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票房破4.5亿, 评分却跌至6.9, 究竟值不值得看?

10月2号,国庆档3部主旋律重磅影片的票房表现依旧十分强势,其中《我和我的祖国》率先突破10亿票房大关,但上座率明显下降,从10月1号的56%降低至46.9%。而《中国机长》则呈逆袭的趋势,不仅保持着高上座率,同时单日票房也再创新高,后续大有成为第一黑马的可能。唯独此前被称为种子选手的《攀登者》备受观众争议,截止本文发布时间,其票房仅破4.5亿。

虽说《攀登者》在猫眼平台上的评分依旧是9.4分,与《中国机长》持平,但其预测票房已从20.82亿上升到了23.54亿。而《攀登者》预测票房仅仅两天的时间,便从14.03亿骤降至8.86亿,中间足足相差了近5个亿。不仅如此,随着《中国机长》的持续升温,《攀登者》最终票房甚至极有可能比预测的理想票房还要低。

此前如此备受瞩目的影片,如今为何会高开低走,成为3部重磅影片的垫底者?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影片的口碑。

在各个社交平台上,《攀登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争议,其中以知乎、微博以及豆瓣最为明显。按理说,豆瓣的评分相对较为公正,然而小编却看到了许多网友对该影片充满了歧视与偏见。截止本文发布前,《攀登者》的评分已经跌至6.9分,成3部重磅影片中,口碑最差的一部。

而后大致浏览网友的评价,吐槽点基本集中《攀登者》里的感情戏,有的直言“影片主题不突出,文戏尴尬,武戏不科学”,有的直言“个人英雄主义和烂俗的爱情线乱炖,气象组负责人及女医生作用突出不明显,甚至有些拖后腿”。

所以,《攀登者》究竟值不值得看?

答案是肯定的。加上点映,目前小编已三刷了该电影,《攀登者》虽称不上是一部多么优秀的影片,但从剧本结构、人物塑造、戏剧性表现手法以及视效层面上来评价,影片已足够称得上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冒险题材高概念工业大片,给人不仅仅是震撼与感动,还传递出了其背后真正的“攀登精神”。

以胡歌饰演的“杨光”为例,影片中他虽然没有取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他的心中始终充满了对人生的希望。第一次韧带拉伤,他虽担忧,眼神却异常坚定,之后被医生劝阻登山,告知其父亲是马凡综合征去世,具有遗传性,杨光依旧没有放弃希望,即使最后在寒夜登山休息时,由于睡袋破开,导致双腿严重冻伤面临截肢,但坚难爬起来后停顿的那几秒却异常感人。

对于常人而言,“杨光”这一辈子或许不再会有新的生活,但他偏偏就是那个希望之火永不熄灭,创造奇迹的人。原型夏伯渝1975年失去双腿后,并未停止追梦的脚步,43年5次尝试登顶,成为中国第一个依靠假肢登上珠峰的人,激励着无数人。

因此,尽管《攀登者》确实存在一些制作上的瑕疵,情感线也略显尴尬,但这些都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并不需要过分纠结。认真去感受影片中惊险刺激的动作场景,人物的精神与温情,会发现《攀登者》真实的质感,其实并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