位相去甚远,但总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就像我们小时候都有过功夫梦,想仗剑天涯,想行侠仗义,想快意恩仇,想笑傲江湖。


直到发现周一的早晨堵在高架上,还有五分钟就要赶不上晨会。直到发现房贷车贷,可比电影里的反派吓人多了。直到发现银行卡里的余额,别说豪情万丈,一掷千金了,连中午点个外卖都要计算下满减。


再高的功夫,也打不过生活二字。


就像王小波所说,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没有人能永远生猛下去。总有人会替我们生猛下去。


参考资料:

《新航班第三期:长宏破浪,台湾商业电影30年》,新浪娱乐

《释小龙:我早熟,但29岁意味着成长》,北京青年周刊

《曹骏:“太认真先生”的一场反思谈话》,人物纪录片《虎父龙子》

《流金岁月》:功夫童星

《超级访问 》:释小龙 谢苗 曹骏 我们长大了



作者:IC实验室

商业世界的有趣就在这里。

关注大众消费,互联网商业和流行文化,分享拙见与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