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误杀》中反复出现的“羊”, 几个人看懂了?

电影《误杀》英文名是《Sheep Without a Shepherd》,有些人翻译为乌合之众,如果看过《乌合之众》这本书,可能更能够理解其中含义,但是现在这个词已经被泛化,失去了原有的意思。“Sheep Without a Shepherd”直译过来就是没有牧羊人的羊,羊在西方信仰当中的含义,不仅仅是我们生活当中的羊,而是包含与上帝对话的意思,就像我们古代人所喜欢的玉石,它是与神沟通的媒介,而“ Shepherd”还时常代指上帝,“Sheep Without a Shepherd”深层次的意思除了“混乱”与“觉醒”之外,还有“我们失去了上帝”之意。

电影《误杀》当中反复出现的羊

电影《误杀》是陈思诚监制,柯汶利执导,由肖央、谭卓、陈冲、姜皓等主演的犯罪题材电影,电影翻拍印度《误杀瞒天记》,影片讲述一个父亲,如何帮助家人逃避犯罪嫌疑的故事。在影片中肖央饰演的父亲李维杰为了替妻子、女儿,隐瞒误杀“官二代”的事情,和警察斗智斗勇。本片改编得非常精彩,必将成为2019年末的一匹黑马,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影片对羊的隐喻

羊在电影当中出现很多次,刚开始我们就能够在黑暗的灯光下,听到一声羊的叫声;第二次是李维杰去寺庙里祈福,在僧人的背后出现一只羊;在李维杰毁尸灭迹的时候,此时不但出现了羊,而且还出现了牧羊人,牧羊人的凝视,让李维杰产生了恐惧;第四次,李维杰本打算更换抛尸地点,碰上了遇害男孩母亲桑坤,同时她也是一位高级警察,在一番争执之后,桑坤开始黑化,黑化的起点就是杀死一只羊。

第五次,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羊是种群居动物,视力极差,当它们单独行动时,很容易被肉食动物捕食。”此时的羊,更多象征我们芸芸众生,我们只顾及眼前的事情 ,看不清未来,当失去牧羊人的保护后,会逐渐迷失自己,堕入黑暗,成为撒旦的猎物。

当李维杰把假死的素察闷在棺材之中,假戏真做,活活闷死之后,内心充满了恐惧与内疚,此时他想通过寺庙见“上帝”,但是被僧人给拒绝了,因为此时的李维杰没有了“善”相,已经离开羊群了。李维杰脱离了善,也脱离了上帝的保护,而此时我们看到,僧人背后的羊也不见了。

第六次是开棺验尸,也是本片的重头戏,棺材里并没有男孩,而是桑坤杀死的那只羊,羊尸曝光,群众的愤怒也被点燃了,造成了像《小丑》一样的,全民混乱。李维杰离开了羊群,离开了上帝,同时即将投向撒旦。

然而当李维杰看到自己的女儿,把试卷的成绩由70分更改为100分的时候,他明白离开“羊群”,离开牧羊人之后的后果,于是他决定向都彭和拉韫坦白,当他再次面对僧人的时候,那只羊又出现了。

最后一次是牧羊人接受采访,“羊只要能好好吃草,才不会管是谁在褥他们身上的毛呢。”我们现在还有多少人相信上帝,上帝只是我们功利性的工具。只有当我们出现危机的时候,我们才会想起了羊,想起了要与上帝对话。

不问信不信,只问灵不灵

或许在我们宗教信仰里,也许从来都没有“牧羊人”,就像牧羊人在影片中描述的那样,我们只在乎能不能吃饱。在西方社会当中,宗教是独立的,它们拥有独立的信仰观念、宗教仪式和组织结构,和一般社会中的家庭、社团和政治权力等等泾渭分明。

而中国的宗教信仰是世俗生活中的一部分,和我们生活纠缠在一起,而且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保护神,木匠供奉鲁班,做生意的供奉关公。皇帝可介入宗教事务,而且还可以为各寺庙定级别。宗族和民间信仰也是通过朝廷的恩准,让膜拜祖先或者神灵符合国家意识形态,跟国家权力攀上关系。在我们看来,宗教一直都是工具,而不是信仰,和“上帝”无关。

我们逢年过节都会去寺庙当中烧香拜佛,保佑自己的家人平平安安,升官发财。如果自己的祈福没有实现怎么办,那就换一座庙。中国人的信仰标准是,不问信不信,只问灵不灵。

人和神的关系是互惠互利的,当人需要神庇护的时候,神也需要人的供奉,而且神为了获得更多的信众,还需要互相竞争。一个神的祈福效果好,好口碑就会进入良性循环,一直保持活力,香火不断。相反如果一个神的效果不好,有差评,香火就会越来越差。

这种信仰模式,基督耶稣是接受不了的,在《圣经》里记载,上帝为了考验约伯的忠诚,就让他杀死自己的儿子,约伯的忠诚感动了上帝,后来就用一只羊来代替。在基督教看来,真正的信徒绝对不是因为神人互惠才信仰上帝,因信称义,你有信仰,你才得救成为义人。

看到谭卓饰演李维杰的妻子阿玉,我想起谭卓的另一部电影《爆裂无声》,在《爆裂无声》的结尾,谭卓在寻找儿子无望,最后绝望地抱着一只羊痛哭,声嘶力竭。影片到这里的时候,我抑制不住泪水,同时也在质问,上帝你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