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影》: 一旦有“欲”, 自然生“望”

20世纪末,金庸给长城电影公司写剧本时,曾经这样回复一个认为他写的东西太意象化的记者——“看电影的,多是“畏俗众耳”。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充满意象标签的作品周围往往充满争议声,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正是这类作品中,才有可能诞生新的美学亮点。2018年上映的由张艺谋执导,邓超、孙俪等主演的近黑白电影《影》,就是此类作品中的翘楚。 其无论从独特的色彩处理手法还是人物设计,又或对全片的基调把控,都充分展示了创作者对传统与个性化两种意象标签的高审美、高解读能力。

《影》全片画面设计,有七成以上镜头将色彩减少到只剩黑白灰。 在亮度变化的处理上,也将灰阶从普通电影所采用的128级提高到256级左右,这种高对比下产生的完美还原力,自然给画面带来更加丰富的灰度层次。因面,《影》的画面效果就呈现出一种“黑而不黯,白而不淡”的质感——比如片中人物肤色,从光学物理上来说,全片所有人物的肤色其实都是真灰色,但因为这种巧妙处理,所以观众肉眼视角就会呈现一种“肤色般的错觉”,充满真实的生命感。这样的手法近年罕见,因此《影》完全没有传统黑白片人物面部肌理的失真感,没有成像苍白的弱点。这种有生命感的“灰”也暗合了片名与主题,成为作品的个性化意象标签一一即,用近“黑白”多,灰度”的复杂表现,来代替用“非黑即白”的单纯象征,这正彰显了对人性层次的审视态度。

除此之外,《影》的意象标签个性化使用,还体现在人物设计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邓超分饰的两位主角:体质孱弱的本体"子虞”与影子“境州”。

两人容貌一致,却一个阴柔无义,一个刚强有情;一个体弱意强,一个体强意弱,可说互为表里,各据阴阳,这正应和了本作从头贯穿至尾的主题:太极”与阴阳”,也对人性中的黑白对立与共生,进行了深度反思。 在他们身上,创作者又融入想表达的另一主题:“欲”,也就是黑白融合而生的“灰”。本体子虞的“欲”是权,是利,是个人野心,乃为阴;影子境州的欲是情,是爱,是情感关注,乃为阳。 阴阳纠缠,权利与情爱交战,纯真与邪恶纠缠。 这样的人物设计充分表达了创作者对人性与哲学的个性看法:人性是复杂的。一个人身上,一定会同时存在光明与黑暗。而欲望,就处于人性光暗面的夹缝中,恰如从黑白互相融合、彼此过渡的过程中诞生的“灰”。影片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例证有很多。例如:子虞和境州每次站在太极图形的演武场上,子虞的衣服都是黑,境州的衣服都是白。这与太极中阴阳的色彩完全重合。

事实上,《影》一片中对于这种个性化的意象标签使用,不只是主人公。 比如原本身为男子和兄长。传统意义上象征着“阳刚”的重要配角沛王;与其原本在传统意义上象征着“阴柔”的,身为女子和妹妹的公主也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原本应是“至阳至刚”的帝王兄长,因为对代表“阳刚”的权利所延伸出的个人野心追求过度,进而“阳极化阴——个性阴柔,孤绝狠厉。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原本应该“至阴至柔”的公主妹妹,因对代表着“阴柔”的情感关注要求,对所延伸而出的自尊追求过度。进而“阴极为阳”——个性阳刚,高傲决绝。这种反常规的对立式设计,也印证着创作者对“太极”这一意象符号的深度理解,更充分展示了其个性化解读文化意象与建构的能力。这是在对意象符号深度理解之上延伸出的能力,也是属于创作者本人的“灰”或者叫“欲”。一旦有“欲”,自然生“望”,“望”就是表达的渴望。 在表达极为抽象的意象化符号时,最好的手段就是让个性与传统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象符号进行深度碰撞。

基于这种碰撞,本片又衍生出另一种同类符号间的对立:即同样象征着“阳”的公主与敌国少将军杨平两人。两个同样“阳刚”的人被设计成了对立式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激烈的化学变化,他们两败俱伤无一得活的结局,也体现出创作者对“阴阳相济方可共生共长,独阳不生独阴不长”的个性认知。

纵观全片,《影》对中国文化之美的最高象征“太极”,做出了近年来最完美且最具个性特色的解读。 因此,在以“意”解"意”的手段上,《影》的意象化解读创造了国内同类影片的美学水平新高,故其获得近代中国电影的美学佳作之名,实在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