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江湖儿女》: 细节元素与人物的个性的有机结合

纵观2018年的电影作品,现实题材的作品虽然不少,但能称得上佳作的却寥寥无几。 追究主因,还是人物角色的设计上过于薄弱,深度不足,经不起推敲。 自然也就无法把故事的根基打牢。在这点上,由贾樟柯导演,赵涛、廖凡等主演的137分钟剧情长片《江湖儿女》就颇有值得品味之处,实为佳作。

电影一开始的几分钟,就完成了对女主角巧巧的特写检视。 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她手上巨大的宝石戒指。 这完全符合她身为“大哥的女人”的人物设定。 同时,华丽而灿烂的戒指也与她年轻漂亮的外表相得益彰。 直到此时,戒指还只是充当一个为了说明人物身份的装饰品。

但从她开枪示警而被审判时开始,这枚戒指就发挥了另外一层功用。 它被用来暗喻巧巧在面对爱情与人生的巨大变化中,被迫抛弃的那个青春的“自我”:在她穿着囚衣被审判的时候,戒指从手指上消失了。这一段特写镜头,焦点对准了演员空空的手指而不是眼神。 足以说明这枚戒指不只为配合她的身份,更多的还是一种象征——巧巧那青春洋溢、肆意而为,完全被梦幻色彩和爱情占据的青年时代,也就象征着成热的那个“巧巧”。 当戒指消失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她原本梦幻而灿烂的青年时代在爱情与人生遭受的第一次重大打击下消失了,所以作品接下来的一段镜头都没给巧巧“带上戒指”。连巧巧出狱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戒指都没再出现过。

戒指再次出现在巧巧手指上,是在她去车站接郭斌时。特写镜头下,巧巧的手指上又带了一枚巨大的戒指。但与之前那枚不同,这枚戒指虽然同样巨大,华丽程度也并不见少。却并不如第一枚夺目耀眼。冬日阳光下,宝石的光泽温润而朦胧,充满女性特有的柔和之美。这样的设计不但符合此时巧巧人至中年的气质,更是暗示了巧巧此时的心境一一历经生活的淬炼。她已经成长为一个真正独立而强大的成熟女人,不但充满了自信,更拥有了对自己人生与个人情感的“掌控力”。

当然,如果只在一个主人公身上花心思,这种设计就只能算是炫技。 但《江湖儿女》一片中。把特定元素与人物的个性有机结合的意图还几乎体现在所有人的身上。 比如男主人公郭斌。同样以戒指为例。 整个影片中,郭斌的戒指只在前半段出现,并且非常讲究地被戴在象征着“掌权”的那根手指上。 在此处,戒指象征的就是男主人公郭斌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欲望。 更彰显着他作为男性这一传统意义上的强势角色,在爱情和生活中掌控着一切的自信心理。这种“彰显"产生转折,或者说中断于影片第一个高潮——街头遭遇小混混拦车复仇,巧巧开枪救人。

这段故事中,有一组镜头是他的手部动作特写:他用毛巾将整个手指完全挡起来,同时也遮住了戒指一一这组特写,尤其是把戒指挡起来的这个设计,颇值得玩味。 在电影的打斗动作设计中,有种说法叫“打架时,手上长刺儿的人是占便宜的一方,也是强势的一方”。这点在同类动作片中有很明确的证明。比如某些动作片的人物打斗特写中,一人手戴戒指或指虎,将另一人击打出血的镜头画面;或者是一个人物在做打斗前的准备工作时,特意把手指上的戒指露在包裹物外面。

所以,《江湖儿女》在此处的特殊设计,是有其深层象征意义的:这既说明了在以一敌数的情况下,郭斌已经在潜意识里丧失了应敌的信心,只求自保。也象征着他的男性自信自此开始消亡。这点,在后期郭斌个人的故事情节发展中,也得到了充分印证一一比如他为了自保抛弃情人巧巧,比如他与年轻后生的争执等。再配合同时巧巧手指上重新戴起来的戒指。其实也象征着一种“自信”与“掌控力”的转移。此时对生活对人生的”自信”与"掌控力”。已经从男主人公郭斌的手上转移到了女主人公巧巧的指尖,女性力量崛起的主题得以彰显。

一部以时代为背景的电影作品,若只是简单地堆砌时代元素来完成人物设计,就只能说是制作出了一副副适合创作者操控的“皮影人”,而不是把人物设计与整个故事看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只有像《江湖儿女》这样的故事,把细节元素与人物的个性有机结合起来,甚至通过一个细节元素,就能把两个主角间的联系也彻底地搭建起来,这才算真正做到了把人物设计融入整个故事。让人物成为故事的主角,推动故事的发展,表现故事的主题。唯有如此,才算现实题材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