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式营销! 你中招了没?

“如果可以,我希望能买到《地球最后的夜晚》跨年点的电影票,然后跟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去看,在电影最后结束时刻,相拥接吻到第二年。”这段充满浪漫色彩的录屏被大量转发。2018年的最后一个夜晚,文艺片《地球最后的夜晚》凭借“一吻跨年”这个致命的仪式感,斩获了上映首日2.396亿的票房。

但一个颇为尴尬的现实是,那些抱着和情侣“一吻跨年”幻想的小镇青年,却多在一小时的3D长镜头中“一睡跨年”。豆瓣、猫眼上充斥了“看不懂”、“看睡着”的评论,甚至有网友专门制作了短视频进行吐槽。在宣发方堪称“精明”的包装下,《地球最后的夜晚》在正式上映前5天,就拿下破亿成绩。这是个什么水平呢?它已排到影史华语电影单日预售票房第二的位置,仅次于去年春节档的 《捉妖记2》。 不用说在文艺片中绝无仅有,就是在商业片中也非常罕见。但可惜的是,《地球最后的夜晚》的绚烂票房只在首日绽放,而后,迅速灰飞烟灭。

直击“仪式感”的一吻跨年,还利用了越来越时髦的短视频平台,在抖音上利用UGC内容为影片造势。“你打算什么时候,去见那个超级超级想见的人啊”,“地球最后的夜晚你会做什么”,“其实看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希望身边坐的是你”等热门话题,早已脱离了电影本身的范畴,成为一场与跨年相关的情感狂欢。除了拥有广泛三四线城市用户的抖音,《地球最后的夜晚》还通过微博、综艺等进行全方位“轰炸”。一时之间,猫眼、淘票票上影片的“想看”人数出现暴涨,预售票房水涨船高,以助推高票房为终极目的的商业营销,无疑取得巨大成功。

与其他文艺片不同的是,独辟蹊径的《地球最后的夜晚》没有从口碑入手——这部曾闪耀戛纳,并在金马奖上获得三项大奖的电影节影片,不再主打奖项光环。而是提取爱情元素,并将其与跨年进行结合。一吻跨年的超强仪式感背后,《地球最后的夜晚》购票行为似乎理所应当发行方始料未及的是,通过抖音的《地球最后的夜晚》,找错了属于自己的观众。灯塔监测数据显示,《地球最后的夜晚》预售购票用户中,24岁以下人群占比80%、三四线观众占比近50%。而在此之前,与之相近的文艺片,主要战场集中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而并非“小镇青年”。简而言之,支撑起电影预售的购买主力,并非目标受众。

营销与内容的巨大鸿沟,让抱着再看一部《前任3:再见前任》的“小镇青年”们愤怒无比。他们本想在电影院来一场以爱情为名的跨年仪式,却没想到《地球最后的夜晚》是一部催眠效果极佳的神片。乘兴而来的观众,不仅没有看到一部文艺版的浪漫爱情片,反倒在“装神弄鬼”的梦呓中感到智商被侮辱。

报复性的差评,几乎在猫眼、淘票票甚至豆瓣上涌现。观众有多么期望在跨年夜里,上演与电影同步的浪漫约会;就有多愤懑,来吐槽《地球最后的夜晚》是一部“年度烂片”。在猫眼上,“剧情混乱”、“镜头混乱”、“影片无聊”、“导演差劲”成的关键词,好于1%的剧情片与悬疑片,无疑已经将《地球最后的夜晚》打入地狱。

一片呼噜声中,《地球最后的夜晚》票房超过了2.5亿。文艺迷称赞它是毕赣一次诗意的哲学表达;而愤愤不平的普通观众,却要经历“如何不睡着”的最大考验。有评论说的好,观众以为是一部文艺版的《前任3:再见前任》,却发现是一部爱情版的《刺客聂隐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