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青春文艺片众多,为何它能超出观众“期待视野”

这部青春文艺片是由刘若英执导,张一白监制。从2003年的《致青春》到2008年,在5年的时间里,青春文艺片拍了不少。能引发观众共鸣被广泛接受的却太少。而这部影片却能在五一档上映4天累计票房突破8.6亿,最终收获13亿多的票房,比《致青春》7亿多的票房高出了不少。打破了目前内地市场女性导演作品最高票房纪录。在中国电影金鸡奖公布提名名单中,《后来的我们》入围了5个提名奖项。

影片讲述的是大学生林见清在过年回家的火车上,偶然遇见了同样赶春运回家的方小晓。两人虽然年龄相仿,但是小晓没有上过大学,工作4年了。两个人都有一个北京梦,一个想着通过开发游戏程序开创事业,一个想着嫁个北京人。因为有共同的梦想,两个人产生了很多交集,10年的时间分分合合,最终在青春中散场告别,成为彼此美好的回忆。

影片打破常规叙事方式,采用编年体的方式,把男女主角10年感情生活的不同节点,用插叙和色彩分离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得观众能够随着两个人的对话深入了解两人发生的过往。看似爱情线贯穿了电影始终,实际上,对于家的意义,以及背离家乡的疏离感才是她真正想要表达的命题。也是引起观众强烈共鸣、最温情感人的地方。

那么,这部影片是如何在众多的青春文艺片中脱颖而出,获得如此高的观众认可度呢?本文将从理想与现实并存的叙事内容、过去与现在并存的叙事手法、爱情和亲情并存的叙事基调来分析一下原因。

一、立足于“期待视野”,影片采用了理想与现实并存的叙事内容,融合了观众容易产生共鸣的要素。

什么是期待视野?

德国接受美学代表人物姚斯提出了“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他认为在文学阅读之前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既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的这种已然存在的认知结构叫阅读经验的期待视野。

首先,《后来的我们》把最容易引发观众共鸣的奋斗历程和恋爱历程作为主要叙事内容。把理想化中的工作和爱情经历跟现实中的进行对比,只要是年轻的受众群体,都会引发他们的共鸣。 而打动人心和引发共鸣是判定一部电影作品价值高低的重要衡量标准。

①男主角林见清的叙事线索是他的职业的更替,职业的更替见证了他的成长历程。

林见清大学毕业后跟室友一起留在了北京,选择创业。因为生意不好做,跟他一起的两个室友先后离开了,第一次创业宣告失败。第二份工作是自由职业者,在地下通道卖黄色影碟,不是被城管驱逐就是被关押,有一次因为顾客羞辱方小晓而差点打起来。最后因为被关进拘留所过年连家都没回去。

他的第三份工作是在网游公司当客服,有一年回家过年,参加同学聚会被阶层分化刺激到了。心生烦闷和不满,把情绪发泄到了父亲和方小晓身上。不仅工作没了,爱情也消失了。跟方小晓分手后,这段空窗期也让他重新燃起做游戏的激情。白天送快递,晚上熬夜开发游戏程序,他把感情经历跟游戏有机融合,引发了很多年轻人的共鸣和喜爱,最终游戏大获成功,签约畅游公司。

虽然事业上经历过很多次坎坷,这不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吗?不就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吗?看到林见清为了工作焦虑的样子,其实就是北漂一族真实的生活。观众中有很多有着类似经历的年轻人,因此更容易引发强大共鸣。

林见清的每一次探索式的就业,都是自我成长和蜕变。但是影片对没有刻意制造贫苦和焦虑的状态,而是采用具象表达,林见清的“少白头”、灰突突的服装、不修边幅黝黑的面庞等自然的叙述中阐述一种哀而不伤的现实状况。

②女主角方小晓的叙事线索是感情线,她为了北京户口,不停的换男朋友。

一开始,她相继谈了两个北京籍男朋友,一个是法学博士,地震局的公务员。方小晓带着他去见了林见清等一众哥们。这段感情线叙事篇幅稍长一些。最后因为公务员是妈宝男,方小晓跟他在一起太卑微,又被男方母亲嫌弃而分手。

第二个男朋友是在卖东西的时候认识的,是一位即将升处长的科长。方小晓认为他对自己很好。在一个跨年夜的晚上,发现他有老婆孩子,被小三了。两个男朋友都没有让方小晓实现北京梦。因此也隐喻着没有感情基础,建立在物质至上的爱情不会长久。

方小晓跟林见清的爱情线是主线,林见清虽然什么都没有却肯为了方小晓的尊严,出手打他的顾客和素不相识的出轨的科长,也因为这些豪气举动赢得了方小晓的芳心。影片中有一句台词出现了多次,就是“他会为了你能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吗?”这样的男人才是在婚恋中最值得珍惜的人。也是导演想要表达的一种爱情观:一个对你都不好的人干嘛要嫁给他。

不幸的是,恋爱中的一些小细节成了分手的导火线。比如误会没有得到澄清,方小晓在售楼时被顾客轻薄,却没有及时得到林见清的安慰,还有方小晓在看到林见清与别的女生网聊却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等等。

从方小晓的叙述视角来看,导演更想表达的是爱情中如何保鲜和相处的细节。恋爱中的人都比较敏感,一有点风吹草动就当成天大的事情。从二个人在春运火车相识到相知、相离,这一条感情线非常符合观众们期待视野中的恋爱经验。

二、从导演刘若英以往经历和文艺范性格,用过去与现在并存的叙事手法,打破了观众对这部青春文艺片的“期待视野”。

导演刘若英从1995年就开始出道,在《我的美丽与哀愁》和《少女小渔》中饰演女主并获奖。在后来的众多影视表演中,演技也得到业界和观众极大认可。无论是影视作品还是很多代表歌曲,比如《为爱痴狂》、《后来》等,都在塑造一个文艺女青年的感性知性形象和诚挚朴实的性格。由此造成了观众一定程度上的期待。

因此,除了观众能从影片中可以轻易找到共鸣元素,造成期待视野。导演过去的经历和性格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观众的期待视野。尤其是那首曲调委婉、歌词动人、经典传唱的歌曲《后来》。这些对导演本身过去的认知让观众希望看到符合刘若英性格特质的青春文艺片。

假设观众对导演过去的经历和成就感兴趣,那么这类观众必然会不自觉地期待着,该影片能够表现出符合自己内心期待的审美趣味和情感境界,就会期待着该影片能够表达出合乎自己理想的人生态度,流露出一种与自己相通的思想倾向。

姚斯指出:“如果读者在阅读中感受作品与自己期待视野一致,便会感到作品缺乏新意和刺激力,索然寡味。相反,若作品意味大出意料之外,超出期待视野,便感到振奋,这种新体验便丰富和拓展了新的期待视野。”

“期待视野”这个概念实际给予电影叙事一个启发,那就是电影叙事应当打破期待视野,跳出线性叙事,走向非线性叙事。那么,什么是非线性叙事呢?

美国剧作家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中说:“无论有无闪回,一个故事的事件如果被安排于观众能够理解的时间顺序中,那么这个故事便是按照线性顺序来讲的;如果一个故事在时间中随意跳跃,从而模糊了时间的连续性,以致观众无从判断什么发生在前,什么发生在后。那么,这个故事便是按照非线性时间来讲述的。”

《后来的我们》便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观众的期待视野。影片采用两条时空平行的线索,时间上围绕着两个人的感情线划分为10年前和10年后。为了轻松区分两条时间线,降低观众理解难度,又不显得叙事混乱。影片对两个时期的画面采用了不同色彩的镜头。

10年之前叙述了二人的爱情从相识、相知到相离的过程,采用彩色镜头,见证了一段拥有喜怒哀乐但一切皆有可能的青春。10年后二人因回北京过年在飞机上偶遇而一起回忆过往,采用了黑白镜头,象征着对二人爱情失之交臂的遗憾与痛心。

一开始看的时候,我认为只是简单的一个时间节点的划分,后来,林见清在设计游戏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没有你的世界,没有色彩”。此时才明白导演的艺术表达形式,这样的设计已经和文本无关,单纯从视觉上就可以令观众有极强的代入感,切身地感受到二人之间那种虽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遗憾和痛苦。

直到电影在结束的时候,方小晓在游戏中让伊恩和它的心上人凯丽相遇,整个现实世界才有了颜色,只不过这个时候,物是人非,两人已经不再是我们,而是彼此生命中最珍贵的那个人。虽然到了后来已经没有我们,但还有回忆,还能在天台上呐喊感知到对方的存在,这就足够了。

三、爱情与亲情并存的叙事基调,父爱的串联起家的意义,背离家乡的孤独感才是导演真正想要表达的主题

在电影结尾处,字幕浮现影片改编自刘若英自己的小说《过年,回家》。由此可见,爱情并不是影片主要想要呈现的主题。爱情只是两个人相处模式的一部分,对于家的意义,以及背离家乡的疏离感才是她真正想要表达的命题,从这个角度来说,《后来的我们》基本完成了主题的搭建与渲染。

影片多方位塑造了林父形象,在外表上采用近景拍摄突出了脸上深深的皱纹和斑白的双鬓;在行为表现上,其行为范围十分局限,绝大多数镜头是在小饭馆里,也走到门口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最远到达车站接林见清和儿媳回家;在语言表现上,林父话语不多,说话慢条斯理,语调温厚。

林父深沉、不多话,孤独的守着自己的小饭店。跟大多数中国父亲一样,心里十分关心孩子嘴上却不会表达。林父对于方小晓的感情也很真挚,内心深处早就把她当做女儿。在他看来,只有小晓能让林见清成长为有担当的男人。

在表达亲情线时是以除夕夜的年夜饭作为为标志,除了林见清被拘留的那一年,他每年都会回家吃年夜饭。第一年酒桌周围围满了人,热热闹闹的;第二年酒桌上的人有了变化,也有中老年人提起了不曾回家的子女;再到后来酒桌上只有对饮的老哥俩,再往后只剩下老父亲一人木坐在火炉前。因此引出了导演想要表达的亲情温暖与年华易逝交杂的复杂情感。

与父亲相关的粘豆包的意象也贯穿了影片的始终,从2007年林见清回家过年说“没有粘豆包,怎么能算过年”到2017年老父亲给方小晓写的信中提到——粘豆包给你留了一屉,起锅的时候嘘到了眼睛。

其实,这条亲情线索一开始并不太明显,但随着故事的推进竟然越来越重要,甚至在结尾处随着林父留下的信成为了最大的催泪点。在信中林父告诉她,即使你们没有在一起,但我们之间的情感已经到达了亲情的高度,这种默然无声的爱,是片中最动人的桥段之一。

林见清与方小晓的爱情标签是“北漂”,影片采用了特殊的意象来表现他们的爱情。比如房子,一开始二人蜗居在狭小逼仄的出租房,终日不见阳光,房东想让他们离开他们就要立刻拖着行李离开,在这个阶段他们虽然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却仍然自得其乐,为了梦想而相互体谅、共同奋斗。

后来林见清在挣到第一桶金之后立刻买了房子,但回到家里想让父亲和方小晓搬去住时却遭到了二人的反对,这个阶段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却产生了隔阂。这原本是方小晓奋斗的全部希望,但触手可及的时候她却拒绝了林见清的房子,也终结了和他的感情。

由此可见,在电影中爱情和亲情永远是不变的叙事主题,对于观众来说,容易产生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因此也更能引起共鸣。影片虽然是刘若英执导的第一步作品,但看得出来,她并不想墨守成规,想要打破传统文艺片的套路,还想要让观众理解和产生共鸣。从票房上来看,她做到了。

结语

《后来的我们》在网络上经历过刷票、退票风波,如果深层次分析刘若英导演拍摄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及打破常规青春文艺片的老套,确实是一部能引起观众强烈共鸣的影片。10年的感情线非常漫长,这部影片巧妙的用色彩来分割,很容易让观众理解和接受。两条叙事线索也非常清晰,把电影主题渲染的非常深刻。当然,也有一些瑕疵,总的来看,是一部比较成功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