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豆瓣9.6分的电影, 没有获得任何奖项, 却被影迷奉为经典

‖溪流娱乐 / 不止传递快乐‖

《肖申克的救赎》在1995的奥斯卡金像奖获得了七项提名,包括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等,但最终一个奖项都没得到——当年获得最佳电影的是《阿甘正传》,最佳男主角是饰演阿甘的汤姆·汉克斯。

同时,《肖申克的救赎》的票房表现也平淡无奇,甚至可称为惨淡。

这么一部一开始不受市场欢迎,也与众多重要奖项无缘的影片,为何被IMDB超过160万以上的会员,选为250佳片中第一名;其在豆瓣的评分也高达9.6分,排名第一。

是什么原因让《肖申克的救赎》多年来受到影迷的热烈追捧?

看过《肖申克的救赎》的影迷都知道,本部影片主要讲述的是永远心怀希望,坚持不懈的追求自由,并最终获得自由的故事。

安迪是个什么样的人?

安迪在入狱前,是一名小有成就的银行家,精通理财,深谙财务之道。受过高等教育,衣着考究(越狱还不忘穿着典狱长干净的衬衫和锃光瓦亮的皮鞋),喜欢古典音乐,尤其喜爱莫扎特。但又不善表达(喜欢默默雕刻石头),正如他的妻子所说,“像一本收起来的书”。

再通过他在肖申克监狱里的表现,在妻子眼里他应该还是一个固执的人(执着的给州议会写信长达6年)。正是这样的脾气秉性,导致了妻子的出轨。自己也被冤枉,送进了肖申克。

但同时,安迪也是一个理智的人,本想手刃妻子和她的情人,但是理智最终战胜了冲动;他还是一个很有忍耐力和毅力的人,刚进肖申克就让瑞德输了十根烟;且近二十年持续不断的抠墙,需要何等的毅力和忍耐力。

肖申克是另外一个世界

跟外面的世界相比,肖申克是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在肖申克,凡是进来的人,只有言听计从,绝对的服从。“叫你吃就吃、叫你拉就拉、叫你撒就撒”,如果不听命令,就会遭到一次最原始的处罚方式——暴打。

在肖申克这个小世界里存在着一种它自身的强大的制度。

这个小世界也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刚进入这个小世界的人,处于食物链的最底层,安迪也不例外,任人欺凌,被“三姐妹”强行走后门长达两年。

原本正派的安迪,妄想着法律给予他公正,还他清白。当知道杀害她妻子和其情人的凶手后,安迪本希望案件能重审,却遭到了典狱长的无理拒绝。

面对肖申克的现实和残酷,安迪明白了一个道理,在肖申克他只是一个工具,典狱长给不了他希望,他的希望只能自己争取。

沉睡的囚犯

瑞德说:一开始你恨它,然后习惯它,久而久之,你不能没有它。

当老布在坐了50年牢之后,面对外面的世界,显得无所适从。“小时候我只见过一辆汽车,现在满大街都是汽车”。

世界变化太大,让他感到陌生,这种陌生让老布无所适从,感到恐慌,最终选择了上吊自杀。

或许在老布心里,监狱应该是他一生的归宿,那里才是他的家。

自我救赎与唤醒希望

影片名叫《肖申克的救赎》,与其说是肖申克救赎了安迪,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安迪在肖申克实现了自我救赎。

解铃还须系铃人。安迪坐在墙角想明白了一切,妻子不是他亲手所杀,但也是因为他才被杀,而他也为此坐了近20年牢,也算是一种偿还。

凭借着出色的财务能力,安迪开始为狱警和典狱长处理财务、税务等问题,并逐渐获得了他们的信任,有了这面保护伞,安迪不但摆脱了“三姐妹”,且开始努力重燃囚犯们的希望。

1、体会自由感

通过瑞德的贿赂,安迪和朋友们获得了车牌工厂屋顶返修的工作。安迪又利用自己的财务知识,帮狱警海利省去了一大笔继承遗产的税款,得到的回报是给一起修缮屋顶的朋友们一人三瓶啤酒。

德瑞说:一群犯人坐在屋顶喝着啤酒,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仿佛就是在修缮自家的屋顶。那种自由感,哪怕只是一瞬间,也如此的心旷神怡。

对于已经关押几十年的犯人来说,那种自由欢畅,温暖阳光洒在身上的感觉,一定舒服极了。

体会自由的感觉,这是唤醒希望的第一步。

2、扩充图书馆

安迪提出给州议会写信,申请经费修缮图书馆、购置图书。在得到典狱长的首肯后,他开始一周写一封信,持续了六年后终于得到了回信,虽然只有可怜的200美元和一些旧书,但已经是一次胜利。

受到鼓舞的安迪,更加执着,开始每周寄两封信,最终州议会批准每年给肖申克500美元。安迪又从读书会、慈善团体购入大批旧书,把储藏室变成了新英格兰最棒的图书馆。

知识就是力量,这是唤醒希望的第二步。

3、音乐唤醒心灵

当安迪冒着被殴打和独囚的风险,毅然决然的播放莫扎特黑胶片碟时,美妙的音乐,响彻整个肖申克。

“从来没搞懂她们唱的什么,但是这音乐那么美,美的直上云霄,超越了失意囚犯们的梦想,宛如小鸟飞入牢房,让监狱石墙消失的无影无踪,就在这一刻,囚犯们仿佛重获自由”。

正如安迪说的,“有音乐才不会让人忘记,世界上有些东西是石墙关不住的。”

音乐表达自由的美好,这是唤醒希望的第三步。

正因为这样,德瑞在经历了数次假释被驳回后,原本已经不报任何幻想的他,开始积极应对审核,并最终获得了假释。

德瑞是众多囚犯中的一个,也是囚犯中的代表,导演借德瑞说出其他囚犯的心理:心存希望,渴求自由。

希望需要坚持

在片中,当安迪跟瑞德要个鹤嘴锄时,瑞德说:用来越狱吗?用它来越狱得挖600年。这句台词看是瑞德的玩笑话,却反映了瑞德的心里想法:希望无用。

有句鸡汤是这样说的:不是有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有希望。

在这里不辩论这句话的因果关系。

但是,在《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是始终心怀希望,并一直坚持,最终获得自由。

“人只能二选一,忙着活或忙着死”。

安迪选了忙着活,也给了囚犯们忙着活的希望,这正是本片的经典之处。

影迷常常将《肖申克的救赎》与《教父》相比较。正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谁排第一、谁排第二并不影响两部作品同样经典。

《肖申克的救赎》讲的是希望、自由、坚持的故事;而《教父》讲的是家庭、成长的故事,主题没有高低之分,作为电影同样精彩。

但是如果只是单纯评价演员演技和影片情节设置、叙事风格的话,或许《教父》更深一筹。

◆文/原创:溪流娱乐

未经授权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