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之前》: 寻找遗失的美好

两个手捧书页的人各自坐在宽敞火车厢的一侧,电影就这样开始了,没有曲折俗套的情节,没有强烈的矛盾冲突,它几乎只有话痨,充斥着大量的对白,以及极为短暂的时间节点,但的确是吸引到我了。总是抱着一期一会,一生一次的想法,驱逐不了对方总有一天会从世界上消失的念头。全片主要靠对白来推动剧情发展,也就是聊天。教科书级别的操作。当对白成为电影内容的主体,那么它肯定是特别的,没有一点干货是无法撑起一部电影的。电影的故事时间是从下午到次日上午,经过一个夜晚。如此紧凑,而不依靠戏剧性来展开叙述,其难度可想而知。

在我提升自我的同时,我也总希望遇到有同样想法的人。走很长的路,兜很远的圈,就算在迷宫里绕行,都愿意一直走下去。认真投入享受双方的所见所感所想,看见什么说什么,就很美好。会抽出一丝意念努力记得每一个地点每一句话,就会很单纯地觉得忘掉一点点都好可惜。也许出格,也许是错觉,先允许它存在。

如此美好的邂逅,也许只有没有结局的爱情才能是美好的。也许彼此间存在距离才会产生美感。也许两人再也不见才是最浪漫的事,妖娆的维也纳夜色里,我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又有什么关系呢,对吗?努力尝试才最重要!一见钟情,一场偶遇,一个奇迹。电影从火车上的聊天开始,两个人,一套衣服,一天一夜,这就是所有的故事。音像店里的暧昧,摩天轮上深情的拥吻,酒吧的欢乐和公园里的幸福,他们找到了彼此,却不相信爱情的长久,6个月后,你会来吗?答案交给上帝,命运也从此改变,爱情,本就是可遇不可求。

这样由邂逅而产生的爱情实在是像童话故事灰姑娘一样,过了午夜十二点又会回到现实,相隔一个半球,要么永世不得相见,要么相约一个时间再见,火车站台的那个离别的拥抱,足矣让人潸然泪下但对有的人来说,不存在真正的再见。我想,如果你跟一个人有过刻骨铭心的经历、真正意义的交流,他会在某种程度上跟你永远在一起。我们都是彼此的一部分,只是我们永远不知它以何种方式存在着。那是一场怎样美丽的邂逅,只有从头到尾的对白和浪漫气氛弥漫在维也纳的多瑙河边上。

喜欢他们所有的对话,喜欢他们的思想,喜欢他们一起走过的地方,也喜欢女主最后能说出的那一句:Au revoir。一生中,你不能否定真爱的存在,你也不能拒绝承认它的不完美。只有经历这个过程后,才会明白自己到底想拥有怎样的生活,才能最终与自己的人生和解,选你所选,爱你所爱。''如果现在给我一个选择,永远不见你还是娶你,第一次在试听房音乐响起的时候我的心在砰砰跳,第一次在摩天楼接吻的时候,我的心也在砰砰跳,离开的火车上的长镜头我还在砰砰跳,两个人的电影,只是静静地,静静地,恋爱,真好。

这并不仅是“只爱陌生人”这么简单。自然其中有属于青春的种种特质,容易奋不顾身,罗曼蒂克,也有点手足无措,尽管维持着表面上的理性与克制。其实两个人已经超出了爱情,除了纯粹,还是纯粹。镜头语言也好得出奇,在两个人之间来回切换,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眼波流转,那些刹那间的、一闪而过的微妙的情绪,全都精准地捕捉到了。朱莉·德尔佩拍得太美了,伊桑·霍克同样如此。第二天早上两人在街头走,听钢琴,跳舞,相拥,那一段简直让人屏住呼吸。

电影告诉我们,会聊天很重要。而更加重要的是和什么人聊,聊什么。他们聊什么呢,一开始随意闲谈,之后涉及慢慢深入,能够浅出的那种深入,或者也可以称之为表达。撇开具体的人事物话题,所交流与交换的无非是各自对当下及过去的感受和体验,基于各自所见所闻所思。而这恰恰是人与人交往当中,最容易也最艰难的本质部分。今天文青们所臆想的所谓灵魂伴侣,也不过如此了。最后在车站告别,两人由远及近往镜头前走,红着眼睛,表情愈来愈悲戚,车子快要启动,终于绷不住,把彼此之前约好的“相忘于江湖”扔到九霄云外了,不管不顾,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