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过去了, 这仍是我心中最好的贾樟柯

贾樟柯是第六代导演中的代表人物,他用独具魅力的影像阐述了发展中的城乡映像,近年来凭借着《山河故人》、《江湖儿女》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观影体验。说起贾樟柯,他的长片处女作《小武》是一个无法绕过的经典之作,20多年后再看这部影片,制作上的简朴仍然无法掩盖镜头语言的锋芒。

《小武》是贾樟柯故乡三部曲(同《站台》、《任逍遥》)的第一部,对时代变迁下底层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捕捉,对无所适从的年轻人困惑与迷惘心理的呈现,对人生意义的叩问,都使得影片有着真实触动人心的力量。“我希望用一个很实在的东西构筑一个心理空间,用很物质的东西构筑一个很精神的电影形态。”——贾樟柯小武:边缘人的焦虑

电影剧本的原名曾叫《靳小勇的朋友、胡梅梅的傍家、梁长有的儿子:小武》,这个冗长的名字即是对小武身份的最直观概括,在友情、爱情、亲情这三类人最基本的感情关系中,小武的身份标签得以被确立。而《小武》毕竟不同于一般的通俗情节片,在三种身份关系下小武是无力且失语的,无法挽留朋友、无力延续爱情、对传统家庭父权的压制无能为力。

因而电影的英文名“Pickpocket”(即是小偷或扒手的意思)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更具有点睛之意。凭本事吃饭的“手艺人”与现代秩序的“颠覆者”小偷,这种矛盾复合下的身份,更彰显了小武“边缘人”的属性。因此,也直接令人联想到欧陆现实主义导演罗伯特·布列松的《扒手》、维托里奥·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等佳作。“这是一部关于现实的焦灼的电影。”(见贾樟柯:《导演的话》)

影片诞生于贾樟柯汾阳的故乡濒临拆迁之际,因此,《小武》也是对90年代商品经济大潮席卷下的北方小县城一部纪录式影像。

时代的变迁滋生了无数投机、嗜利的“生意人”,越来越多随波逐流之人渴望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学游泳,以此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的确,有很多人成功了。

小武昔日同甘苦共患难的至交靳小勇靠“贩烟”暴富,成了受人景仰的青年劳模、平民企业家。辉煌腾达之后的靳小勇将小武视作瘟神并“敬而远之”,甚至结婚的请柬发遍了所有乡邻却唯独将他排除在外。而小武心心念念的是当初的“六斤钱礼金”的约定,倾尽全力准备的礼金却遭到了拒绝。

王宏伟大巧若拙的表演与简约却个性鲜明的人物影像造型,使“小武”成了华语电影史上无法抹去的经典小人物形象。大黑框眼镜、大号灰色西服、无时无刻不离手的烟、下意识抖动的双腿,看似贼头贼脑、灰头土脸,实则却是骨子深处的无所适从与黯然神伤。他的眼神始终在关注别人、观察周围的事物,然而他的内心永远处在一种焦躁不安的焦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