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事精英》:我在期待更好的第二季

写在前面:总的来说,《破事精英》是一部好看并且有一定深度的单元剧,非常值得一看,但是并不是一部好看的情景喜剧。所以推荐去看,但是建议看的时候不要把它当成情景喜剧看。


《破事精英》:主创团队真的不考虑去做舞台剧吗

我有的时候觉得韦正的天赋不在情景喜剧,而是在舞台剧。

我像身边每一个人安利这部剧的时候,都是从第十八集开始的。这一集讲的是胡强听信上司大饼,没日没夜的加班导致身体不堪重负,在办公室晕死过去的故事。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反职场996的主题故事。前面都是普通情景喜剧的水平,但是后面直接封神。

这一集在表达观点的时候,采用了一种类似舞台剧的形式:胡强昏迷后,做了一个梦,梦里他的意识进入了自己身体,而负责身体工作机能的细胞全部拟人化。他亲眼看见自己本应该健康的细胞,一个一个惨败,亲眼见证着守卫自己健康的细胞为了自己死在自己面前,最终也是亲眼见证自己本应该正常心脏突然崩裂。目睹这一切以后,他才真正明白,健康的意义。

说实在话,这一段我夸都不知道怎么夸,因为我的文字压根写不出来我第一次看到这段时的震撼。但是我又觉得这一段我必须得写,所以只能草草描述一下。如果没有兴趣从头看到尾,那么答应我至少把这一集看了。

《老友记》与《破事精英》:人设的正确树立

韦正自己说过,他是有野心的,他是想把这个IP打造成下一个经典十年IP的,所以,我很不理解。《破事精英》作为系列情景喜剧的第一季,设立和稳固人设、明确故事主线才是这一季的主要目的吧。尤其是长篇情景喜剧,基本都是以某个人物的成长线作为主线,比如《老友记》中的瑞秋,《武林外传》中的郭芙蓉,《家有儿女》中的仨孩子等。《老友记》中的瑞秋,从第一季的第一集毫无生存能力,靠父亲帮忙还信用卡,都不知道保险是什么的千金小姐,到第一季最后已经有了一份可以让自己独立的工作,并且开始发自内心的热爱自己独立的生活。到第三季更是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不止于此,于是在别人的引荐下去了服装公司,做自己最喜欢的时尚行业。后来更是凭借自己的能力,辞职、跳槽,升职加薪,到第十季结尾的时候已经是一个职场女强人了。她的成长线拉得很长,但是第一季一定是她成长最多的一季,因为必要在第一季把她的成长线摆出来,这个人物才能在一开始就立住并被观众接受。

我能感觉出来韦正是有这个意识的,而承担主线人物的角色就是沙乐乐,她成功地从开始的实习生转正成为正式员工。但是她作为沙乐乐这个人物的成长线基本为0——她在业务能力上好像不需要成长,因为她很厉害,可以用不同的数据模型分析上级项目的可行性,并且分析的准确又到位,;但是她对原则的不知变通是需要成长的,无论是成长为为了事业放弃自己原则的普通人,还是成长为一个既能保住自己原则又能满足上司变态需求的老油条,总之她一定是要变的,因为没有一个傻白甜的角色可以在职场上从实习生一直白到退休,不仅理想主义而且悬浮,和整部剧现实的基调很不适配。但是她没有成长,到第一季大结局,她也依然是需要同事善后,胡强挨骂,唐海星给她找理由,它自己甚至连自己处理自己遗留的问题的意识都没有,我真的不理解。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人的人设我不理解——欧阳莫非。她的问题更多,就是我能感觉出来,韦正想写一个“毒舌”人设的角色,这样在包袱设计上会少很多事。但是“毒舌”是需要拿捏尺寸的,有度是耿直,无度就是刻薄了。而很显然,欧阳莫非就属于后者。所以很多时候明明应该是笑点的地方,效果出来不仅不好笑,我还想骂街。但是这种情节太多了,比如拍广告那集,她全程划水,别的同时忙前忙后她看不惯骂耍大牌的明星,我:有没有一种可能因为你的小性子,整组同时今天一天的努力和忍让就会付诸东流,要么一开始就骂,等所有人辛辛苦苦累死累活忙了一圈,你再骂街,这不叫天降正义,叫**。

《武林外传》与《破事精英》:喜剧与观点输出的平衡点

在写这个议题的时候,我想到了我在大学社团筹备晚会小品剧本时发生的一些观点碰撞:我觉得我们做晚会小品只需要好笑就可以,我们所设计的包袱笑料能够得到反馈就已经成功了;有一个即将毕业的学长说,他一直想做一个有深度、有观点输出的小品,不想让自己最后一个留在舞台上的作品依然是“屎尿屁”或者是从郭德纲相声选里抄来的笑料。所以我很能理解,一些剧作人十分想要在喜剧作品里输出观点的行为,哪怕舞台没有价值观限制,我想愿意单纯在舞台上只做喜剧不搞立意的剧作人也很少很少。而在我看来韦正就是一个想做喜剧但是又不甘做喜剧的幕后工作者。

《破事精英》走的是类似于《武林外传》的路子:设置困难——解决困难——输出观点。但是两者不同的是,《破事精英》的说教意味很浓,《武林外传》虽然动辄大段道理,可就是不觉得乏味。我在又重温了这两部剧以后,也好像知道了为什么。

《武林外传》中负责观点输出的的人基本上都是佟湘玉,而佟湘玉身上有一个独特的设定——就是方言属性,而且还是那种比较好玩的方言。某种意义上,这个设定削弱了佟湘玉在观点输出时的严肃性:你想一想,在你的学生时代开大会的时候,校长在台上发言,字正腔圆的给你念稿子和操持着好玩的方言念稿子,你更像听哪个?哪怕是在观点输出以后,通常也伴随着其他的剧情来冲淡说教感。除此之外,《武林外传》一共八十集,并不是每一集都按照“设置困难——解决困难——输出观点”来设置剧情,所以我们在看的时候就给我们预留了被说教的缓冲时间。哪怕是在观点输出以后,通常也伴随着其他的剧情来冲淡说教感。

我举个例子:怡红楼的老板娘偷税漏税被佟湘玉等人抓住了把柄,在佟湘玉输出“依法缴税,人人有责”的观点是,不仅佟湘玉依旧操持着她的口音,还有小郭在旁边插科打诨假装回声。可没想到,在逼着赛貂蝉补税以后竟然顶替佟湘玉成为了“最佳商铺”,还获得了五十两赏金,佟湘玉直接气到晕厥。你看,这么安排,既通过佟湘玉之口输出了价值观,还用过小郭的重复在笑料中重复加深了价值观。但是结尾佟湘玉却因为这件事失去了政府的嘉奖被气到晕厥,完成了输出观点的任务,满足了情景喜剧的喜剧要求,又再次巩固了佟湘玉善良正义但是抠门的人设。


而《破事精英》中,其实也有一个对标佟湘玉的角色——金秘书。她和佟湘玉一样,都操持一口正宗的汉中方言,使得这个人物本身就就具备了一定的喜剧属性,而且她作为职场中热爱八卦的“老油条”,有经验有阅历,是可以承担起观点输出的这个任务。也确实,他这个角色承担的起来。比如第十一集,实习生沙乐乐遭遇职场性骚扰,并且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走流程投诉的时候,自我pua,认为都是自己的问题,金若愚马上开始宽慰她,输出观点“被性骚扰只与骚扰者的低劣品质有关”,并且在过程中穿插了沙乐乐就算是穿着纸箱也很难逃脱等诸如此类的想象,在最后,金若愚配合沙乐乐在HR面前上演了一出“钓鱼执法”,最终让猥琐上司受到处分。这是我觉得全剧最自然的一次观点输出:我看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就觉得好玩,但是关了以后金若愚的话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于是我思考如果普通女性、如果你身边没有一个金若愚,那么在你面对职场性骚扰时,你应该怎么才能合理合规合法的维护自己的权益。有趣,不死板但发人深思。


但是韦正好像更爱让作为实习生的沙乐乐去传达观点。确实,沙乐乐作为初入职场的实习生,看问题更加的理想化,也更加轴更加愿意坚定自己的三观意志,但是,她的角色设定实在是很无趣,所以每次她说教的时候我都很难忍住不去二倍速。我印象最深的一集,是第十集关于公众号的问,由于公众号的不实消息,导致女明星茉莉因抑郁症自杀未遂,所以沙乐乐崩溃了,表示如果还要继续同流合污那她就辞职,怎么说呢,看着一段的时候我跟着沙乐乐一起哭了,真的很触动,但是我后再看的时候,我基本都会直接跳过这一段——我是来看情景喜剧的,虽然这个选题很有意义,但是涉及人命太沉重了,能不能考虑一下当我看情景喜剧的时候我更在意“喜剧”这两个字呢?我始终觉得这一段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就像《武林外传》中“江湖月报”的那一集,,有讽刺有深度,但是始终保持着“喜剧”的身份。


更重要的一点是,《破事精英》观点输出太密集了,基本上每一集都有新的主题,还有的几集两线并行升华出来两个主题,这就导致在看这部剧的时候,几乎没有缓冲区。这样一个想看情景喜剧的观众看起来就会特别累。这也是为什么我说,我推荐去看这部剧,但是不推荐把这部剧当成情景喜剧看的核心因素之一。

谁都知道,情景喜剧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市场,相比于古偶,情景喜剧真的很难打造出来一个新的大热IP。所以韦正愿意花费时间重新打造一个情景喜剧IP,我是很支持他的,而且他也值得支持。抛开前尘的“抄袭”往事,《破事精英》是一部不管什么时候看我都会觉得好看的作品,而我写这篇文章,也只是站在一个非专业的观众角度,来表达我的观点:他是好看的电视剧,但并不是好看的情景喜剧。我能看到韦正的野心,也确实看到了他的能力,所以我希望《破事精英》第二季是一个真正好看的情景喜剧,好笑、好看又有内涵,而不是我每次安利的时候都要说“你不要把它当成情景喜剧看”,也不希望在别人安利的评论区看到“《破事精英》不算喜剧”之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