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双子杀手》: 一面能照出灵魂的镜子, 是李安对鬼魂的救赎

一个杀手,如何在两公里外用一把狙击步枪杀死高速列车上的目标?

这是电影《双子杀手》里国防情报局特工亨利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导演李安给自己设置的难题。

当然,李安的难题不是如何在电影中让杀手完成任务,而是他对电影新技术120帧+4K+3D在影片拍摄中的完美实施。

威尔·史密斯饰演亨利

所谓120帧,是影片在数字化后的高帧率拍摄方式,帧率的问题主要是解决移动镜头快速的动作,它的连贯性,以及人物细微表情与情感的表达,更高的帧率会使得观众观影时有更逼真的体验。胶片时代,因为价格昂贵的原因,以每秒24帧的幅度保证了画面的基本流畅度,但在数字化时代,观影要求和播放设备的更新都促使影片的帧率不断提高。可要在一秒钟内实现120帧的频率,在技术上仍然是一项挑战。

导演李安和威尔·史密斯在拍摄现场

李安曾在三年前拍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时就尝试了120帧的技术,但限于绝大部分影院的放映设施,这场技术所带来的影像效果并没能让所有观众一饱眼福。

笔者去看的影院号称五星级,但也只能以60帧的制式播放《双子杀手》,在影片放到中间阶段时,曾连续三次卡顿,导致放映机死机,重启后才得以继续放映,而且观看的是2D模式。

拍摄现场

李安对技术的探索太过超前,全世界的影院都还没跟上他的步伐。因为只有CINITY影院系统才能播放120帧的影片,中国在这一方面虽然走到了世界前列,但到目前为止,全国也只有30家影院改造更新为这套系统。

看完电影,笔者问了下自己:你是来看技术的还是来看故事的?

答案不言而喻,李安的电影,从技术到故事都要细看。

但很显然,因为影院系统的缘故,笔者无法从技术上来谈感受,那就说说故事吧。

李安和威尔·史密斯

平心而论,故事并不新奇,是好莱坞谍战片的常见套路:一名特工,接受命令杀死目标人物后,组织又派出另外的杀手来灭他的口。

不过李安终究是李安,他善于在瑰丽中现奇崛,平淡处露峥嵘。

由威尔·史密斯饰演的国防情报局的特工亨利,是一个天才级别的杀手,他接受命令去杀死一名恐怖分子,在两公里之外,他一枪命中坐在时速超过280公里列车中的恐怖分子颈部。干完这一票,他就可以光荣退休。可让他没想到的是,那名所谓的恐怖分子,只是一个科学家,他的资料被人篡改,以致亨利对自己接受的任务深信不疑。在他准备调查时,发现国情局的特工丹妮正在监视他,从而怀疑自己是被上司故意误导而错杀无辜。

亨利被小克追杀

国情局派出的杀手迅速行动,亨利的朋友和搭档被杀,他也差点死于非命,而丹妮的遇袭也证实了他的判断——国情局就是谋杀那名科学家的元凶。

亨利原本可以击杀追踪自己的杀手,可在他将要扣动扳机时,瞄准镜里出现了一张脸,恍然如同年轻的自己。在接下来的交手中,他更加惊异地感觉到对方的一举一动都和25年前的自己如出一辙。

被克隆出的小克

他如同鬼魂附体,对这些难以置信,开始反省以往自己所杀的数十个人之中,是否还有像那名科学家一样的无辜者。而这名长相和他年轻时一模一样的杀手,也许就是那些冤魂转世来取他性命的。

其实这个名叫小克的杀手,是国情局下属的行动部门双子实验室用亨利的基因克隆出的真人,但他具备了亨利的思想和行为能力,而且也有独立的思想和情感,只是他被实验室的负责人Clay Verris培养成了一个杀手,并因为看着他长大,视他如亲生儿子。

街头追杀

丹尼通过自己的渠道,确认了亨利和小克的基因完全一致,在他们的多次决斗中,亨利意识到对方的思维方式就是年轻时的自己,无论优点和缺点,他都了然于胸。这让他有了战胜小克的机会,但每一次都下不了死手。

小克面对亨利,也有鬼魂一般的感受,这让他怀疑自己的人生和Clay Verris创造他的真实目的。

街头追杀

两个长相完全一样的人,一个看到的是年轻时的自己,一个看到的是年老后的自己。亨利因为经历了沧桑,而变得善良;小克因为年轻,在蒙昧中变得邪恶。他们是彼此的镜子,映照人生,也透视人性。

这就是李安不同寻常的地方,他给了我们一面看不见的镜子,让我们检视自己的过往。

亨利和丹妮

Clay Verris对自己克隆小克的理由冠冕堂皇,而他指派亨利先前狙杀的科学家,正是克隆了小克的生物学家。Clay Verris掌控的双子实验室,以国家安全的名义为所欲为,杀戮无辜,如同美国情报界的缩影,冷酷无情,凶残异常。

51岁的亨利有了慈悲心肠,他不愿意年轻的自己——也就是小克再去杀人,他劝说小克放过Clay Verris,把枪拿到自己手中,却扣动扳机,亲手杀死了作恶多端的Clay Verris。

亨利调虎离山

这是亨利的自我救赎,也是李安的悲悯之心——他给了能够把灵魂找回者再活一次的机会。

电影上映首日,豆瓣有超过两万人参与评分,得出了7.1分的评价,但笔者更愿意给这部电影打出7.5到8分的赞许,并以此向探索者李安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