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现代动画语言对东方哲学命题的重塑

       原标题:海纳百川 虚实相生——现代动画语言对东方哲学命题的重塑



  近期上映的动画电影《姜子牙》,将角色原型建立在神话志怪小说《封神演义》的基础上,并对故事线索、核心主题、人物关系等进行了重新设计,通过现代动画语言对具有东方哲学意味的思辨性命题做出了诠释。影片在主题深度、创作技法方面,都进行了有益尝试。


  作为成人向动画作品,《姜子牙》的主题并非简单的正邪对立,而是提出了三个悖论性命题。一是关于神、人、妖三界的归属感,例如姜子牙是选择做安守静虚、独善其身的神,还是做了解人间疾苦的悲悯救渡者;二是如何取舍救一人与救苍生,所谓的“一人如露水,苍生如大海”是世界著名悖论命题“电车难题”的变形,核心在于探讨是否存在救赎绝对正义;三是真实与虚幻的转换,目之所及是否能够实现天、地、人、道四大皆空,这也是以“飞升封神”为理念的道教,以及佛教本土化之后,东方哲学体系的核心命题之一。


  首先,片中的姜子牙、申公豹、九尾、小九、四不相、师尊等角色,均不同程度上体现出创作者对于以上三个主题的思考。叙事明线姜子牙与小九的解谜之旅,以及姜子牙对于是否封神的选择,是对小说文本最重要的改编,并进一步延伸了神话体系中“一战封神”的典故,将故事性叙事拓展为哲学性思考。获得三界归属感,是每个角色的共性行为动机,而这种动机不能简单以正邪善恶为划分标准。


  其次,影片将小说中申公豹和姜子牙的对峙关系,转变为戮力同心的队友关系,申公豹可视为悟性、思想深度都不及姜子牙的镜像角色。在“救一人还是救苍生”的问题上,只有他始终坚定地认同和支持姜子牙,最后更是为救姜子牙和小九牺牲自己。姜子牙和申公豹都通过“违抗师尊”,实践了自己对于归属感和绝对正义的选择,解开了心中的“电车难题”。



  而对于虚与实的哲学表达,《姜子牙》主要通过创作技法、视觉符号来引起观众思考。具体来说,体现在色彩关系对比转换、角色造型形变转换,以及二维三维表现形式转换等方面。


  全片色彩构成,主要分为红、白、蓝等三种。红蓝对比,是电影美术中常见的对立属性色彩关系,而白色作为光谱中的全色,意味着无边界及包容。红色代表的羁绊、宿命、战争,从视觉刺激和“形”的层面偏重写实,而蓝色代表的飞升、解脱、宁静,更具虚空的“意”的味道。红色符号,包括两种形态的宿命锁、九尾和小九的角色主色、片头封神大战的血色等;蓝色符号,包括玄鸟、姜子牙悟道前的角色主色,以及各种神力释放时的技能色等。在红蓝对比之间,起到平衡作用的关键正是白色,白色也是虚实相生、角色悟道和主题升华的标志。例如,姜子牙北境修行、姜子牙悟道斩天梯、师尊和四不相的角色主色等。


  角色造型形变方面,影片同样采用了虚实相生的创作思维,通过角色游戏化、动物人物化、人物动物化等三种方式,将真实和虚幻的哲学概念用动画语言表达出来。四不相和小九,是这种创作思维的典型代表。四不相在小说中,本是姜子牙的坐骑神兽,用来抵御妖兽攻击。但在片中,变形为具有小狗动作神态和小朋友性格的随行宠物兽,并在与九尾的大战中变身为威武的鹿形飞行坐骑。小九原本是人类少女,在妖法作用下呈现出动物造型特征。另外,姜子牙服装的飞羽设计与玄鸟形成互文;师尊的造型则具有树形特征,都可视为形变转换对虚实相生的表现。


  二维三维表现形式的转换,主要通过片头和正片叙事线的对比体现。《姜子牙》中,特效镜头多达1300个,占总镜头数的70%以上,能够更好地完成三维动画对于战斗动作轨迹、人物微表情及皮肤肌理质感的表现。片头封神大战的二维动画,则具有典型的流体动画美学特征,通过曲线和面的组合拼接完成场面调度,并以画境审美为镜头运动方式。镜头的推拉摇移和线条运动,不单着力于叙事,更多地在于烘托场景意境,是一种相对写意和传统的动画语言。



  除了视觉,影片的声音设计也有诸多巧思。一是将金、木、水、火、土的道教五行符号进行声音化还原,并将这种设计思维与人物造型相结合,在体现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使角色属性更加丰富。例如,四不相代表的水、九尾和小九代表的火、师尊代表的木、申公豹代表的金,以及姜子牙对五行的综合表现等。此外,影片通过动效和环境音设计,着力营造一种虚空和意象化的空间氛围,例如小九回忆中的骨片风铃碰撞声、四不相移动时的水滴音效、冤魂叹息的风声等。虽然影片也使用了大量民族乐器,如小九和姜子牙过招场景中的板胡、锣鼓等戏曲配乐,但在整个声场环境中,音乐只起到烘托情绪的铺垫作用,而非主要音源。这与《哪吒闹海》《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借助音乐完成叙事的影片,在音乐和音效的设计比重上形成较大差别,也是国产动画电影声音设计制作的进步。


  虽然在叙事结构、剧情流畅度上存在一些瑕疵,但《姜子牙》整体而言大大提升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哲学思辨性,与彩条屋出品的其他动画作品相比,具有更加深刻的主题、更多的技术细节和更高的完成度。海纳百川虚实相生,影片通过现代动画语言,实现了对东方哲学命题的思考与重塑。(作者:赵益,西安工程大学新媒体艺术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