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的世界,韦恩永远不懂,愿你没有“糟糕的一天”

《小丑》是唯一一部超级英雄题材获得奥斯卡奖的电影,超级英雄题材鲜受奥斯卡青睐是公认的。

拥有众多加成光环的《黑豹》,也仅仅是获得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提名而已,即便如此奥斯卡也是做出了巨大的妥协。

那么《小丑》为什么能获得奥斯卡奖?

从剧情完整度来说,远远不及涉及众多角色,横跨半世纪的黑帮史诗《爱尔兰人》;从故事性来说,也不如跌宕起伏、发展难以预测的《寄生虫》;甚至都不如真实视角的纪录片《美国工厂》。

《小丑》甚至不是典型的故事与剧情驱动的好莱坞式影片,这部披着超级英雄题材外皮的影片,本质上是一部文艺片。

这是《小丑》的价值所在,用剧情、故事来评价一部文艺片,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小丑》的野心,根本不是塑造早已是美版反派之首的“小丑”角色,而是掀起一场酝酿已久的反英雄、反精英的文艺复兴。

不再是反面

《小丑》在拍摄之初,DC便宣布:这部影片虽然沿用了美漫的角色,但是与超级英雄宇宙无关,是一部独立作品。

影片的整体结构,也完全与传统超级英雄片不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平民与弱势群体的视角。

小丑与所有普通人一样,没有任何的天赋和资本,只能在剧团靠扮演小丑为商店招揽顾客谋生,骨瘦如柴的身形,恶劣的生活环境,无处不在表现他身处在社会的最底层。

同时小丑也是最需要人帮助的,他身患抑制不住自己发笑的精神疾病,要去社会福利处就诊才能领到抑制自己病情的药物。

哥谭市是一个完全架空的故事背景,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垃圾袋,布满涂鸦的地铁车厢,随时破产的店铺,都在表现这个城市的公共治理是多么的差。

可以说,这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比小丑的生活状况要好,谋生能力也更强。

传统的超级英雄片是怎么样的?富可敌国的钢铁侠,战斗英雄美国队长,科研专家绿巨人等等,每一个人都没有生活烦恼,没有逻辑的维护正义。

当然跟超级英雄片讲逻辑,本身就不对,英雄的意义在于对正义的绝对肯定,此类影片自然有自己独特的故事架构。

DC的世界,拿来与小丑直接对标的是蝙蝠侠:

“蝙蝠侠与小丑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

在2019年的《小丑》独立故事中告诉你,小丑和蝙蝠侠是两枚独立的硬币,蝙蝠侠和小丑因为出生与所处环境不同,看到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在我们理解的蝙蝠侠故事里,他的父亲托马斯·韦恩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慈善家,在一个晚上被一个恶劣的抢劫犯杀害。

在《小丑》的故事里则完全不是这样。说韦恩企业是当地的大型垄断企业也不为过,当地铁上三名韦恩企业的精英被小丑击杀后,居然当地很多舆论的声音在肯定小丑,甚至有人模仿他的样子。

这是一个罪恶城市吗?这座城市生活的都是天性恶劣之人吗?

不是,他们对于小丑的肯定,在于内心对垄断企业的反抗,对精英分子的优渥条件感到愤怒与不公。

文艺复兴

小丑掀起的是一场文艺复兴?我们要先说一下文艺复兴。

我们称中世纪为“黑暗的中世纪”,黑暗从何而来?

是因为穷吗?不是,欧洲在漫长中世纪中,前期经济虽然有所下降,在公元1000年以后,开始高速发展。

中世纪的黑暗是一种价值观的黑暗,是对人性压抑的黑暗,而文艺复兴本质上则是呼唤对人性的重视。

法理学上讨论多年的一个问题:

“是罪犯导致了社会的罪恶,还是社会罪恶差生了罪犯?”

这是一个悖论,《小丑》的主人公亚瑟本来是一个十分温顺的人,他喜欢小孩子,按时就诊吃药,随身带着写着自己病状的卡片,害怕给别人带去麻烦。

亚瑟的梦想也十分的单纯,他想当个喜剧演员,给人们带去欢笑,无关金钱与地位。

“小丑”则是他身体里的另一面,每个人都有恶的一面,成为疯子只需要:

“碰到糟糕的一天(All it takes is a bad day)”

那么成功人士托马斯·韦恩在干什么?

韦恩认为哥谭市的世界是很公平的,一个人无法维持生计是因为不够努力,他衣冠楚楚站在电视前大肆宣传自己的慈善晚宴与竞选计划,却连自己的有精神疾病的离职员工(小丑的母亲)都不肯关注。

在亚瑟去见托马斯·韦恩的时候,进入礼堂银幕上播放的是卓别林的《摩登时代》,在座的贵宾们不时发出笑声,这与电视台的脱口秀明星嘲笑亚瑟笨拙的脱口秀是一样的。

《摩登时代》反映的是现代工业文明对人性的腐化以及对个体的忽视,在庞大的社会分工面前,个体无比渺小,更何况亚瑟这样天生有缺陷的弱者。

摩登时代

影片为了塑造这个比普通人更弱势的形象,舍弃了原作小丑高超的犯罪智商、邪魅的个人魅力,甚至较为强壮的身材。

哪怕仅有“钞能力”的蝙蝠侠,对于小丑也是超人。

小丑的反英雄,便在于此,一个如此平凡的普通人,经历了不公与坎坷,最终成为了蝙蝠侠最大的对手。

DC对于反英雄的野心,并不是从小丑开始的,每一个独立故事都有反英雄的对象,比如《蝙蝠侠VS超人》。

相对没什么特殊能力的蝙蝠侠,超人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BVS》人们竞相触摸超人的画面完全是神之子的待遇。

很多人都不喜欢这部影片,搞不懂为什么两个正义化身的超级英雄为什么要敌对。

影片里表达的是对超人无比强大的不可监督,现实中警惕对于像“超人”一样的精英,他们对底层人民的无视。

事实上,近些年的超级英雄电影也都有反英雄的苗头,比如:《美国队长3:内战》内战关于对复仇者联盟的限制协议,《死侍》这种反英雄角色的兴起,但终究抛不开超级英雄的故事模式。

《小丑》则彻底贯彻反英雄,布鲁斯·韦恩还处在少年,亚瑟丝毫看不出大反派的潜力;蝙蝠侠还没有融入黑夜,小丑人格也没有占据主动。

这是一部彻底将视角放在一个普通人的电影,不再有飞天遁地的蝙蝠车,刀枪不入的盔甲。甚至到最后,小丑也没有表现出任何的领袖气质。

小丑最后在节目上说:“没有人在乎我们这样的人怎么想”,这就是反英雄主义的文艺复兴,英雄不过是天赋异禀的童话,而我们每个人的处境才更加真实。

民粹主义

在影片中,亚瑟从来都没有想要引领什么风潮,当什么精神领袖。他看到别人模仿他而开心,仅仅是因为受到肯定。

但是电影中仅仅因为一场枪击案,地铁上两个警察追捕逃犯,便陷入了一场巨大的混乱。被当做“领袖”的小丑直到最后也没有参与其中,更多的是被混乱裹挟,放在车子上,被暴徒们簇拥。

小丑是一部民粹主义的反思,何为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并非是资本主义这种社会制度的对立面,而是一种政治逻辑,它相对的是“精英主义”。

历史学家迈克尔·卡钦《民粹主义的说服力》一书中如此写道:

民粹主义将人民视为高尚的群体,精英们则是自私自利的,民粹主义者寻求方法,动员前者,抵抗后者。

《小丑》反应的就是是这种思想,里面的韦恩集团精英条件优越却在地铁骚扰女性,托马斯·韦恩对亚瑟初见便给了一记老拳,哥谭市更是取消了亚瑟的医疗福利机构,却大谈“哥谭市是公平的”。

民粹主义的萌芽诞生于19世纪40-50年代的俄国,而在20世纪初则在美国兴起。

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另一部奥斯卡获奖的纪录片《美国工厂》也讲到了这个问题,便是本来以制造业强大创造幸福的美国,在进入20世纪后,相继受到日本、中国强大制造能力的冲击,导致制造业开始没落。

《美国工厂》里福耀公司所处的俄亥俄州正是铁锈区(Rust Belt),经历了次贷危机的美国导致整个铁锈区持续十年的就业率下降,很多工人失业。

这也不是美国经历的第一次经济危机,从1920年开始,美国经历了十二次大萧条,这背后必然伴随着大量就业机会的消失,工人的失业。

特朗普则抓住了这一点,铁锈区的工人们再也不信任代表精英的民主党,在选举中使用了很多民粹主义的观点和策略,成功赢得了选票。

但是《小丑》却不是民粹主义的狂欢,反而是对极端思想的警惕。

在商业片上漫威或许比DC成功,但是要论电影的深度,DC可能要略胜一筹。

DC另一部讨论民粹主义的电影《V字仇杀队》,看似情节跟小丑有些类似,但是本质上却有很大的区别。

《V字仇杀队》中的民众是有序的,同时对于架空的背景有着层层的铺垫与侧面描写,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动机。

而《小丑》呢,亚瑟明确的在节目里表示自己没有任何政治倾向,亚瑟的一直以来都想做个脱口秀演员,而不是成为暴乱的领袖。

哥谭市那些带上面具的民众们呢?完全是一个无序的状态,亚瑟的所犯的罪都有着动机和背后原因,而这些带上面具的暴徒则没有。

同时欺压亚瑟的也不只是精英们,街头的小痞子,剧团里用心险恶的同事,老板,这些人都是欺压亚瑟的一份子。

亚瑟不是任何人的代表,这些暴动的人不知道他患有精神疾病,不知道他在工作上受到的不公待遇,更不知道亚瑟原来的梦想是做脱口秀演员,给大家带来欢乐。

影片中的哥谭市处于一个强者欺压弱者,弱者更弱的无序状态,这其中有精英们的责任,也有这些暴徒的责任。

亚瑟用剪刀杀死欺骗自己的同事的剧情更说明了这一点,小丑是孤独的,无序的,他的反抗也不是以布鲁斯·韦恩这样的人为目标,他甚至也没有想过要伤害对方。

从亚瑟成为小丑,哥谭市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而小丑的邪恶也不是对立于正义,而是一个弱者、孤独者失控的疯狂。

亚瑟的逻辑很简单,谁欺负我,我便要反击。

结语

《小丑》是一部完全以人物刻画为中心的文艺片,奥斯卡最佳男演员颁发给了小丑的扮演者华金·菲尼克斯也肯定了这一点。

菲尼克斯值得这个奥斯卡影帝,而《小丑》也值得威尼斯金狮奖与奥斯卡金像奖提名。

但是解读《小丑》这部影片是困难的,同样是讲述阶级,《寄生虫》则更被大众所接受,这是一部男主角一个人的独角戏。

菲尼克斯的小丑没有让人恐惧,却生出太多的同情与眼泪。

就像最后小丑身着考究的红色外套,橘色马甲在台阶处独舞,以后贯彻全场小丑充满喜剧式的狂奔都让我们觉得这个角色既荒诞不经,又那么真实。

最后的爆发更像是对命运的奋力反击,如果一切可以重来,愿你没有“Bad day”(糟糕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