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品《攀登者》全球首映!报告大本营!报告北京!报告祖国!中国登山队成功登顶

“报告大本营!报告北京!报告祖国!现在是1975年5月27日14时30分,中国登山队九名队员,成功登顶!”刚刚,上海出品献礼大片《攀登者》在上海影城千人大厅完成了全球首映礼。当五星红旗在银幕上的珠峰之巅飘扬,已经有观众忍不住挥动起手边的五星红旗。“《攀登者》是上海电影制片厂倾全力之作,希望我们为上海争光!”主演吴京说。放映结束,当每位演员用“攀登者”自我介绍时,迎来影厅一阵又一阵欢呼。“看了20多遍各种版本,依然感动,激动!”影片出品人、上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的话也是所有《攀登者》首批观众的心声。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上影厂成立70周年,上海电影人以《攀登者》作为献给祖国和人民的时代答卷。今晚(27日),即将在国庆档上映的《攀登者》回到它的出品“大本营”,在上海举办“冲顶·中国高度”首映礼。曾经迎接过无数中外影人的上海影城红毯上,迎来了《攀登者》的“中国英雄”们。

吴京是电影中的登山队队长方五洲。从《战狼》《流浪地球》到《攀登者》,他说,中国电影的每一个新类型,他都愿意尝试,愿意为中国电影观众更多样的观影选择,为银幕上更丰富多彩的中国故事贡献力量。“上影有魄力,中国电影从未有过的类型片种类,上影大踏步迈出一大步,杀出一条血路。”

张译是电影中方五洲的生死搭档曲松林。方五洲和曲松林是《攀登者》中的中国初代登山英雄,影片以1960年、1975年中国两次从北坡成功登上珠峰的事实为蓝本,用两代登山人的故事,向历史致敬,向攀登者精神致敬。作为片中两位灵魂人物,《攀登者》于海拔5500米举办的“最高”关机仪式前一天,吴京和张译在珠峰大本营一侧,亲手垒起两块新墓堆——王富洲、屈银华。当时,张译说得动情:“让他们在珠峰也有一个家。中国登山史的先驱,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的电影。”影片里的主人公方五洲和曲松林,即是1960年的王富洲和屈银华,也是1975年登顶的领路人。“这部电影虽然没有一个镜头在上海拍,但我们知道,上海举全市之力支持这部影片。感谢上海!《攀登者》的第一枪在上海打响!”张译说。

时间拨回1960年5月25日凌晨4时20分,三位中国勇士王富洲、贡布、屈银华历经千难万险,把五星红旗带到世界第三极,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顶珠峰。从出发时214人的庞大登山队,到寥寥三人成功登顶,背后有着太多无名英雄的无私、无畏付出。

一晃15年,1975年5月27日,九位中国队员完成集体登顶:索南罗布、侯生福、桑珠、大平措、罗则、贡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钦、潘多。一连串“第一”就此诞生:世界上人数最多从喜马拉雅北坡登顶的队伍;世界上第一位成功登上珠峰的女性;第一次用觇标精确测出了世界最高峰的高度,从此世界统一采用了当时8848.13米的中国高度……青年演员井柏然是“登二代”之一、接过老队长旗帜的李国梁扮演者。“我也想说说上海,11年前,我的演艺之路就是从上海开始。”井柏然动情道。

来自上影演员剧团的柏林东京电影节双料“影帝”王景春、何琳、陈龙、刘小锋等也作为重要角色,在片中展现了上海影人的力量。

红毯上最受尊敬的英雄当属1975年中国登山队队员桑珠和夏伯渝,屈银华的女儿屈虹也代表父辈来到现场。虽然并非剧组成员,但在某种意义上,他们代表了电影最核心的内涵。桑珠是1975年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九名中国勇士之一。他说,“登山是一项没有观众的运动”,无人喝彩,一往直前。“我们上到大本营,珠峰看起来很近,好像揣几个馒头再爬一阵就到了。谁知,此后仿佛越走越远,5200米到5400米需要一天,5400米到6000米又是一天……8600米之后26个人冲刺了三回,才算成功。”看完全片,桑珠说:“作为一个老登山队员,非常荣耀!大家在银幕上看到的1975年登顶的人里有我。”全场掌声雷动。“感谢上影和所有主创,让我,和中国登山界,‘看’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幕。”

夏伯渝也在1975年的登珠峰队伍里,由于在下撤过程中将睡袋让给队友,他的双脚严重冻伤被迫截肢,但在此后的人生中,他从未放弃过生活的热情和登山的梦想。2018年5月14日,与共和国同龄的他从珠穆朗玛峰南坡登顶,成为用义肢登上珠峰的中国“第一人”。他说,朝着目标不懈奋斗,奋斗的价值会在此过程中不断显现。

“我后来又攀登过5次珠峰,终于在去年成功登顶,但最难忘的还是1975年那次攀登。”夏伯渝说,“我们把‘中国梯’搬了上去,让此后1300多人依靠它实现了登珠峰的梦。”“我是代表1960年登顶的老哥仨的后人来的。感谢上影和所有演职人员,拍了这部有力量的电影。”屈虹说。

正如编剧阿来所说:“登高历来是中华民族所向往的。”《攀登者》意图实现的,绝不止于带人领略绝顶风光,更是促使人思考攀登的意义、奋斗的价值。

首映之后,9月28日《攀登者》将开启大规模点映,9月30日正式公映,目前影片预售票房已经过亿元。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现场摄影:蒋迪雯 施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