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导演”刘江:拍戏就像修鞋,都是手艺人

在国内能够称得上“国民导演”的人并不多,但是拍出了众多国民级电视剧作品的导演刘江可以位列其中。

关注当代家庭生活的《媳妇的美好时代》,国产谍战剧标杆之作《黎明之前》,聚焦都市男女情感的《咱们结婚吧》,刘江不断带来质感厚重、匠心独运的国剧佳作。此次他又大胆尝试未曾涉猎的年代剧类型,为观众献上了一部年代大戏《老酒馆》。

刘江在接受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采访时感叹道——

“我今年50,真是特别巧,就在《老酒馆》杀青那天我满50,它让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刘江将《老酒馆》比作一幅《清明上河图》,“每个人物身上都有闪光点,都是讲究人,讲情义、侠义、大义。”刘江说,“这个戏的格局非常大,它既是线性,又是单元的,每个人物是独立的,是独特的伞性结构。”

《老酒馆》也寄托了刘江对现今快节奏社会的浮躁与喧嚣的冷静思考。

“一个国家如果是娱乐至死,真的是毫无希望,我们一定要传承一些有营养,有味道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要拍《老酒馆》,也是想告诉现在的年轻人,这是营养的东西,别老吃速食,得喝有营养的汤。”

此次《老酒馆》被称作是金牌编剧高满堂的压箱底之作,刘江表示,能够拍高满堂先生的剧本,他“三生有幸”。

这也是刘江首次与陈宝国合作,他对陈宝国英雄惜英雄的赞誉之辞溢于言表。

“我会经常跟我身边的朋友说,为什么宝国老师能红40年?他太认真了,这是实打实的真心话。”

从决定接拍该剧,开机前陈宝国的案头工作就准备了四五个月,拍戏时依旧每天晚上做功课,刘江感叹道:“600多场戏那么多台词,他第二天到现场脱稿来演戏,一个字不改,全都能化成他自己的语言;一个字没变,但是全是自己的语气。这个可不是记性问题,它是一个融会贯通的问题,是功底的问题,功夫已经下到那了。”

不仅如此,有时候陈宝国对剧的严谨与细致令本身很细心的刘江都自叹不如。

“因为我的习惯是会想得很细,结果我发现宝国老师比我想的还细,而且很多地方是他提示我,要不然我都差点走岔了。”

其他演员也是毫不懈怠,83岁高龄的老戏骨牛犇为了表现出角色的硬气,坚持在落雨成冰的天气中赤脚走路。

寒青与王晓龙在剧中饰演的是一对聋哑人患难兄弟,从接到角色任务开始,他们一个装哑巴不说话,一个装聋子听不见,泡在聋哑人堆里体验生活,足足坚持了两个多月。

这样兢兢业业的演员班底让刘江钦佩又感激,直呼“太享受”。

《老酒馆》在制作方面也是力求精细。由于无法在故事发生地大连取景,只能在天津影视城搭景,幕后团队包下来整个影视城全部改装,严格遵循历史中大连城市建筑的风格进行设计,甚至细化到了每条街道。

剧中有一段在原始森林复仇的情节,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原细节真实,刘江带领摄制组特意到了牡丹江旁的原始森林中取景。

“林子每天下午不到四点就没有光了,只能收工,工作强度相当大。而且还赶上下雨,道路泥泞。真是拍得非常艰苦。”

篇幅很短的几场戏足足拍了20多天,剧组上下都精疲力竭,刘江却直言“很值得”,“在哪儿也拍不出那种效果。”

细数刘江的过往作品,《媳妇的美好时代》《黎明之前》《咱们结婚吧》……几乎每一部都是“爆款”。

当被问及有无秘诀时,刘江坦言: “创作它是一个化学反应,它不是说能计算出来的,就像演员演戏进入角色,会有附体一样的感觉。它是一个化学反应,所以创作不是能拿一个公式能总结的,这是无法归纳的。”

虽然可以称得上“国民导演”,但是刘江的导演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从小有作家梦的他阴差阳错考进了表演系,刘江自言他是用十年的时间才认清了一件事,“那就是自己不适合当演员。”

痛定思痛,他决定放弃演员这条路,重拾笔杆,开始自学编剧转做幕后。

从毕业算起,兜兜转转,也算蹉跎了小十年的时间,命运才开始垂青。

大学同学向他引荐了电影界的一代掌门韩三平,至今刘江仍记得:“韩三平说我只跟两种人合作,一种是从来没拍过戏的,还有一种是功成名就的,你是属于从来没拍过戏的,我只给你这一次机会,你要拍砸了你就别混了。”

顶着这样巨大的压力,刘江破釜沉舟,开启了自己的导演生涯。

好不容易遇到了伯乐,可却差点儿运气。2003年导演处女作《铁血青春》获得业内一致好评,但因各种原因未能按时播放。2005年第二部戏《岁月》,同样是备受业内期待的作品,同样被压档,五年后才得以播出。

刘江并没有抱怨生不逢时,也不自怨自艾,反而很感谢这些经历:“我不认为人生有白走的弯路,每一个弯路,它都会让你有不同的收获。”

与其说是“国民导演”,刘江倒更愿意将自己称为手艺人。

“其实我拍一部戏就像师傅做一个凳子,修一双鞋,就是做手艺的人,以此谋生,又给自己一点精神食粮,并且能通过这个手艺影响到别人一点点。”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刘雨涵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