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压迫, 自我救赎, 呐喊之声淹没在黄土地中

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有着悠久丰厚的历史,这段历史中有很多精华之处,值得我们后人去借鉴,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糟粕,需要我们去摒弃。很多中国导演就擅长运用这类风格去完成影片的拍摄,让他们的影片变得更加丰富,具有内涵层次,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第五代导演张艺谋,陈凯歌等人为主,他们所拍摄的影片都是一些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继承,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陈凯歌早期的电影《黄土地》。

这部电影在某些程度上比较晦涩难懂,因为他所运用的构图和视听技巧都凸显了导演浓重的个人主义风格和情绪化色彩,但是不得否认的是,它塑造的形象和架构的故事非常完整丰富,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它所讲述的是一个陕北的女子翠巧完成自我救赎,但也难逃悲剧命运的故事,整部影片看下来,我们会感慨陈凯歌多元化的艺术风格,但同时也会为剧中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惋惜,在这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主人公拼命的挣脱束缚,但最终还是没能逃脱封建礼教的枷锁,这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惋惜不已。

影片的主题色彩非常浓厚,它所描述的故事也是为主题服务的,在陕北很多地方都有一些农村的陋习,比如说女子必须遵从古代所谓的三从四德,这些在当下社会都是被人嗤之以鼻的,但是在那个时代,陕北农村的每一位妇女都必须牢牢的遵守这一原则,就连翠雀也不例外,虽然崔桥在极力的反抗这种命运,但是最终还是没能逃脱这种命运的束缚。

做一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翠巧在陕北农村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她一直在见证农村女子被包办婚姻的社会现状,但是同时自己也没能逃脱这种命运,虽然她竭力的反抗,但是事实证明,这种反抗并没有什么效果。整部影片中有两次一模一样的娶亲画面,这种桥段的设计体现了陈凯歌导演独具个人色彩的艺术风格。

在文学的表现手法中,这种手法称之为强调,但是在电影的表现中,它称之为重复蒙太奇,一模一样的场景出现两次,这是为了深化和强调这个桥段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它的叙事和主题的表达起了推动和发展作用。这也强调了当时陕北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也进一步为翠巧的自我救赎埋下伏笔。

当八路军来临时,翠巧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救命稻草,她拼命地想要抓住这根救命稻草,实现自己人生的突破和转变,所以她毅然决然地剔掉了自己的头发,把辫子也给剪了,以此可以说明她的决心,毕竟在古代社会,头发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妇女来说,她们就意味着妇女的一切,翠巧在这里将头发也剪掉,由此证明了她想要完成自我救赎的决心。

但是最终的结局并没有改变,翠巧还是一个充满悲剧主义色彩的人物形象而告终,由此可见导演对于农村旧的陋习的批判和反思,这种包办婚姻对于女人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同时这也体现了在当时的父权社会下,女性社会地位的低贱。这种封建的压迫和束缚,对于每一个女性来说都是伤害巨大的,但是不管她们如何挣脱,还是没能逃脱这种命运,所以说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摒弃的,它也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去慢慢的消失,让我们给予时间,拭目以待。也希望这种自我救赎,不要再淹没在这深沉的黄土地之中了。不过这都是早期的社会陋习,如今看来绝大多数地方已经完全摒弃了,这也是值得赞赏和可歌可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