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囧妈》更可怕的是"恐怖妈妈俱乐部"

看《囧妈》感同身受的人,大多都是因为母子关系。而很多人快乐或痛苦的根源也来自于此。

马克斯说:"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这个总和里,所占比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甚至贯穿一生的就是亲子关系。

这几年一直流行一个词:"原生家庭",一个人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父母是做什么的,童年过的怎么样等等,都成为了这个人日后行为的注脚。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囧妈》里的母子关系的核心是"控制与逃离",这也是大多数家庭中最常见的亲子矛盾问题。

"我走过的路比你吃过的盐都多",

"我是为了你好",

"我都给你安排好了"……

再不济时,一句"我是你妈",泰山压顶下来,胜过千军万马。

有一句话说:"家不是讲道理的地方",尤其和父母沟通,互相不认可、不理解、不信任的居多。好的关系需要忍耐与妥协,而不好的关系就是控制与逃离,越不听越想抓紧,越想抓紧越想逃离。

而其实,"囧妈"只是"控制系"妈妈的标准版本。

一、标准版:控制你的身体

《囧妈》里卢小花逼徐伊万吃各种"美食"的场景有没有特别熟悉、特别亲切!

各种谷物、粗粮、豆类磨成粉泡的水,还要五色(红绿黄白黑)、五味(苦酸甘辛咸)对应五脏(心肝脾肺肾)。

各种老年公众号、养生号、各种保健专家说的话都奉为圭臬。三不五时买回各种保健养生品,当饭吃。十二经当令,每个时辰应该做什么都规定好了,严格遵守执行。

想想如果大家都在同一个时辰去排水,那场面,那载污率,那耗水量,那你们问过马桶的意见吗?

正如徐峥在《囧妈》里说的:"你的心里住着一个幻想出来的儿子,他应该吃几块红烧肉,脸上的肉横着长还是竖着长,什么时候要孩子,膀胱几点钟排水,你全部都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地改造我呢?"

随着孩子长大,远行,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会越来越弱,有些甚至很久都见不到面。而孩子也有很多事情无法对父母言说,怕不理解,怕他们担心,怕被批评,怕他们插手,甚至干脆选择报喜不报忧。

当对孩子的工作、职业、交友、个人生活等情况都不太了解的情况下,妈妈唯一能说上话的领地就是吃和穿,最关心的就是健康。

也许会有点唠叨,有点烦人,甚至啼笑皆非,我们也会象徐伊万一样怼回去,烦躁、生气、恼火,甚至大吵一架,口不择言,互相伤害。然后呢,你会后悔吗?看着妈妈的白发和皱纹,弯下的腰和不太灵便的腿脚,冷静下来后,会很懊悔和妈妈争吵。

现实生活里没有电影里的雪域森林和熊让我们生死相依,冰释前嫌,那就在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中试着妥协,试着谅解,试着信任。毕竟,这世间,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二、升级版:控制你的人生

"标准版"的妈妈只是控制你的胃,"升级版"的妈妈要控制你的人生,上什么学校,学什么专业,交什么朋友,选什么职业,甚至钱怎么花,都要听她的。

还记得《都挺好》里的苏妈妈吗?她带给苏明玉兄妹三人一生挥之不去的影响。家里的一切都要由她说了算,所有人都在按她的意志生活。

这一类妈妈往往是因为自己的现实生活不尽人意,所以希望孩子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愿望,拥有更好的人生,从而也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究其根源,还是"不信任"。她不信任孩子自己的能力,不信任孩子自己的选择,觉得只有自己的安排才是对孩子最好的。

她插手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还会理直气壮地说:"我都是为你好,我能害你吗?"而这背后所裹挟的控制和强迫却在传递着另一种信息:你不行!没有我来指导,你什么事也干不成!

"升级版"的"控制系"妈妈,普通内心缺乏安全感,所以她需要一切都按部就班,按自己的想法一点不差的走下去。

她视孩子为自己的附属物,按自己的意志改造孩子。改造成功的孩子往往会形成讨好型人格,比如《都挺好》里懦弱虚荣的老大,"妈宝男"老二。而改造失败的后果就是失控,比如苏明玉十八岁就和家里断了联系。

在这一类型里,孩子要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坚强,尽量降低妈妈的"控制欲"带来的负面影响。

而最主要的改变方应该是妈妈自己,学会信任,学会了解,学会放手,孩子必走的路,必摔的跤,让他去承担责任、后果,让他拥有犯错和改错的机会。

张爱玲曾说过: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一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要用控制毁了孩子学习"走路"的机会。

三、地狱版:恐怖妈妈俱乐部

如果说前两版妈妈的根本出发点还是爱孩子,希望孩子好,那"地狱版"妈妈的出发点就是,也只是,爱自己。

"恐怖妈妈俱乐部"是一位台湾朋友告诉我的。它指的是用自己的生命控制孩子的妈妈。但控制的根源不是爱孩子,而是爱自己。而她自己的妈妈就是这样一位"恐怖"妈妈。

终其一生,她妈妈控制老公,控制孩子,要求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中,一切都按自己的意志来。一旦有不如意的事情,轻则歇斯底里,鸡飞狗跳,重则以伤害为手段,甚至以自己的生命相危胁,自杀成为她们的杀手锏。

这位台湾朋友的妈妈长得很柔弱温婉,你绝对想不到她娇小的身体里会有那么大的能量。

我的朋友从记事起,去医院就是常有的事情。不是因为家人生病,而是因为妈妈闹……自……杀。

从鸡毛蒜皮的小事,到置业择校等人生大事,只要意见和她不一致,她就一哭二闹三上吊,是真的"上吊"哦!从割腕、吃药、跳楼闹了个遍,她妈已经成"熟练工",而我朋友也练就了一身包扎、叫车、送医院的好本事。

成年后,她和我们说起这些时很淡定,不喜不悲,可我却看到那波澜不惊下面的千疮百孔,疲惫不堪。

而这并不是个案,台湾歌手张韶涵就有一位类似的母亲。这位强势的母亲,不是用自杀相危胁,而是用伤害张韶涵为筹码。

张韶涵治疗心脏病的钱被她全部转走,张韶涵抑郁症发作的时候,她竟对媒体污蔑自己的女儿吸毒。张韶涵的弟弟实在看不下父母这样子对姐姐,竟然还被她妈妈当街暴打。

正如张韶涵说的:有些伤痛无法被疗愈。遇到这样的"地狱级"父母,唯有让自己更加强大,远远离开。

结语

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妈妈,应该是人生中最温暖最美好最有力量的一个词。

妈妈,不应该是控制、改造、强迫、压力,而应该是尊重、接纳、包容、动力。

纪伯伦在《孩子》中说: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因为妈妈,我想变成更好的自己;因为我,希望妈妈的人生更加完美。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