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法国黑暗童话电影【蓝胡子】剧情解析

关于这部蓝胡子电影的剧情理解,首先必须需要明白一点就是:这是一部法语电影,无论是英文翻译还是中文翻译,或多或少都会有不传神,甚至曲解原意的地方。这是很多人容易忽略,但对理解影片的含义又挺重要的一点。尤其是比较小众的电影,有些字幕组的字幕质量(不管如何,对字幕组的辛劳依然充满感激与崇敬之情)有时候确实有点参次不齐。好在这部电影并不太复杂,对白也比较简单,因此这个问题基本可以忽略。

主线剧情的部分,也基本比较简单明了,没有理解上的问题,只有理解上的不同而已。问题就在于导演加的戏中戏,两个小女孩讲故事这个贯穿全场的设定。

首先一点就是,这两个小女孩是否是两姐妹的童年回忆。

这一点比较好理解,从一开始两个小女孩进阁楼的场景设定,以及后来女孩母亲来到阁楼时的衣着这些细节就可以看出,她们俩不是故事发生时的那个年代的人。因此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她们是许多年后,住进了曾经两姐妹住所的人,而且阁楼里还有两姐妹那个大箱子。

两个讲故事的小姐妹的性格迥异,分别对应了故事里的两姐妹的性格。

姐姐保守,理智,甚至有点呆板,妹妹则大胆、不拘常理。而且像所有姐妹或者兄弟一样,小时候也是互为水火,互相不对付。当然这只是在家庭范围之内的兄弟阋墙之争,一旦涉及到外人对家人的伤害时,两姐妹又会坚定的站在同一战线。原著故事里妹妹在塔楼呼喊姐姐求助,姐姐找骑士,妹妹拖延时间,最终将蓝胡子制服。

影片中涉及到这一情节时,只有妹妹在塔楼呼喊的一幕,却没有姐姐回应的戏份。而相关故事是回到两个讲故事小姐妹的时间线,靠着小妹妹的叙述完成的。然而就是这个最后制服蓝胡子的情节,妹妹却讲的异常激动。而姐姐的异常害怕,步步后退,这就很不合常理,因为妹妹之前还讲过更吓人更恐怖的故事情节,但姐姐都没有表现出害怕与恐惧。为何到了最后胜利的情节,姐姐却如此的害怕呢?而姐姐摔下阁楼时的瞬间,镜头又切换到了蓝胡子被骑士制服的镜头。

解释只有一种,那就是姐姐害怕蓝胡子被制服,害怕妹妹得救? 但这又非常不合理。不合理是因为我们默认姐姐与妹妹只是相爱相杀,互相妒忌,闹小情绪,还没有到要致对方于死地的程度。然而如果抛开这个常理设定,如果两姐妹都黑暗到要致对方于死地呢?

首先妹妹对姐姐的恨是显而易见的(此处之谈电影里,不讲原著),她一直认为姐姐比自己漂亮,因此处处被其压制,想要超越姐姐的,走出她的阴影。而嫁给蓝胡子不但能证明自己的魅力比姐姐强,更能改变家庭的境况,在经济上帮助家庭,当然包括姐姐,这样就对姐姐有了一种道德上的优越感,弥补自己的先天对姐姐的自卑感。而这样就可以引申出,姐姐对妹妹已经产生了恨意。那个邻家姑娘说妹妹一直在嫉妒姐姐,其实姐姐又何尝不是嫉妒妹妹呢,尤其是在她嫁给蓝胡子后,在城堡开派对,同为姐妹,这样的身份落差是很致命的。

综上所述,就能很好的解释为何姐姐最后听到蓝胡子被制服(按照原著故事隐身,蓝胡子死后财产归于妹妹)时,她无比的惊慌,因为从此以后,她彻底的败给了妹妹。她失足掉下阁楼而死,也可以说是自己羞愧而死。

这样的解释虽然能够解释了姐姐的反常举动,但死后明显有些牵强。那就还有最后一种合理的解释。那就是姐姐这个人根本就不存在。假定姐姐这个人不存在,那最后母亲对掉下个楼的熟视无睹就能最好的解释了。虽然母亲口里叫的是两个人的名字,还问妹妹姐姐在哪里?看似不太合理,但从母亲的举动来看,显然她根本没把姐姐的存在当回事,或者根本就不存在这个人。而极有可能是妹妹比较神经质,经常幻想出一个姐姐听她讲故事,所以母亲才问姐姐呢?其实是看到妹妹发呆母亲知道她的幻想又出现了转折,因此只是一句安慰她的话。而妹妹又没有回答姐姐就在下面。显然妹妹此时已经认识到姐姐这个人只是自己的幻觉。

如果说讲故事的小姐妹只是妹妹一个人,那么故事里的姐姐又是否存在呢?我的理解是,依然不存在,影片有些细节似乎也暗示了这点。片中母亲与妹妹凯瑟琳的互动很多,但与姐姐的几乎没有。姐姐就像一个影子一样。

很像是妹妹幻想出来的一个人物。

注意这个细节,桌子上两个碗,母亲只给妹妹盛饭。

假如姐姐不过是妹妹幻想出的自己的影子。那解释就好解释的多了。这个影子就是妹妹的另一种人格。或者说妹妹的大胆、虚荣、与野性不羁代表的人格中的本我,而姐姐的木讷,对妹妹嘲讽,对她幻想嫁给蓝胡子的不切实际的讽刺则代表了人各种的自我。姐姐是一种基于现实的理智的人格。她时刻在对狂野不羁的本我一面冷嘲热讽。试图阻止这一面占上风。但“终究是失败了”。妹妹最终还是由着性子嫁给了蓝胡子。这种看似非理性胜利的结果,恰恰很符合导演凯瑟琳·布雷亚的一贯风格,女性对性的欲望。

凯瑟琳偷看禁室的秘密 也可以理解为非理性的,对性的好奇与欲望。而那枚沾血的钥匙,很多人也解释为代表着贞洁、性等等之类。

最后凯瑟琳站在塔楼对姐姐的呼唤,可以理解为她虽然充满野性,但也不缺少理智,关键时刻,理智或者说智慧还能救她一命。

这样解释的话,似乎都很合情合理了。当然,依然有些牵强。一个有思想的导演,作品中几乎都会带有这种模棱两可的倾向,就像那句说烂的话一样,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有时候创作者创作时并非遵循理性与逻辑的思维,而是突然神来一笔,连自己都无法解释为何要这样。这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当然本片很多人批评导演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反而伤害了故事的完整性,弄得不伦不类。这就属于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好了,就写到这里吧,对于这样的片子,其实个人感觉凭直觉反而比凭理智更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