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六千字的小说改编成了电影,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魅力何在?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是挪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的一部童话小说,韦斯·安德森很喜欢这个故事,于是萌生了将其改编为电影的念头,并且采用了定格动画这种形式,精彩的改编让这部电影熠熠生辉,一举获得奥斯卡、金球奖最佳动画长片的提名,这是对该片最好的褒奖,当然也与韦斯在电影呈现形式、叙事方式和内容改编莫不可分。

原著小说其实是一个简短、带有强烈寓言性质的短篇小说,一共只有18章,1.6万字,在细节描述上不见得多么的详实,却构成了一篇令人值得回味、隽永深刻的小说。小说深刻之处在于对人类贪婪、自私内心的刻画,而狐狸爸爸则表现为绝顶聪明、因为生存需要而偷东西的形象。狐狸一家被充分的拟人化,似乎这已经不是人与动物的故事,而是两种高等智慧生物的对决。有意思的是,狐狸一家在最后的竞争中竟然胜出了,这无疑是对人类智慧和高科技手段的讽刺。

韦斯导演除了在电影画面呈现上别具匠心,在故事选择和扩展上也非常用心,为此他曾经到罗尔德居住地生活过一段时间,体会他创作地周围的生态环境,并选择了一颗树作为狐狸的住所,这就是影片中那棵黄土堆上的温馨家庭。这个故事之所以感人,在于所有角色形象是如此的生动,观众可以在故事中体会到角色的喜怒哀乐,尽管主角是一群狐狸,却有如《动物庄园》头领猪驱赶人类一样,完成了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所不同的是,猪最后是失败的,可是狐狸却成功了,这也是“了不起”的应有之意。

今天,我就这个小说的改编开始,谈谈韦斯如何将小说元素移植到电影之中,又是如何讲好一个电影故事的,主要分为叙事方式、角色形象、行为动机、视听营造这四个部分来表现电影的魅力所在:

01、以主要角色狐狸先生开场,交代叙事六要素,让整个故事跌宕起伏,充满了看点。

小说中以博吉斯、邦斯和比恩的歌谣开头,描述了他们的卑鄙、小气,以此引出狐狸爸爸。逐步引入由于狐狸爸爸的偷窃行为导致的憎恨和报复,并以此为主线进行延续,可是却缺乏了对主要角色的刻画过程,不利于观众理解。

电影需要有一条主线,围绕主线展开故事情节,韦斯将这条主线定为了狐狸爸爸的成长。由此以狐狸爸爸和妈妈为开场,他们一起出生入死偷东西,而当狐狸妈妈告诉丈夫自己怀孕时,影片的第一个思考点出现了:狐狸偷窃是否为必然的结果。

小说的起因就是狐狸偷食物,但是对这种偷盗缘由的刻画是肤浅的,所有的归因都集中在人类的“坏”这一个方面。因此电影第一句开场就是小说想要表达的人性贪婪:

“比恩、邦斯、伯吉斯,一瘦一矮一胖子。三个坏蛋真是坏,模样虽然不一样,没有一个不贪财。”这就是附近的孩子见到他们时常常唱的一支儿歌。这首歌其实正是点题之义。但是为了构建心中对于美好的向往,又不能把所有问题都归于人类,所以影片中首先交代了狐狸的本性:他一直有偷东西的恶习。而这种恶习并不仅仅是因为生存,这样就模糊了人类惩罚行为与狐狸贪婪行为的界限。

在情节上,小说在设定了狐狸为小偷之后就满足于此,剩下的主要故事就成为了人类与狐狸之间的战斗,但是电影还要讲究深度,需要铺设有趣真实的故事情节,于是狐狸妈妈在怀孕之时会声情并茂地恳求丈夫不要在偷窃,而在狐狸儿子艾什教育方面则要求他好好学习,在儿子懂事后,想要为爸爸从人类手中偷会尾巴。这些都是为了让故事流畅且感人。

除了主线外,加入了几条辅线来凸显角色,比如狐狸儿子艾什的成长线,就是基于主线情节的延展,他和表哥克里斯托弗森从对立到友好,正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人生叛逆期。这个阶段他喜欢顶撞父母、不服管理、父母让往东偏往西,对人生、朋友各种不满意,在电影中包括嘲笑表哥的打坐和表哥生病的父亲,嫉妒狐狸姑娘艾格尼丝对于表哥的爱慕,不愿听父亲和他说的各种道理。

但是我们发现在与父亲历经磨难后他长大了。他可以在表哥的指导下自学空手道去营救表哥、敢于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并摆脱了负面情绪的困扰。这些都表明艾什已经从迷茫少年成长为心胸宽阔的有为青年。

父亲同样如此,在小说中,正是父亲对生活条件的改善引来了杀身之祸,一家人在地下挖洞躲避人类的追杀。这其实是相当凶险的,但是电影却表现出了悠闲快乐的逃亡生活。小说中狐狸妈妈已经饿到快要咽气,电影中却是人类逼迫狐狸爸爸重操旧业,完成了自我的救赎,所谓的“了不起”是对于家庭的贡献和付出。

02、围绕主线情节增加不同角色及性格刻画,让每个角色都生动形象,个性十足。

小说将所有焦点都集中在狐狸爸爸身上,而忽视了他的家人,大家知道他有老婆和四个孩子,但是他们是什么性格,成长中有何烦恼?小说并没有给出自己的思考。

但是电影的情怀是多元的,韦斯想要讲出一个好看故事的同时想让观众有所感悟和思考。于是,在小说中,狐狸爸爸原本毫无描述的四个孩子成为了独生子艾什,另外加入了表哥克里斯托弗森,以此来映射多子女家庭的矛盾冲突。围绕两人加入了很多相关角色,比如被表哥帅气深深吸引的狐狸女孩,狐狸教练等。

我们可以看到艾什在运动天赋上与克里斯托弗森天差地别,而表哥厉害之处还在于轻松获得女生的青睐,所以在各方面都胜过艾什一筹,更有趣的是狐狸爸爸的天赋没有遗传给艾什,表哥的遗传还是来自妈妈那一系,这无疑增强了同龄孩子的竞争程度,成为困扰狐狸儿子的现实问题。

增设负鼠凯利的形象同样是小说中没有的,这个角色有些呆萌,经常听不懂狐狸爸爸想要表达的内容,却始终跟随着狐狸爸爸行动。正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狐狸外甥其实也想加入,却遭到了狐狸爸爸的反对,这些行为既形象生活,又真实可信,让狐狸的形象瞬间高大,增强了趣味性和悬疑性。

就连反派的老鼠都身材健硕,一颗大板牙裸露在外,尽管忠心耿耿,却从来没有喝过一口苹果酒。小说对于老鼠的刻画是简单浅显的,老鼠将比恩家的苹果酒仓库当做自己的家,他对于狐狸一家的偷窃行为深恶痛绝,可结果却是被人类当做小偷。可以看出老鼠是两面不讨好的角色。对此,影片直接将老鼠设置为人类的帮手,在第一次偷窃时被狐狸打倒,第二次上门挑衅直接被杀死。电影刻意将人类帮手的下场演绎的如此悲惨,可是却完成了他的毕生心愿,在临死前让他尝了一口苹果酒。这也体现出狐狸一家的善良。

狐狸爸爸在与人类决斗之后离开的路上,发现了一条孤寂的狼,影片也用了黑色幽默的方式让狐狸爸爸试图和狼进行沟通,这在书中并不存在,可是电影却让这一生物界的死对头形成对峙。远方的狼在白雪皑皑的山峰映衬下冷漠高傲,与黄色土地映衬下温柔善良的狐狸形象构成鲜明反差,狼在这里代表“纯粹的野生动物”,也就是没有被人类驯服的动物,狐狸爸爸想要像狼一样保持野性却无法达到,最后不得不羡慕地留下一句“多么美丽的生物”,狐狸此时成为了介于人类和野生动物之间的存在。

对于人类的宠物狗也多次使用第一视角进行展示,当偷鸡时,狐狸的药丸投入到他的身边,很快被吃掉,狗在这里显得无比愚蠢,而与愚蠢的狗相似的还有人类。当伯吉斯看到药丸时,同样用嘴尝了一下,瞬间晕倒。这些情节的加入表明在与人类的对峙中,狐狸始终处于上风。他们看待狗的态度正如人类相似,可是人类的爱犬在大决斗时却反过来攻击了人类,证明他们的理智程度实属有限,再次凸显出狐狸一家的聪明才智。

03、角色动机和行为方式进行修正,让所有行为更加真实,从细节展现惊心动魄的各种场景。

小说中狐狸爸爸的偷窃是为了生存,为此他说到“你知道全世界有谁在他的孩子快要饿死的时候,也不偷几只鸡?”,正是这些偷窃的食物给了他们活下去的机会。但在电影中,狐狸爸爸偷窃被刻画为动物的本能,即使妻子不允许这种行为,狐狸爸爸还是照做不误。妈妈阻止偷窃是出于保护家庭免受伤害的考虑,而爸爸是想改善生活条件外加追求刺激,影片就在这种高度紧张的氛围中增强了悬疑感和紧张性。

小说中点明狐狸只是由于满足孩子们生活的需要就被人类赶尽杀绝,而电影进行了深化,最开始狐狸就喜欢偷窃,这是一种年轻时的爱好,随着孩子的出生,偷窃成为他为平淡生活寻求乐趣的方式,但就是这种屡教不改让人类深恶痛绝,誓死也要杀掉狐狸一族,这种愤怒甚至牵扯到其他动物,相比之下,电影中对于人类行为的动机和目标明确,就是要报复性的铲除后患,为此他们动用铲车、枪支和各类工具。

小说中对于狐狸一家的互动是欠缺的,而在电影中,推动狐狸行为的主要动机就是家庭,儿子艾什想要成为像父亲一样的英雄,他也曾要求参加战斗但是被拒绝,嫉妒表哥运动天赋直到在危机中和解并共同窃取父亲的尾巴。这里面饱含了浓郁的父子亲情,父亲从最开始的不理解儿子,到被亲情感化,甚至最后带着儿子找到了商品丰富的超市,成为“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都离不开温馨家庭的环境,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妻子和孩子也陪在他的左右,帮助他克服危机勇往直前。

影片尽量在精神内核上向小说靠近,表现出狐狸爸爸人到中年的困惑,他追求自由不羁的生活方式,也渴望像狼一样充满野性,但是家庭一方面驱使着他努力奋斗,另一方面也限制住他那颗热爱冒险的心,于是他在亲情的昭示下甘愿放弃原来的想法并不断付出努力。作者“为了亲情而偷鸡”转化为“为了亲情而不偷鸡”,但是不变的是狐狸爸爸对整个家庭的责任感。

电影在行为动机上保留了小说中的感人之处,同时增加了更多细节刻画,让狐狸一家的行为顺理成章,让观众相信这种可能性,将情绪渲染进整部影片,这也是影片成功的关键要素。

04、视觉氛围的营造,光线、色彩、镜头、对白精彩纷呈,构成了独一无人的标识。

韦斯导演非常善于影像的表现手法,这些视觉化的呈现是脱离于小说的,也是小说情节无法展现的画外之音。正是对于视觉化的独特展现手法和精彩对白,才让影片表现出高超的艺术审美特征。在这部作品中,他使用了荒诞的方式营造出人物的敏感与叛逆,并且用大量的经典台词让人物真实可信,这得益于他多年的积累和生活沉淀,也是才华的一种自然流露。

整部影片采用橘黄色调,构建出温馨唯美的情景设定,与人类冷酷自私的黑灰色调构成鲜明对比,在展现狐狸亲情时,大部分用的柔色光和多光源,在展现人类愤怒暴躁时,则多用表情、单光源进行展示。

尽管CG技术已经如此发达,韦斯还是采用了复古的定格动画方式来创作,很多场景,比如着火、冒烟、开枪等,都采用了抽帧方式进行了刻意停顿,在视觉上一旦体会到这种“大巧不工”的艺术感,就会享受到这种因视觉暂留形成的特殊韵味。比如负鼠凯利转圈的眼神,狗吃了迷药晕厥的表现等,都能很好地表现出人物特点和情节效果。

这部影片还有意地使用了西部片对决的表现方式来展现戏谑的效果,这也是小说文字无法表现的氛围,狐狸爸爸表现出的是“英雄以内心的正义感作为至高无上的价值标准”,虽然失去了代表荣誉的尾巴,但他还是以一种西部片中英雄对决的方式为动物们赢得了战斗的胜利,这种氛围的营造和故事情节形成反差,增强了影片的娱乐性。

影片中还有很多睿智的话语是编剧特意编排的,比如狐狸爸爸一直反问自己的话“我是谁?为什么是一只狐狸,而不是一匹马,一只甲虫或一只秃鹰?怎样才能让狐狸永远幸福不需要惦记一只叼在嘴里的鸡呢?”显然狐狸爸爸有极强的反思性,又比如狐狸儿子问教练“我一直这样训练会不会像父亲一样优秀”,教练说“你不必非要拿自己跟他作比较,你正在进步,我们得从这个角度来看”;还有狐狸爸爸在被困山洞时说“我们要感谢那三个混蛋一件事:提醒我们要感恩,要关心彼此”。这些话语其实更像是人类说的话,但是在狐狸嘴中说出却别有一番风味。

结语:基于小说,韦斯可以说改编成了一个角色性格鲜明、情节跌宕离奇、奇思妙想的世界,在电影中,动物拥有高等智慧,可以与人类相抗衡。这种设定让彼此较量成为影片的看点。小说在描述中是倾向于狐狸爸爸的,从题目中的“了不起”就看出作者对于其赞赏的态度。在电影中,同样没有改变这种观点和视角。所以在展现狐狸生活时,是带有感情色彩的,让狐狸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从故事改编来说,这部电影不仅理顺了整个故事的脉络,加强了对狐狸角色的塑造,还带给观众很多对于生活本质的反思,这里面饱含狐狸对于孩子的教育观、幸福家庭的美好以及对于人性贪婪、自私的批判。如果从狐狸视角出发,我们就可以理解他所有的行为动机和情感波动,而如果站在客观角度来分析各个角色的行为,更加能够理解到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与不幸。面对困难迎难而上,这其实就是“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所要表达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