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月薪500元的保安, 到院线电影出品人, 他走了20年 | 独家专访《梦想演说家》出品人&主演彭博

如何回忆、面对从小到大遭受过的嘲讽、欺凌,彭博说:“一个人的良善,既是天生的,更是后天的自我选择。”

9月27日,深夜。

带着从北京来的朋友们,游览过武汉长江大桥后,彭博急匆匆的赶回家中。他一边打点行装,一边复查所带资料有无遗漏。

因为第二天,他将飞赴韩国,参加一个重要的国际性电影节。

作为电影《梦想演说家》的出品人和主演,彭博对此次韩国之行非常看重。“不论是电影题材还是演员类型,中国都没有自己的阿甘,如果我的电影成功了,它将填补这一空白。”他说。

这是一部很具独特性的电影:主演、人物原型以及出品人,竟然是同一个人。

前两个月,彭博密集的往返于北京和武汉之间。

他摈弃了“由电影拍摄团队自己剪辑做后期”的建议,转而选择离家千里的北京专业公司来做《梦想演说家》的后期。

“这是我的第一部大电影,为了不留下遗憾,我要选最好的后期制作公司。”他说。

几天前的一个凌晨,他从后期公司的剪辑室回到酒店,仍然兴奋的睡不着觉。因为看过片子后,北京的电影同行和影评人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

他甚至开始盘算着,下一部电影想请张涵予出演。

手机上,张涵予多年前夺得影帝时的视频被他找到。站在台上的张涵予说:“刚才XXX说他走到今天,用了10年;我走到今天,用了整整20年。”

只一瞬间,彭博便被“击中了”,他泪流满面。

“我一下就想起从1998年离家打工做保安到今天,我也整整走过20年了。”彭博说。

他天生耳聋、口吃,尽管通过十年如一日的艰辛训练,他现在已经完全克服了口吃的症状,但是如果不戴上助听器,他还是听不清别人说话。

20年,一把热泪,流淌的是“他与生俱来的不容易”。

要知道,在世界范围内,所有的心理学家有个一致的结论:童年的阴影,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有着深刻且长远的负面影响。

多年前的马加爵,这两年的张扣扣都是例证。

如何回忆、面对从小到大遭受过的嘲讽、欺凌,彭博说:“一个人的良善,既是天生的,更是后天的自我选择。”

18岁生日那天,他在日记本上写下丘吉尔的一句话送给自己:如果你对每只向你狂吠的狗都停下来扔石头,你就永远到达不了目的地。

30岁生日那天,他写下罗曼罗兰的一句话: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他选择良善,选择专注,选择热爱。

回过头看,这些选择决定了他的宿命走向。渐渐地,一些“好运”开始投怀送抱。

2014年秋天,彭博在上海完成一场演讲后,一个导演主动找到他,提议将彭博个人经历拍成一部微电影。

“我很喜欢看电影,但是在那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可以拍电影。”彭博说。

彼时的彭博,已经实现了草根的逆袭:既是一个专注于会销行业的演讲、培训大咖;还是一名畅销书作家,连续出版了《点燃工作激情》《会销演讲》等7本著作。

从上海回到武汉后,彭博开始找人写剧本,并为他的第一部(微)电影命名——《口吃演讲家》。

“从整片的角度讲,我对这部微电影很不满意,但是里面有一些搞笑的桥段我挺喜欢。”他说。

“励志+喜剧”的题材方向和表达方式,从那个时候就已经奠定了基调。某种程度上,这既是彭博逆天改命的写照,亦是彭博电影出品的基因。

“从大局上看,我仍然认为那段经历是我的好运:一个是让我找到最好的媒介形态来激励基数很大的口吃群体;一个是让我用最少的钱来试错。”他说。

在筛选过N个剧本后,彭博去寻求一位企业家朋友的帮助,后者颇为神秘的常年包房于著名的武汉东湖宾馆。

在这位人脉广泛的朋友的推荐下,武汉本地的一名导演受邀执导《口吃演讲家》。

然而,隔行如隔山。彭博和其朋友,虽说在各自擅长的领域都获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对于一部电影的创作以及拍摄调度,完全是门外汉。

到了2015年夏天,《口吃演讲家》用时一周拍完。

拿到成片后,他对导演说:“我不懂得如何拍电影,不代表我不会欣赏。这个片子,我这个外行人都看不下去。”

导演汗颜,不再追讨拍摄尾款。

这部微电影,被彭博当成宣传片使用,每每放于其专场演讲之前。

彭博非常庆幸没有听信另一位“朋友”的建议,后者曾劝他投资两千万,把《口吃演讲家》拍成院线电影。

有人问十九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狄更斯:应当如何看待和辨识宿命?

狄更斯答:“所谓宿命,就是要把人生中的许多‘点’串成线,这条线足够长的时候,宿命就会显现。”

一部很不成功的微电影《口吃演讲家》,却牵引出了一部成功的网络大电影《舌战》。

“我为什么有信心出品并主演院线电影《梦想演说家》,是《舌战》给了我底气。”彭博说。

拍完微电影后,彭博算是“一只脚踏进了电影圈”,他被很多所谓的制片人、导演拉进各种群。

混迹其中,彭博乐此不疲。

2015年冬天,他在群里结识了武汉电视台一档节目《一飞冲天》的制片人。

在了解彭博的奋斗历程以及微电影《口吃演讲家》之后,对方约他在武汉电视台附近的餐厅吃饭。

彼时,网络大电影在所有主流视频平台声名鹊起。

就此,网大《舌战》在当晚的饭局中开始立项。彭博吸取出品微电影时的教训,他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和一拨拨的导演见面讨论,并认真观看、考察每一个导演的以往作品。

最终《舌战》的导演确定为陈亮。“这是一个青年导演,在看过他创作的很多短片之后,我除了对他的摄影水平很欣赏之外,更看到他对于拍摄电影的热爱和激情。”彭博说。

作为曾经以写作、出版《点燃工作激情》开始扬名的彭博来说,他相信一个“有激情、有热爱”的人。

“《舌战》这部网大,除了灯光方面略有瑕疵,其它我都挺满意。”他说。

此时的彭博,对于一部电影的制作,已经具备了专业的鉴赏和判断能力。

他甚至兜兜转转,把新华网引入进来,成为《舌战》的联合出品方。

剧本打磨半年后,“针对彭博”的一个危机出现了:包括导演、编剧在内的全体主创,一致请求彭博放弃出演的念头。

主创给出的理由,不可谓不专业:彭博没有学过表演;此前除了在那部很不成功的微电影中有过短暂的出场外,再无任何塑造角色的经历;更何况彭博要出演的角色是男一号。

彭博坚持出演的理由是:这是一个特殊的人物,他由一个口吃裂变为演讲家,这其中的体会,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他希望自己的出演,能够激励起更多人的激情和勇气。

为了说服主创,他把曾经在几百场演讲中,感染过无数人的一段话,现场演绎出来:“生而为人,我们最大的残疾不是身体上的残疾,而是内心的恐惧。”

一瞬间,一片安静之中,空气就像被凝固了。

那些主创从来没有见过,一向温文尔雅的彭博,走上讲台的那一刻,竟然如此绚烂以至炸裂。

末了,彭博说:“这部电影,最大的价值在于真实的人物、真实的经历、真实的情感。从这个角度说,没有人能比我更合适。”

2016年5月9日,《舌战》如期开机。

这个日子是彭博定的,从2011年5月9日到《舌战》开拍前夕,彭博完成了300场演讲。

工夫不负有心人,网大《舌战》在视频平台的播放量和豆瓣评价上,均有不俗的表现。

更让彭博感动的是,很多听过他演讲的人,很多有口吃顽疾的孩子、学生,在线看过《舌战》后,都深受鼓舞。

他们给彭博写信,在电影下方留言。

“那些信件我都珍藏着,那是一颗颗赤诚的心,我决定拍院线电影的底气和信心就源自他们。”

这,便是大电影《梦想演说家》的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