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梗还是抄袭? 15亿票房电影引发原著版权“罗生门”

记者/魏晓涵

把电影《少年的你》送上舆论潮头的,除了引发反思校园暴力而受到的好评,还有网友对原著是否存在抄袭的争议。

一边是电影不断翻新票房记录,另一边,网络上弥漫着对原著“抄袭”、“融梗”争议的讨伐。在路演现场,导演曾国祥说自己“没有看过《白夜行》”,最终这句回复冲上了社交媒体热搜榜,两条平行线交汇,电影卷入原著的舆论旋涡中。

关于网文“抄袭”的争论不是新鲜事,在IP的概念还未盛行的年代,网络小说众多的晋江文学城成为争议的集散地,讨论最终没有引起更大的舆论,晋江也建立有自己的抄袭举报机制。随着IP大量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进入大众视野,关于“抄袭”的口水仗更多伴随电影、电视剧卷起舆论风暴。其中的是非曲直,利益纠葛,变成了难以厘清的罗生门。

风暴眼中的电影

上映15天突破13亿,在豆瓣上收获五十多万人评价,8.4的评分,这对于导演曾国祥而言,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上一部让他声名鹊起的电影《七月与安生》票房1.67亿并斩获奖项,直接拉高了观众们对这位新晋导演的期待。

拍摄电影《少年的你》对导演曾国祥和监制许月珍而言,几乎是个一拍即合的决定。四年前,监制许月珍第一次拿到原著故事,她用一天时间看完了12万字的小说,从故事里的少年身上感受到成长的“痛”,让她有了想拍的冲动。故事转交到曾国祥手中,他同样一天就看完了小说,此前看过的新闻里,关于校园欺凌的画面一下闪入他的脑海,一直想表达的主题有了具体的故事承载,他打电话告诉许月珍:“我特别喜欢。”

这是电影《少年的你》诞生的起点。上映后,随之而来的麻烦,却没有任何一位主创预想过。随着电影票房和口碑的上涨,对原著“抄袭”的讨伐声被愤怒的群体顶上了微博热搜,赫然与电影名并列。

声讨的人们频频提到一个“融梗”的概念,将他们眼中原著与日本推理小说《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中,关键情节、人物关系相似之处用表格对比,十多处逐条列出。此前,这种逐条对比的方式常常被网络文学的读者用来作为鉴定文章抄袭的证据,称为“调色盘”。推理小说的粉丝甚至联系上了日本的版权方,得到对方“进一步讨论”的回应。

网上吵得厉害,电影的编剧李媛也因此 “那几天心情有点不好”。从电影10月25日上映开始,她持续关注观众的讨论,起初只是潜伏在网上默默关注,直到事情越闹越大上了热搜。

从网文IP到剧本,通常会经历编剧的二度创作。在李媛看来,存在改编程度的差异,“有的项目会特别忠实于原作,可能是原来小说的读者希望看到的”,但《少年的你》是另一种情况。

在拿到原著《少年的你,如此美丽》之前,李媛不太关注网络文学,“之前根本不知道玖月晞是谁,(关于原著的)那些争议也不了解”。

是故事对校园霸凌的关注打动了她。“之前(国内电影)几乎没有做这个主题的”,陈念和小北的故事让她看到了将“校园霸凌”主题的电影“商业化”、争取更多观众的可能性——讲两个人的故事,引入社会话题,原本青春气质浓厚的小说,可以变成所有年龄段都能欣赏的电影。

这种“商业化”模式在IP改编的影视作品中常见,一部大热的网络文学作品作为基础,加上有票房号召力的年轻流量出演。在此之外,电影主创也有想要表达的内容。

原作更接近一个悬空的故事,在改编时加入了现实背景。电影《少年的你》有一个三人组成的编剧团队,在曾国祥导演的上一部电影《七月与安生》中合作过。香港作家林咏琛负责搭建剧本大纲,内地编剧李媛和许依萌负责设计更细节的部分——主角的高中生活、警察、小北的父母、陈念的家庭等等,让主角更“接地气”。

原著里的陈念是个小结巴,性格像需要被保护的“小白兔”,在编剧们的心中,这个女孩应该更坚强一些。

“为了改变命运,她极度专注在学习上,任何事情都可以不管。在剧本里写到,她每天上学放学耳朵里永远都塞着耳机,永远放着英文听力。被欺负得很严重、拍裸照的情况下,她最关心的还是书被撕烂了,要把书弄好。这些是她坚强的部分。”

导演更关心他们所处的人生阶段,也就是高考。拍摄之前,曾国祥看过毛坦厂中学的纪录片,这所中学以“亚洲最大高考工厂”闻名全国,他感到震撼。拍摄那年的夏天,他去了高考现场,黑压压的人潮中他抓拍下许多张面孔,学生的,家长的,放在电影里。

经历改编之后,原著中庞杂的人物支线被删减,陈念和小北的故事主线被保留。在李媛看来,电影和原著已经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创作。

“我内心深处一直觉得小说是小说,剧本算完全另外的创作。对编剧来讲,既然有一个正规的出版社,一个项目,真的不会去想很多。更多的是希望借助这个,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李媛说。

融梗,是借鉴还是抄袭

电影的热度随时间退潮,原著“融梗”争议的风波并未平息。

她在陈述中对“调色盘”式的鉴定表示质疑——“遗憾的是,这次讨论中鉴定融梗的行为演变成一种碎尸式、扩大化的反抄袭。一行描述、一句话、一段概括、全可以拿来当成一个梗;而调色盘制作过程中,亦存在断章取义,混淆内容,营造相似的情况。”

但这番陈述并未挽回一边倒的舆论,声明下方五万多条评论中,获赞量最高的前五条依旧是质疑的声音。“融梗天后”——有评论这样称呼她,源于玖月晞此前的多部小说作品被网友质疑,存在“融梗”的嫌疑。

“调色盘”、“融梗”,这两个源于网络文学圈的词汇,因为这次风波进入大众视野。实际上在网络小说读者群体中,这个词汇不陌生。

但后来,“调色盘”的使用渐渐超出了原有的范围。

2017年,随着网文改编的电影、电视剧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热播,几年前读者质疑其抄袭的声音再次出现,演变成公共事件。

寄零回忆,那段时间一刷微博,乌泱乌泱的调色盘就出现,“电影那边也招骂了”。和以往不同的是,网友做的并非字句间的对比,而是把小说里的关键情节和人物关系逐条列出,对比其相似之处,用了一种新的说法——“融梗”。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调色盘变成了读者归纳两个小说的某些情节,甚至是大纲,然后互相在比对,有时候不是两个文件比,是好多文件比对。”寄零说。

她在微博上发布了一篇八千字长文《说说抄袭这件烂事》,从《镜花缘》和《红楼梦》相似情节,讲到《罗生门》和《雪山飞狐》的类似设定,在她看来,读者用调色盘判断“融梗”的方法不能作为一部作品抄袭的证据。因为这篇长文,原本只有几百粉丝的微博账号收获了几十万的阅读量,两千多条评论。

据寄零介绍,原先对网文抄袭的争论集中在晋江读者的小圈子里,极少数被大众知晓,由于影视化改编吸引了更多的观众,才引起大范围关注,真正进入司法程序的更少。大多数时候,隐藏在水面下的争论,到最后演变成口水仗。

这些规则仅限于处理连载于晋江的两部作品之间的纠纷,如果涉及对站外作品的抄袭的投诉,平台不作处理。关于玖月晞的风波属于规则之外的部分——日本小说《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献身》甚至不是中国的作品。

她支持反抄袭,但更担心的是,因争论反而让反抄袭被“污名化”。“如果把反抄袭搞得很乌烟瘴气,可能路人一提这三个字,就想到融梗之类的好多立不住的论据,还涉及一些泼脏水的、信口开河的。如果反抄袭被污名化,这个武器就完全没有用处了。”

平台的“丛林法则”

当网友们为“融梗”和“抄袭”闹得不可开交时,网络文学平台态度暧昧。在玖月晞的抄袭争议上,晋江文学城没有公开发声。

“作品量太大了,哪有那么多创意?”一位负责网络文学平台,影视改编审核的业内人士告诉深一度记者,一个中等量级的文学平台整体签约作品大约2万个,随便挑一个品类,都有上千部作品。“几千个作品里有多少人物关系是创新的?很多都是老旧的、移植过来的。”

从海量的网络文学作品中被挑选出,成为影视改编的备选作品,要经历残酷的筛选过程。以该业内人士所在的平台为例,他们每周都要审核五六部作品,每年,能被平台选中的作品只有200至300部,再从中挑选出5部左右签订版权协议,最终能被大的影视制作方看中、可能影视化的,可能只剩一部。

小说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字,“我们很少遇到把小说看完的情况”。该业内人士表示,“内容直指人心、是否提供了新颖的人设和故事、改编难度、可操作性、规避政策风险”是他们做判断的主要的参考标准,与某一条存在冲突,就很难有入选的可能。

是否有“抄袭”的争议并不在他们的筛选标准里。该业内人士解释,本质上平台是“进攻的姿态”:“从我们的角度来讲,不管是原稿,还是抄袭,对平台说都没有区别,因为平台是要获取更多项目。”

晋江方面告诉深一度记者,市场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经过长时间的发酵和读者沉淀筛选出来的作品一般都是精品,自带庞大的原始读者对影视改编方来说是一个诱人的条件”。此外近两年来,现实类题材更受欢迎,《少年的你,如此美丽》就是其中之一。

阿里影业副总裁口中“IP为王,不再请编剧”的好时候成为过去,近两年随着影视业的收缩,网文改编的影视作品比例在市场约占四分之一;而在2016,据当年的产业报告,影响力前100的IP作品中,网络小说占61%。2019年,版权费用在千万级以上的网文IP,只有11部,对于一个中等量级的公司来说,购买版权的项目大多是百万级,一年下来,千万级的作品可能只有一部。

另一方面,IP改编影视的产业链太长,从小说、剧本到最后的影像作品,“谁都可能对作品改动,到最后经常遇到改得面目全非的情况,最后作品是谁的也说不清楚。万一打官司,我已经收获了很大的利益就不怕被告,他能告我多少?”

“如果玖月晞存在抄袭争议,你这边会签她的作品吗?”记者问。

“会,因为作品有质量,能赚钱,最初也不会天然认为她有制造争议的风险。”

“鉴抄”不是按比例说话

编剧余飞曾试图建立起一些规则,用于网文原著和剧本的“抄袭鉴定”。

余飞是行业组织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的副秘书长,参与创作过《重案六组》《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剧本,借助自己的经验,从2012年开始,作为第三方在抄袭争议中进行剧本比对。这些抄袭争议涉及到热播的IP改编影视剧,包括《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锦绣未央》、《热血长安》,以及《芈月传》的编剧署名纠纷。

在他看来,用“调色盘”鉴定抄袭“基本没用”。“谁会傻到字句都完全一样抄袭?真心想抄的人会改头换面,这样一来调色盘就没用了。”至于融梗,他曾在文章中解释,“融梗是个从借鉴发展到抄袭过程中的衍生词。说不清到底是借鉴还是抄袭,只是感觉似曾相识又不可描述,融梗这个词才应运而生。”

抄袭鉴定没有“调色盘”、对比“融梗”那么简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余飞在做《芈月传》剧本争议比对的时候,花费了两三个月,“电脑每天随身背着,有点时间都拿来弄,八十多集剧本,量太大了”。

鉴定完不同的作品,余飞通常要写几万字的鉴定报告,把两部作品中具有独创性的情节点归纳出来进行比对,作为抄袭是否成立的参考。“有10%~15%的容错率很正常。但是有时候只占1%,也一眼看出是抄袭。比如我写个人,一上去就说’不抛弃,不放弃’,这不就是抄人家《士兵突击》?”

他自己摸索出一套方法——“抄袭评估三原理”,也就是“将作品拆解成基本元素组成的逻辑链,再对逻辑链进行相似性比对,得出一个相似的比例。”

行业人士的意见有时候会作为法律的参考意见。曾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否“抄袭”提供法律意见书的律师王立岩告诉记者,知识产权案件比较复杂,涉及影视行业的创作特殊规律,有时需要引进行业专家的意见作为参考。在琼瑶诉于正案的法庭上,就曾经引入编剧汪海林作为专家辅助人。

IP剧最热的那几年,许多声称被抄袭、想做剧本抄袭鉴定的人找来。不断有剧本寄来家里,柜子里存了一、摞;也有影视剧资方主动找来,电视剧《热血长安》的资方曾找他鉴定某一集受到抄袭争议的剧本,他鉴定的结果是抄袭,该集电视剧下架,网友叫好。

他结束了自己的反抄袭鉴定工作。“被骂的时候,周围没有任何正能量的鼓励支持。有人在旁边看热闹,不管是正方还是反方,大家都不会下场的帮你。”在2018年,和余飞一样结束反抄袭工作的还有一些微博大号——反抄袭吧、今天挂抄袭了吗、言情小说抄袭举报处等,在他们发布的告别微博中,“网站包庇抄袭”、“遭受网友攻击”都是离开的理由。

没有了反抄袭的声音,环境会变得更糟糕。

“剧方如果知道这是一个抄袭的东西,还要去改编、推广,肯定有问题。但现在(《少年的你》原著面临的)争议是什么?没认定是不是抄袭,所以你不能怪人家电影或者演员,八竿子打不着。”

余飞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做抄袭鉴定了,回忆起当初遭遇网络暴力,还是情绪激动。他曾在2017年年底的一条微博私信中写道:“行侠仗义是件好事,但前提可不是一个无耻到稀烂的江湖。”

“融梗”不是法律依据

当抄袭纠纷进入法律环节的时候,“融梗”的概念是失效的。律师王立岩认为,网友比对作品中相似的“梗”的做法并不能作为鉴定抄袭的直接依据。

王立岩认为,和其他类型案件相比,涉及到知识产权的案件尤其复杂。2017年接下《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委托后,她把作品、衍生的电视剧、电影看了不止一遍,才在法律意见书中得出不构成“抄袭”的结论。

即使被判定抄袭,实际在执行层面也存在困难。据媒体报道,琼瑶起诉于正侵权案胜诉三年后,于正方没有履行判决结果,琼瑶在2018年向北京市三中院提出强制执行。

走到法律层面,对侵权方的判罚与其巨大的收益相比,远远不够。“琼瑶诉于正这个案子判罚算重了,500万赔偿,但(于正)三个戏肯定赚5000万都不只。”余飞说。

知识产权的案件涉及复杂的创作规律,余飞回忆,在《芈月传》编剧署名案件的法庭上,他向法官陈述了一两个小时鉴定的具体情况,“法官也很少接触这种类型,要求又要懂法律,又要懂创作。”

王立岩介绍,《著作权法》的动因在于促进作品的创作,而不是过分的限制。“它保护的是表达,而不是思想。比如老师出一个命题作文,全班每个人写出来的作品都不一样,这就能构成独特性的表达,而命题相对而言只能算作思想。”

当反抄袭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之后,这个争取权益的“武器”是否被滥用?不止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担忧。在王立岩代理的其他案子中:“当事人说别人的电影根据他的作品创作,其实两者连接触都没有发生过。当一个正义的东西被曲解误用的时候,我会觉得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