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电影的经典《吸血鬼诺斯费拉杜》

大家好我是影视推荐喵,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电影是《吸血鬼诺斯费拉杜》导演为弗里徳里希·威尔汉姆·茂瑙,早期无声电影在表现超自然现象、鬼怪或幽灵时,使用了当时所有的电影技术手段:叠化、二次曝光、“花样”镜头切换、特殊透镜、二次拍摄以及背景的设计,将背景画成梦魇般变形的世界。但是技术的大量运用弱化了情节,好像在自己家里举行的狂欢会,明眼的观众一眼就能看穿那些让人恐惧的把戏。《吸血鬼诺斯费拉杜》是亨利克·加伦根据勃拉姆·斯托克的小说《德拉库拉》改编的,茂瑙在拍摄这部电影时,进行了新的尝试。影片里没有特技,也没有大量技术的堆积,恐怖的故事就发生在人们熟悉的日常环境里:房子,树木,云朵一切都和现实中的一样。影片里的人物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性格古怪的伯爵奥尔洛克,秃头的写信人眼睛滴溜溜地转,来自特兰西瓦尼亚的信里满是神秘的符号,这些都体现了影片的表现主义风格。但这部影片的表现主义风格和摄制于1920年的影片《卡里加里博士的密室》不同,《卡里加里博士的密室》也是表现主义的作品,它的显著特点是夸张的描写而比它晚一年的《吸血鬼诺斯费拉杜》显然并没有模仿这一点。

扮演吸血鬼诺斯费拉杜的演员马克斯·施来克,本身长得又高又瘦,再穿上紧身小礼服,佝偻着背走路,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吸血鬼。他的手、耳朵和眼睛比常人的大,很突出,又有些变形,而且影片里他的指甲越来越长,达到了惊人的长度。当影片中这个吸血鬼走起路来东倒西歪、佝偻的背更加弯曲的时候,就说明这个魔鬼累了,但是他依然在制造着危险,而且是越来越多的危险。于1926年首次出版的《表现主义与电影》是鲁道夫·库尔茨的权威之作。在书中他认为,表现主义的原则使表现主义的导演脱离了自然和现实。“他们拍电影不仅仅是要讲故事,更重要的是要表现一种感情,一种思想。但是有的东西用普通的手法是无法重现的。”罗特·艾斯讷也在文章《超自然电影》里引用鲁道夫·库尔茨的话说“比如说一个国际大都市的精神面貌,就不是仅用摄影机就能表现出来的。

《吸血鬼诺斯费拉杜》对于表现主义电影来说是新的东西,因为这部影片是在罗马尼亚的罗斯托克和喀尔巴阡山脉实景拍摄的。以前,人们都是在精心布置的摄影棚里制作电影,而茂瑙和他的摄影师弗里茨·阿尔诺·华格纳(1931年被聘为《M》的摄影师)却带着剧组走进了大自然。罗斯托克快要坍塌的贵族豪宅,喀尔巴阡山脉湍急的河流,特兰西瓦尼亚上空密布的乌云……这让贝拉·巴拉兹感觉到“地狱里冷飕飕的寒风”,同时也“对超自然有了具体的概念茂瑙在叙述故事时流畅而简洁,不讲究富有诗意的布景,没有哗众取宠的噱头。中间字幕很少,经常用圈入圈出的手法过渡到下个场景。除了字幕,还用写信和发布通告的方式来连接两个场景。通告由神秘的符号组成,显现之后又立刻消失。这些暗示性的东西不断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一位水手静静地躺在吊床上荡来荡去,当人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却已经死去。不久,另一位水手精神错乱,从甲板上跳了下去。

预感到死亡之神将要降临的船长,将自己绑在船舵上,他知道自己逃脱不了和水手们一样的命运。当空无一人的大船驶进港口的时候,我们知道他的预感是正确的。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恐怖电影里的一些画面和隐喻的手法,都可以在茂瑙的《吸血鬼诺斯费拉杜》里找到根源。马克斯·施来克所扮演的吸血鬼诺斯费拉杜的形象,还经常出现在戏剧舞台上。这都要归功于茂瑙的伟大尝试,不是在摄影棚里,而是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拍摄了这部影片。对于茂瑙的这个决定,电影理论评论家罗特·艾斯讷做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茂瑙是在威斯特法伦州出生和长大的,那里有辽阔的草地,草地上生活着高大健壮的牧民,牧民们饲养着雄健的大马。”茂瑙,这位优雅而又放荡不羁的电影大师,如果地下有知的话,肯定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这期的电影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