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的红是中国红, 经过了几十年的浸染也未曾褪色

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乡土文学已经成为一个比较陌生的主题,甚至于这种题材都在我们碎片化的阅读当中渐渐远去。不仅仅是因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更是因为如今的村落与我们几十年前的乡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后,这样的题材也越来越得不到大家的重视,没有了市场作家们也会渐渐忽视乡土文学才是中华文学当中的一抹不可缺少的亮色。

《红高粱》是在1987年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一部非常经典的影片,在艺术上整部电影都是以红色为主调进行一个处理,红色在中国人的文化当中象征着喜庆美满,也代表着革命与激进,甚至可以赋予血的意义。在影片的片头片尾都是以满目的红色进行渲染,影片开始后银幕整个都漆黑了十几秒左右,然后出现了一个旁白说的是故事的背景然而整个画面都透着红色,而在剧中有关于迎亲的场景,也是以红色为大的主基调。再来看看片尾,当爆炸的火焰弥漫了整个屏幕的时候,好似日全食一般的漫天红色。让人印象深刻又耐人寻味,豪气冲天当中又透露出几分壮阔凄美。

《红高粱》讲的是一个关于老一辈的故事,影片以我的口吻叙说了关于我爷爷以及我奶奶等人在抗战时期发生的故事。现在我们正值祖国70华诞之际,那么在此时此刻我们会去重温那些经典,对于抗战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也有了全新的理解,往日不可追,但是我们也可以在往日当中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影片改编自莫言的小说《高粱酒》和《红高粱》但是即使有着这样厚重的故事加持,影片的剧情依旧是有点单薄,并不能值得深挖,但是他作为张艺谋导演的处女作还是有非常过人之处的。它是通过摄影手法和电影颜色这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一个补充。让整个电影都鲜活生动起来,与故事有关的其他东西,似乎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一个信息。那就是本片的主旨,反抗精神。

当反抗精神与中国人进行一个挂钩,那么我们就不难想到在抗日战争时期有数千万的中国人为之的奋斗。这也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一种独特的生活观。张艺谋在后期的采访过程中,曾经坦言中国人活得太累,因为忧虑过多。而红高粱之所以拍出那种轰轰烈烈,痛快淋漓的场景,甚至是极富有冲击力的色彩,都是为了表达出那样一种独特的生活态度,无论是世道是怎样的改变,日子总会是要过的,但是有一个良好的态度就可以帮助人们从失败走向成功,从低谷走向高潮从背水一战走向蓬勃发展。张艺谋通过《红高粱》去追求一种野性,追求一种生命以及追求一种抗争精神。

虽然后来因为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所以他的作品再次被搬上了银幕,受到了大家的关注。红高粱也被拍摄成电视剧,但是电影和电视剧终究是两种表达形式,他们之间的区别有非常多的不同。在整个电影当中人物的刻画是非常的细腻传神,通过“动作细节”刻画人物形象饱满丰富。通过镜头,也将旧时代的风俗表现出来。这也是在当时所有的电影当中非常突出,有独特的一种方式。可想而知自然也是受到了大家的赞美。

张艺谋向来推崇以色彩叙述的方式去讲一个故事,或者是去拍摄整部影片。对红色独有偏爱的他,,以红色为黄土高坡注入鲜活的生命。即便是在今天去重温这部影片,我们也发现大量红色的运用还是会突兀,却又完全不会褪色,甚至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气概,如一种后盾或者是精神支柱带领我们感悟中国人的铮铮铁骨,浩然正气与顽强斗争的精神。这才是红高粱长久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