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为什么会杀儿媳?婆媳和母子关系为何会失控至此?

中国传统社会从文化的根源开始,就推崇一种不健康的母子伦理。这种感情里,既包括了夸张到变形的“孝道”,也包括了压力山大的“望子成龙”——因为老一辈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就要求掌控子女的人生;而你,在“孝”之下,还不得反抗。

(真实案例:婆婆5万元雇凶杀儿媳)

这几天,宁波慈溪发生一起命案,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一位年轻的女护士赵某在家中的楼下被人杀害。死者的孩子今年才5岁,春节一家人刚从南京旅游回来。当地警方通报了这起命案,案件也很快破了:初步了解,两名嫌犯已被抓获。而其中一人为买凶者,正是死者的婆婆。

在各种细节的补充之下,我们看到了事情的大体脉络:事实上,这个儿子以前还结过一次婚,给气跑了,这是第二次婚姻。结婚前,婆婆就对这个儿媳不满意。婚后本来是儿子与母亲是分开住的,婆婆把房子卖了,搬去和儿子住,婆媳之间一直不和。再后来,儿子和儿媳又买了一栋房子,搬出来住;年初看到两夫妻旅游秀恩爱之后,凶手的恶意终于爆发了。警察把这一家带走调查时,婆婆承认是她花了5万元雇凶杀人。

案件已交由警方处理,惟愿凶手得到严惩,以告慰死者的在天之灵。

在这个案件里,这个儿子大概是无辜的。他与现任妻子的感情不错,反抗自己的母亲,几番努力脱离他母亲的影响,把自己的小家庭搬出来;不久前还在朋友圈写道:老婆,我永远爱你!可惜,仍然敌不过母亲的丧心病狂。

(电视剧《双面胶》,反映了婆媳关系。)

婆媳不和,是一个老旧的常见话题,只是发展到杀人这一步并不多见;这种恶性案件,应该说不具备普遍意义。但我们却看到一个心理扭曲的母亲和一个步步后退的儿子,以及一个夹在中间真正受害的妻子。这,却是许多家庭中的常见状态。

据了解,在这个案例中,从儿子小的时候开始,这个婆婆连老公都不许接近儿子,父子亲热就发火;而儿媳的出现,对她而言,更是一个“第三者”,触犯了她的禁脔。这些年来看过一些婆婆(公公)杀儿媳的案例,虽然每一个个案的情况不同,但关键核心,都在母亲(父亲)试图争取对儿子的控制权。

俗话中,常有“娶了媳妇忘了娘”一说,语气中不乏对“忘了娘”的责备;媳妇又常有“我和你妈掉进水里你救谁”这种诘问,表达的是与婆婆的争宠。这种母亲与妻子之间的“吃醋”,大家都习以为常。这难道不畸型吗?这只能说明,中国传统社会从文化的根源开始,就推崇一种不健康的母子伦理。这种感情里,既包括了夸张到变形的“孝道”,也包括了压力山大的“望子成龙”——因为老一辈不能把握自己的人生,就要求掌控子女的人生;而你,在“孝”之下,还不得反抗。

(图片来自网络。)

(电视剧《麻辣婆媳》剧照)

(电视剧《婆媳之战》剧照)

实际上,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夫妻关系。夫妻关系是优先于子女关系的;子女在家长在承担完抚育任务之后,十八或二十岁之后就脱离了父母家庭,独立生活;即便还住在一个屋檐下,孩子也该有自己的工作、朋友,将来更会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人生,拥有独立的人格;而夫妻关系,则是同共陪伴、亲密相处四五十年、甚至更长。孰轻孰重不一目了然么?

但恐怕,连这点常识都未在中国社会中达成共识。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乡绅强调家族利益和伦理,普通百姓的生活也拮据得没有更多选择,婚姻多是由父母决定的,不需要讲感情。男性尚且可以三妻四妾或有别的感情补充形式,但女性则很难有这种机会。不过,她也不是没有补偿,那就是对子女更多的控制权,俗称“孝道”;一旦媳妇熬成婆,有了比她低一辈的儿媳,她更可以在这种颐指气使中得到部分满足了,多余的力比多也得到发泄。

可翻过了这些陈年烂芝麻的旧账,当代中国的婚姻关系也没有得到本质的改善。三四十年前中国人活得粗糙,婚姻也受到各种桎梏,许多人都很难找到情投意合的配偶,这一辈人最常见的婚姻态度就是“凑合着过”,往好听里说,就是“迁就”“宽容”——本质都是对婚姻极不满意却没有离婚的勇气和能力。不爱丈夫,却逃不掉;社会认可女性的移情方式,就是把情感全都倾注和投入在子女身上。

你以为这个社会这么多的“妈宝男”“妈宝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凡是子女身上获得的超出合理的母子情父子情,就是控制欲。轻一点的,便是掌控孩子的婚恋和生活,要求子女事事都按母亲的意愿来行事、“逼婚”“催生孩子”是常态;严重的,便是恋子情结,阻挡任何走进儿子生活的“第三者”。上面例子中就是一个极端,母亲看到儿子夫妻感情和睦,儿子不受控制了,便买凶杀人。

其实,我们这个社会的许多家庭纠纷和不幸婚姻,都在于不能理清伦理的主次关系。案例中,我们只能看到母子关系的扭曲,但实际上最核心的原因是,母亲这一代人的夫妻感情已失控。

本文首发于网易女人

有智识,有态度,有趣味

文章版权属侯虹斌所有,转载请联系本人。

欢迎点赞,欢迎分享,可以用搜索的方式加公号:guifangbiji阅微闺房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