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世界“驯化”的影后

“春夏是艺名。

我是一个很秋冬的人。

名字是一种期待。”

演员春夏——她是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的。

正如她的名字一样,在春夏身上总能找到一种久违了的真实,粗粝的美感。

没有精心修饰,没有刻意雕琢,而是那种原始发散的本能。

在真人秀《奇遇人生》里,她几乎全素颜出镜。

困了就打哈欠,渴了就用牙直接咬开瓶盖,完全不在意镜头。

她坦然地在每一个节目、每一次采访,甚至每一条微博中流露最本真的自我。

就像昨天看到她微博发布的一支视频表达的那样,她不觉得自己是个“明星”,而只是个“普通人”。

把演员这个身份放在了一个创造者的位置上。

“任何工作的本身都是人。

人就是创作本身。

我作为创作者去判断一件事情,只能是我喜欢。”

艺术是假定的,但她却要处处显露出真来。

源自本能的纯粹创造力,我想就是她赋予艺术血肉与灵魂的由来。

有时候,你需要清空耳朵,屏蔽一些声音。让一直流淌在内心的血液,有机会流出来。

其实影史上非常多的经典桥段,都来自于演员在自我沉浸下的本能创造。

比如《银翼杀手》结尾处克隆人的那首诗,完全是演员自创,临时加的戏。

《黑暗骑士》中,小丑在监狱中的鼓掌,是他临时起意而被捕捉到的;

《无间道》中,黄秋生与梁朝伟告别的那场戏,也是即兴发挥的;

《低俗小说》中,乌玛·瑟曼和约翰·特拉沃尔塔的那段舞蹈,没有安排,只是随意跳跳,结果成了影史最经典的镜头之一。

“五金影帝”周润发更是临场发挥的高手。

王晶吐槽周润发拍摄《英雄本色》时,只是“随性拍拍”。因为这原本只是他客串的一个戏。

谁知拍了两场后,导演觉得超乎意料的好,就一直加戏。

加到一个客串变成了主角,并拿到了当年的金像奖影帝。

其所塑造的小马哥形象,也成为了整整几代人的回忆。

而在这之前,周润发其实并不顺遂,还被称为票房毒药。

在这些年看过数不清的电影、也接触过无数创造者后,我特别能感触到这些创造者们看似灵光一现背后更深的意味。

创造者从来不在乎你给我什么题目,创造者在乎我要给你什么。

我想要给你的,可能会比你期待的,多一点。

这种感觉,借春夏视频里的表达来说就是:

“当你真的能做好的是时候,

你身体里的能量是很充沛的,

就像有风从你的身体里穿过。”

也就是当这些“失聪”的创造者能量足够充沛与丰富时,这时候再打开世界的声音,他们依然是自由而不被束缚的。

最近凭借《小丑》而风靡全球的杰昆·菲尼克斯,也是这样一位“本能型”创造者。

他将自己的阴郁气质,完美地融入到了小丑身上。

在这之前,正值演艺事业黄金期的杰昆还曾在提名奥斯卡影帝后的第二年,突然宣布息影。

投身音乐界,转行做嘻哈歌手。

不再剃须,也放弃了形象管理,变得大腹便便,一度成为好莱坞的笑话。并在奥斯卡颁奖礼上遭人调侃。

谁知两年后,一部《我仍在这里》音乐传记片上映。

还顺便拿下了威尼斯电影节的纪录片类传记电影奖。

我相信他一定在这淋漓宣泄的创造过程中感受着愉悦,虽然这种愉悦未必单纯指快乐、幸福,而甚至可能是悲伤、焦虑的。

因为创造不是一个答案,而是一种本能。

就像《踏血寻梅》中的王佳梅与本能的将自我的一切沉浸其中的春夏,所交织的愉悦与迷茫,幸福与悲伤,大概就是创造带来的生命中那一点新的意义,和让生命多一些可能存在的美好和值得被记住的时刻之一吧。

其他的,似乎都没那么重要了。

在看过春夏这支视频后,我还找来了同一系列其他视频来看。

另外印象深刻的,还有下个月要上映的音乐剧《猫》电影版里的舞者演员梅特·托利(Mette Towley)在她的视频中说:

“当我跳舞时,我会关掉(外界)这些声音。

你需要在故事中沉醉自我。

你需要付出自我。”

她不太在意舞蹈技巧,而是选择四处碰撞,而非毫不费力的滑过。

最终的结果是,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