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牌天神丨我透支快乐, 只为告诉你, 这么做人生才不会“出轨”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咨询师

我始终都觉得,如果没有悲伤的衬托,那美好就不再是美好。就像卓别林、金·凯瑞、周星驰等为我们呈现欢乐满人间的喜剧大师,都身患抑郁症。

《楚门的世界》、《神探飞机头》、《变相怪杰》这些我想你都看过,并且熟识他们的主演金·凯瑞。

在2018年,人们逐渐意识到这个曾经的喜剧大师是否已经息影时,他出现在了人们的视线里,原来自2015年女友卡萨琳娜·怀特选择离开这个世界后,因为痛失挚爱又深陷抑郁症的他,只得选择淡出人们的视线。

那个为我们带来那么多欢声笑语的人,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开心,就像他在重新出现在人们视线里时说,"让你失望了,我不是一个快乐的小丑"。

看到他,我突然就想到了另外一部电影,也就是被引用次数非常频繁的《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他和松子那么相像,只是松子要讨好的只是那么几个人,而他从十几岁开始,就要为了生存讨好大人、再慢慢的要从电影里讨好观众。

很多电影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角色和演员真的有非常非常多相似地方。像不甘被世俗束缚的1900与不愿意接拍商业片的蒂姆·罗斯,以及始终被人关注,难以拥有自己人生的楚门与一直这样活着的金·凯瑞。

而1994年,是他事业最成功的一年。可就在这一年,一直支持和帮助他的父亲,却离开了人世。父亲走了,他把1000万支票放在坟墓里,可能是他知道,那个认识真实金·凯瑞的人不在了,以后的他只能成为观众眼中那个能带来快乐、时刻快乐、不能悲伤的金·凯瑞。

"我拍了很多电影都是悲剧,可是你们都说是喜剧",我想你一定记得周星驰说的这句话。没错,他的电影里总是放满了撞在夸张、搞笑、讨好外套里的悲伤。

大概金·凯瑞他们都是一类人吧,虽然看起来是在娱乐大众,但却是在将内心的情感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而这样做的代价,是透支,甚至扭曲自己真实的情感。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他们都有抑郁的原因之一吧。

说起来,或许真的是因为上了年纪,再看这些电影的时候,不再是被剧情吸引着笑,而是慢慢的看到里面想要传达出的一些东西,慢慢的明白主角们想要借着电影表达的一些内容。而这些以透支、扭曲自己真实情感为代价表现出的东西,真的值得我们坐下来认真思考思考。

这大概是这两天无聊,又把老电影《冒牌天神》系列拿出来看最大的感悟吧,当然,这个只是对自己的感悟。

但还好这并不是一个坏事,因为终于能在一些平凡的东西中看到一些不平凡,终于能够在一些欢笑中看到一些利于人生继续向前的东西

或者,这就是所谓的成长吧,从不可一世,到现在想尽力的了解人生、纠正自己对生活的误解,而后转变到与生活、人生成为携手前行的合作伙伴

记得在曾经高中的时候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那时候是要去上学的路上,就在路边拦了出租车。但是看到里面有人后,就摆了摆手没有坐。

司机也是好心,说,"这边离学校远,你还是坐上吧"。可奈何年少的我就是那么的固执与天真,内心还是想着,你都拉有人了,我才不拼车,才不助长歪风邪气。继续坚持不坐。

司机无奈也就只好自己走了。而那次我是走了1个多小时走到学校的。

在你心里可能正在想着,这个人怎么这么倔呢,活该走1个小时。虽然现在我已经不在意这些事情了,但如果是在当初,我还是会这么选。

先别着急说我"真够固执的",因为我这么选择并不是因为固执。

在心理学中常常提到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很大。而具体来说呢,这里的原生家庭包括了这样几部分:家庭氛围、父母特点、被父母如何对待、一些特殊经历等

为什么说这些对我们的人生有非常大的影响呢?

因为你也知道,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只有本能。既不了解这个世界、不了解这个社会,也不了解这个社会是怎么运作的。而从原生家庭里接触到的这些,就成为了我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理解世界的基础

这种影响就好像是,当我们生活在一个用梨称呼苹果、把不应忤逆长辈定义规则的家庭里,我们长大之后看到的所有苹果都叫"梨"、长辈的任何话都会成为我们的圣旨。并且最重要的是,我们极少会去怀疑这样对不对、是否合适,并且很想当然的认为世界就是这样子的。

可"用梨称呼苹果"还好,一些规则性的东西如果被误导了,那么这种误导就可能是一辈子。

但这也不是什么特别奇怪的事情,因为在我们自己身上有拨乱反正、自我修复的能力,只是大多数时候这种能力被掩盖起来了

是的,如果我生活在一个人人都严格遵守一辆出租车只拉一次人,没有任何拼车行为的世界里,那么我也就不会有那时候的排斥。

但是正是因为这种排斥,让自己尝到了一些苦头,所以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到底是否是合适的,而在未来内心里反思的种子,会因为为了赶时间不得不拼车的状况越来越多,而逐渐的长大,并让我更理解司机、理解他人、更理解自己,慢慢的也就不再因为出现这些而心生怒气,不再出现那种负气一个人走一个多小时的行为。

没错,无论我们曾经在原生家庭获得了什么样的基础,我们都有可能在随后的经历中,因为我们与人生互动的结果,变得想要做出一些改变,使得自己能够更好的适应现在、更好的过好现在

当然,这终究只是一种理想中的情况。现实中的我们,远没有这么灵活和知道变通。

在曾经的咨询经历中我遇到过这样一位朋友,他的问题呢,是自己的人际关系和生活都变得越来越差,而自己不知道究竟问题在哪儿。

不过,这只是他提出来的问题。具体来说,是他之前一直生活在一个比较固执的家庭里,父母有时候为争论一个小问题的谁对谁错,能怄气好几天。但是,他好一点,他不会跟人怄气,他选择的方式是,"你不听我的,我就要说服你,无论怎么样我就要说服你,让你听我的"。

因为这种处理方式或者说这种性格吧,他生活中曾经因为他热心而结交的朋友,逐渐都跟他划清界限。这让他很不舒服。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一位朋友,你是否会划清界限呢?

如果你是这样的一个人,自己一片好心,结果朋友们不仅不听,还一个个远离,你是会意识到自己的处理方式可能有问题,还是会带着满满的失望,觉得这都不是真朋友?

就像在冒牌天神里,金·凯瑞的生活因为自己的随意妄为而变得一团糟之后,他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处理方式有问题,反而是去找摩根·弗里曼,希望他能把一切再变回来。

我想在你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情况,那么你是否好奇为什么我们会这么选择呢?

你看,一开始摩根·弗里曼找到他的时候,他没有相信他。当他突然发觉自己确实拥有神力之后,就只想着满足自己内心的愿望。随后一发不可收拾。

因为自己的放纵,生活开始变得一团糟之后,内心开始出现后悔,这些后悔促使他去找摩根·弗里曼,希望他把一切再恢复成原样。

这一前一后都是在满足自己的愿望,这一前一后都是以自己为主,这一前一后都没有进行一些比较完整的思考

而且你看,有能力的时候失了分寸,没能力收拾残局的时候,只想着让"上帝"把这一切都恢复原样。可摩根·弗里曼休假了,这口锅还是得金·凯瑞自己背。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认为"人生就必须只有好的,不能有一点的不如意"、"一切的不如意都是别人、社会、世界的错";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就变成只想要好的,排斥一切坏的、变成不能经历一点挫折,只要一经历就想着快些把责任推给别人、快点撇清自己。

如果我把上面的锅始终扣在出租车、司机、乘客身上,一直都觉得是他们不遵守规定,那我可能也就失去相应的机会,意识不到对这件事情这么排斥、产生这么多情绪、给自己找那么多麻烦,不是因为他们,而是因为我这么看待这件事情。也就不可能在这些与生活的互动中获得成长。

如果摩根·弗里曼帮助金·凯瑞把一切恢复原创,那金·凯瑞也就失去了反思自己错在哪里、收获相应经验的机会,也就永远只能依赖上帝、永远不可能拥有解决这类问题的能力

那么,当你怀着一片好心去帮助被人而被拒绝时,你会看到委屈,还是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还请放在心里,但不要轻视它们,因为它们将把你的人生导向不同的方向

就像卓别林、金·凯瑞、周星驰因为种种原因,选择压抑自己的真实感情、把自己的悲伤以快乐表现出来。这迎合了大众的诉求,却给自己带来很大的伤害、让自己遇到抑郁症。而我想,他们可能也意识到自己正被这些伤害,却碍于种种原因只得任由这种伤害继续。

当然,我并没有想要去建议你一定要怎么做,而是希望你能在电影、人物以及文章的基础上产生一些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再去做一些让自己的人生越来越契合当下、越来越能让自己过好当下、越来越符合人生不断变换的"正轨"的选择

选择权始终在自己手中,就像电影里阐述的,改变的力量、成就奇迹的力量就在我们自己身上,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经历、锻炼与领悟,才始终蒙尘

而在最后,请允许我引用电影里的另外一句话:

如果有人祈求耐心,你认为上帝应该给他耐心,还是给他机会学会成为有耐心的人?

如果有人祈求勇气,你认为上帝应该给他勇气,还是给他机会成为勇敢的人?

如果有人祈求家庭更亲密,你认为上帝应该给他耳鬓厮磨的感觉,还是给他们机会去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