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边村蜕变

一个曾经带头上访的农民,何以成为如今的致富带头人?一个偏远的山区小村,靠什么吸引200多名青壮年回乡就业?一个原来开会叫不到人,一些党员过党日活动还伸手要误工补贴、要求安排吃饭的党支部,为什么能成为如今的“全省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

炎炎夏日,从江西黎川县城驱车约40分钟,来到地处赣闽交界、武夷山脉脚下的洵口镇皮边村。一眼望去,由近及远,水稻田、瓜蒌地、毛竹林,产业布局层次分明,一河两岸的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村支书潘爱平告诉半月谈记者,全村脱贫户人均收入已从2013年的不足2300元,增长到2021年的1.8万元。

仅仅6年前,这里还闹访频发,赌博成风,环境脏乱差,村里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皮边村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带着疑问,半月谈记者走进皮边村。

航拍皮边村 邱嘉龙 摄


穷赌之困


初到皮边村,第一印象是山多。村落三面环山,起伏的山峦把这里裹得严实,也一度让生活于此的百姓日子过得十分清苦。

洵口镇党委书记付璐回忆起几年前第一次到皮边村的场景:三伏天,村部会议室里居然没有电扇,就连窗户纸也是破破烂烂的。全村2300多人,最高峰时有1000多人在外务工。

由于收入匮乏,不少村民一度喜欢上赌博,危小球就是其中一员。有一回,危小球家里杀了头猪,本来想拉到集上去卖。但想到卖一上午猪肉,刨去成本顶多赚几百块钱,还不如打麻将赚得快,结果他直接平价处理掉猪肉,上了麻将桌……

越穷越赌,越赌越穷,以致有些村民身陷高利贷不能自拔。“除了赌,就是闹。”危小球笑着说,一年上访十几次,仗着读过高中,脑袋瓜灵活,自己还经常给其他人出点子、写上访材料,没干啥正经事。

在他看来,说到底,都是一个“穷”字闹的。


产业之难


改变并非易事。2015年,江西省政协机关驻村扶贫工作队来到皮边村。“都知道,产业是重中之重。但发展什么产业,怎么发展产业,并没有现成的答案。”江西省政协机关原驻村第一书记陈春情说。

距离皮边村40公里外的福建光泽县华桥乡,种植百香果大获成功。一山之隔,两重天。村民黄文虎砸进40万元试种50亩,不曾想却因为皮边村的山区小气候发生低温冻害,造成不小损失。

接二连三的失败,让不少干部群众怕了。为了找到适宜的产业,从周边村镇到外市外省,从猕猴桃、胭脂柚到香榧、葡萄,工作队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多番比较、反复考察。“要么销路不畅,要么可复制性不强,收益见效慢。”陈春情说,直到“瓜蒌”走进大家的视野。

“瓜蒌”,是一种多年生植物,果皮、根茎是中药“天花粉”的原料,炒熟后的瓜蒌籽香甜酥脆。

当时,刚从一家广告公司转型做农业的江西省蒌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看准了瓜蒌产业的市场需求,有意向寻找种植基地。工作队员了解到这一需求后,马上与公司进行对接。

为摸清真实情况,汲取之前教训,工作队邀请县农业农村局干部、镇党委负责人、村干部和有种植意向的村民共10余人,先后3次前往江西省樟树市、安徽省潜山县等地考察市场行情。经过反复比较,2018年底,皮边村决定引进瓜蒌种植项目。

可问题又来了,瓜蒌种植成本主要集中在第一年,每亩地需要投入近5000元。前期的高投入,让不少村民犯了难。谁来种?谁敢种?


突破之路


有的村民说:“只要村干部敢种,我就敢种。”

“对村民来说,唯一拿得出的就是土地,关键是钱从哪里来?”陈春情说。

工作队多方走访洽谈,最终与江西省蒌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由该公司投资皮边村,建设瓜蒌示范基地。然而,远在南昌的蒌丰公司也心存疑虑。“人生地不熟,一开始来村里,我们也担心老百姓不买账。”蒌丰公司营销总监戴云峰说。

为了引进蒌丰公司,村干部把目光瞄准流转土地。然而,几年前的一次土地流转,让不少村民记忆犹新。潘爱平说,当时,村里曾引进一个龙虾养殖项目,项目负责人直接和村民洽谈,流转了几十亩土地,后因龙虾市场价格大跌,负责人跑了,挖开的土地没钱复垦,草长得比人还高。

为打消村民顾虑,村集体做起了“中间人”。

陈春情说,2019年春,村集体成立瓜蒌合作社,动员90户村民把闲置土地流转过来,再由合作社集中打包与瓜蒌企业签订合同。这样,农户与企业两边都有安全感。同时,企业交纳10万元押金给合作社,并每年拿出1万元利润作为乡村建设基金,让村民吃下了“定心丸”。

不到1个月时间,完成800亩土地的流转,这让蒌丰公司坚定了投资意向。投资600多万元,实施水肥一体化改造,引入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皮边村村民第一次体会到现代化农业生产的科技范儿。

曾经带头上访的危小球,如今被聘为蒌丰公司的“种植总监”,每月光工资就有5000元。在公司带动下,他自己还种了100亩瓜蒌,去年挣了18万元。“今年是丰产期,收益更加可观。”看着果实累累的瓜蒌基地,危小球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瓜蒌产业的发展让皮边村百姓尝到了甜头。此后,中药材山香圆、稻草菇等一个个新产业陆续发展,皮边村百姓腰包越来越鼓,村集体收入从过去仅靠种植烤烟返税的5万元,增加到现在的50万元。

陈春情说,回过头来看,村民对社会资本信任不够、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准,是制约土地流转的重要原因,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土地流转合同签订、项目协调等方面的作用,既可有效维护村民利益,又有助于保障流转关系稳定。


治理之变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皮边村村民在村便民服务站了解医保相关事项 王武辉 摄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然而,直到2018年,皮边村党支部49名党员中,30岁以下党员仅7名,且全部不住村里。


第一次到村里开支部党员大会的情形,让陈春情印象深刻:有的党员故意缺席,有的不仅伸手要误工补贴,还要求安排吃饭。“难道党章还有这样的要求和规定?”陈春情说。

针对皮边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驻村工作队决定抓党建。第二次开支部党员大会,陈春情要求全体党员佩戴党员徽章,现场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党章规定。

培养发展年轻党员,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抓实“三会一课”、党员政治生日、组织生活会……较真的做法让不少党员产生触动。而让党支部真正“立”起来的关键,还是党员干部真情投入的点点滴滴。

驻村工作队队员陈武良是一名军转干部,在机关一天都没待,就主动请缨到皮边村驻村扶贫。陈武良在部队军训时右腿粉碎性骨折,打了两块钢板,直到驻村任务结束,回到机关才去医院取出钢板。

村支书潘爱平在皮边属于小姓家族,全村只有他一家姓潘,开展工作一度较为困难。有一年大年三十晚上,个别村民因不理解,跑他家闹事把窗户砸碎,但他全程耐心解释,最终取得理解。在他看来,个别村民不理解,恰好说明了支部的一些工作还没有做好。

修建生活污水处理池,打造“一河两岸”“洵口瀑布”等小景点……一个个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紧锣密鼓实施。党员干部带头干,推动党组织生活与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村建设等工作相结合,让皮边村环境大变样。

潘爱平说,今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近3000人,城里过来旅游的车辆挤得水泄不通。“没想到,我们这个深山里的小村庄也能吃上‘旅游饭’。”

皮边村民李文才在村里有一栋破旧平房,坐落在“洵口瀑布”不远处的山脚下,出行不便。前几年,夫妻俩在县城买了商品房。景点火了之后,李文才夫妇又搬回老房子,重新操持起养蜂卖蜂蜜的老本行。

不经意间,皮边村已陆续吸引200多人返乡。“村里一年比一年好。”62岁老党员黄细邙说。近几年,皮边村党支部先后被评为省、市、县优秀基层党组织,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大大增强。

峡谷户外探险、景观水坝、户外婚纱摄影基地……在工作队的帮助下,皮边村一个个新规划出炉。一幅全新的发展图景,让这里的百姓燃起了新希望。


来源:《半月谈》2022年第17期

半月谈记者:余贤红 | 编辑: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