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分析《攀登者》和《中国机长》, 多角度对比, 孰优孰劣?

电影快讯 1867℃
理性分析《攀登者》和《中国机长》, 多角度对比, 孰优孰劣? - 陆剧吧

作为今年国定档最热电影之二,《中国机长》与《攀登者》从上映前就一直备受瞩目。二者默契的将上映日期都定在了9月30号,可谓强强对决,互不相让。

从9月30号到今天,双方票房都在稳步攀升,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看过了这两部电影,也自然的免不了在心里将二者进行对比。

毕竟,有对比,才能更好的说明问题。

作为同期上映的“对手”,二者均表现出不俗的成绩,那么到底谁更胜一筹呢?

今天,我们抛开个人喜好,从多方面理性的分析一下二者的强弱,到底孰优孰劣。

01

导演、演员阵容

《攀登者》

导演:李仁港;代表作品:《黑侠》、《星月神话》、《锦衣卫》、《三国志之见龙卸甲》等等。

该电影由吴京、张译、章子怡、胡歌、井柏然等一线大咖主演,另外还有成龙的的友情加盟。

影帝、影后、视帝,尤其吴京更是首位百亿影帝,加上成龙大哥的助力,这样的阵容不可谓不豪华。

《中国机长》

导演:刘伟强;代表作品:《古惑仔》系列、《无间道》系列、《风云》、《中华英雄》、《头文字D》等等。

该电影是由张涵予、袁泉、张天爱、李沁、欧豪、杜江、雅玫、杨祺如、高戈等一众型男靓女主演,更有杨颖、李现、朱亚文、关晓彤、陈数、吴樾、阚清子等一众大咖助阵,如果《攀登者》的阵容可以用豪华来形容的话,那《中国机长》简直就是奢华。

唐国强参加《吐槽大会》时曾说:“很多演员、导演,就是一口每天都在沸腾的大锅,凑近一看,什么也没煮;一个好的演员,不是在于他本身的价值,而是要看他留下了什么作品,人终究会被淡忘,但作品不会。”

那么想要制作一个好的电影,自然是离不开整个剧组的精诚合作。

一部电影的好与坏,是浮是沉,除了要看演员们的演技,更要看导演的功底;一个高水平的导演可以把故事讲述的更加有吸引力,容易让观众轻易get到电影本身的内容再引起大家的思考。

从导演和演员的阵容来看,虽然双方实力都不容小觑,但明显《中国机长》更当的起“众星云集”,看起来《攀登者》要吃亏一些。

但电影是一件很主观的事业,人多就一定好吗?并不见得,很多电影就可以拿来举例,比如《澳门风云》,比如《天机•富春山居图》。

理性分析《攀登者》和《中国机长》, 多角度对比, 孰优孰劣? - 陆剧吧

02

电影题材&故事类型

《攀登者》由真实事迹改编,最大程度还原了历史,该电影讲述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带着国家和民族的重任,从外界普遍认为不可能的北面,登顶珠穆朗玛峰。

由于第一次登山,遭遇了雪崩引起滑坡,千钧一发之际,方五洲(吴京饰)为了救曲松林(张译饰)丢掉了摄影机,以至于即便登顶,也苦于没有直接证据,而不被外界认可和承认。

1975年,也就是15年之后,中国登山队又一次向珠峰顶发起冲击,最终成功封顶并如愿记录下影像。

那一年,中国为世界所瞩目!

《中国机长》同样由真实故事改编。

讲述了2018年5月14号的“3U8633”民航客机,由于航行过程中前挡风玻璃破裂散落,最后机长刘传健以冷静专业的高水准职业素养,挽救了整个机组人员及乘客安全的故事。

《中国机长》更具英雄色彩,力挽狂澜于汹涌波涛之中,勇敢果决的为119名乘客及机组人员创造了无可复制的生存奇迹。

《攀登者》在题材上,是属于展现爱国情怀和振兴民族意识的电影,而《中国机长》则是展现中国在某一领域的专业素养,同样是危机重重,同样的历经磨难,但《攀登者》在宏观层面上更加值得赞扬。

当然,家、国之事,不分小大,但就作为同样国庆档的爱国题材电影来说,《中国机长》要失色一些。

理性分析《攀登者》和《中国机长》, 多角度对比, 孰优孰劣? - 陆剧吧

理性分析二者区别,一个是舍己为国,一个救人救己,同样值得称赞,但观众很容易将目光聚焦于《中国机长》的冷静和果敢,而忽略了《攀登者》的毅然和决绝。

毕竟《中国机长》是以最好的结局收尾,满足了人们对生存的渴望和劫后余生的狂喜;而《攀登者》虽然最后实现了“为国登顶、寸土不让”的目标,但终究是死伤多人,结局有些悲怆。

在这个无数先烈们铸造的和平年代里,人们难免对《攀登者》代入感不深,倘若是让我们的祖辈来看,必定声泪俱下,对于那个年代,他们更有发言权。

《攀登者》的登山题材电影,在国内是非常罕见的,无论是《战狼》系列还是《流浪地球》,都是开创性的电影,吴京不断的寻找新的、空白的电影题材,不盲目跟风,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他区别于众多演员和导演。

《中国机长》的航空题材电影,和《攀登者》一样,都是待开发的市场空白区,第一个吃螃蟹的注定不会寂寂无名,这是趋势,也是现实。这一点不单单是电影行业,各行各业在这个逻辑上,都是说的通的。

所以针对题材和故事新颖角度来说,二者依旧可以说是旗鼓相当。

03

剧情翔实度对比

《攀登者》在剧情上属于“多线并进”式叙述模式,怎么说?就是几条支线中,很多线索并不是交替行进的方式,而是平行延伸,齐头并进。

各有各的故事,各有各的执念,亲情、友情、爱情、家国情,它们相互缠绕,最终又汇聚成一个相同的目标——登顶。

比如方五洲和曲松林,一个是较为理智的登顶执念,一个是相对偏执的登顶执念;比如方五洲和徐缨,一个为“爱”登顶,一个为登顶而“爱”;比如杨光,一部分为自己登顶,一部分为父亲登顶;再比如李国梁,一部分为了“传承”,一部分为了“继承”。

每一个人都有不得不去登顶的理由,在那座耸立的雪山之下,人们不愿意仰望它,更希望将它踩在脚下,去征服它,俯览壮阔山河。

我最喜欢这部电影的地方,就是没有强行煽情的“喊口号”、“打鸡血”,从雪崩来了人们惊恐的四散逃亡,到“大风口”人们与大自然掰手腕,不过分宣扬爱国情怀,从普通人的角度带着观众近距离感受登山故事中的起起落落。

《中国机长》在叙述方式上,属于“一枝多蔓”式。不像《攀登者》,即便没了方五洲,也会有“方六洲”“方七洲”接过重任继续登顶。

《中国机长》则不同,不论是各个指挥部闭气凝神的担忧,还是担心祈祷的同事、家人,哪怕同处客机之中的乘客和乘务员,除了相信机长以外,别无它法。

可以说,整个故事都是围绕着机长“刘长健”而展开,同样的状况,不可复制,无法还原,是具有唯一性的。

电影中袁泉的坚定和干练给很多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走出电影院,我依旧感叹于袁泉的精彩演技,她对于人物的心理刻画趋于完美,职业素质与人性在命悬一线的危难之间,仍然可以通过对诸多细节的把控,牢牢的把观众的注意力抓在手中。

现实中,机长刘传健的女儿并不是当天生日,电影加入了这一细节,非但没有画蛇添足,反而加分不少,这条线索使张涵予的角色更加充实,展现了人物温情的一面,使主角的定位更加有血有肉。

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夸赞的地方,机长固然挽救了飞机上的所有人,但不能否认,机长也是一个普通的血肉之躯,也会想要活下去,电影中并没有过分渲染机长的崇高和伟大,而是从家人和孩子的角度入手,侧面的填补了其本身对于生的渴望。

从“高高在上”的伟大形象,用简单的一个信息就拉近了英雄和观众的距离,可谓点睛之笔。

从这一组对比来看,《攀登者》虽然内容更加翔实,但丢分也就丢在这里,线索错综复杂,如果不是有吴京和张译的对手戏,这部电影会丢分的更厉害。

《中国机长》也有相同的问题,仔细想来,很多镜头不是特别有必要,很多明星的露脸也不是很有必要。

所以,《攀登者》是丢分在剧本的打磨上,《中国机长》是丢分在些许的画蛇添足,码人的套路一个两个有惊喜,多了就有些应接不暇,反而会让观众容易出戏。

所以,在这组对比上,二者都有槽点,孰优孰劣各自评判。

04

目前票房&目前评分

猫眼评分,《中国机长》和《攀登者》均为9.4的高分,其中《中国机长》70.4万人打分,《攀登者》37.4万人打分。

人数越多也就意味着平均打满分的观众越多,而猫眼上虽然有相同的评分,但《中国机长》打分观众的基数是明显高出《攀登者》一大截的,从数据上来看,《中国机长》的评分说服力要高于《攀登者》。

与猫眼不同,豆瓣的网友们似乎更加“严格”一些,在猫眼上两部高达9.4评分的电影,在豆瓣上,分别是《中国机长》7.2分,《攀登者》6.8分。

二者非但没有猫眼上那么亮眼的9.4分,反而连8分都没维持住,其中《攀登者》更是跌破了7分,只有可怜的6.8分。

当然,豆瓣作为老牌门户网站,其专业性是毋庸置疑的,豆瓣的网友可能在心中会给100分值的两部电影从各个角度分析之后,减扣分值;而猫眼的网友则是更具欣赏眼光,可能在观影之前心中就已经有了一个最低分值,然而在之后不断的加分再加分。

另外,截止10月4号,《中国机长》的票房已经达到13.09亿,而《攀登者》却只有6.16亿的票房,可谓拍马难及,翻上一倍也追不上。

票房是除了评分以外的另一项直观数据,从票房上看,《中国机长》是遥遥领先于后者的,简直就是把《攀登者》按在地上摩擦了。

所以,无论是猫眼还是豆瓣,无论是从当前评分还是当前票房来看,《中国机长》无疑是胜过《攀登者》很多,这是由观影人共同打出的分数,可以说是非常公平公正的。

05

观看感受&观众评价

两部同为“命题作文”的国庆档热门电影,在经过了这几天的热播之后,很多观众都在心里对二者有了比较理性的判断,孰强孰弱,或者说谁更胜一筹,想必大部分人心里都有了一个答案。

先说说我的感受,国庆档的三部大热门小簿已经全部看了一遍,实话实说,在小簿心里,《我和我的祖国》是排在三部电影最后的。咳咳,稍安勿躁,且听小簿说完理由再喷我不迟。

《我和我的祖国》一共讲述了7个故事,这是它的优势,但同时也是让它拉低我心中地位的原因,在我看来,它的7个故事,任何一个单独拎出来,都可能成为热门佳作;但问题也就出在这,7个感人的、充实精神世界的故事偏偏又都不完整,或者更直白一些说,我都没看过瘾,就结束了,此类堆砌的模式,我实在很难苟同。

言归正传~

看《中国机长》最大的感受,就是惊心动魄,可以说是从电影一开始,我就屏住呼吸,全神贯注,前半部分营造的那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很是浓重。

电影中段,飞机前挡风开裂的那一刻我相信很多观众都和我一样,立时发出惊呼声,紧接着玻璃碎裂,欧豪被瞬间巨大的吸力吸出窗外,我更是捏了一把冷汗。

再有,穿过雷云和冰雹雨以及堪堪飞跃雪山之巅都再一次升华了那种凝重的气氛和激动的心情。

再说《攀登者》,电影中三个登顶的主要人物,其实更像是各自城市里的边缘人物,抛开登山不提,三人事实上都是高不成低不就的,那种扎挣与社会底层,渴望被认可的气氛其实电影是表述的很清楚的,但以我看到的反应来看,很多观众并没有太在意这一点。

另外,无论是吴京与章子怡的感情戏,还是井柏然与曲尼次仁的感情戏,在我来看,是恰到好处的,他们有各自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自己的事业和爱情,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是个体自然就有不同之处和自私的一面。

在这一点上《中国机长》给人的感觉是整个机组人员和乘客众志成城,每个人心底的呼喊声都汇聚成同一句话:“活下去、活下去!”他们有同一个希望,同一个目标,所以看起来就特别有力量。

而《攀登者》不同,每个登山的人其实都是可以回头的,这就没了那种不成功便成仁,后悔无路的决绝。晕倒了,可以回营地,腿断了可以回营地,甚至天气情况恶劣也可以选择不上,或者等待“空窗期”再上。

于是,两部电影一对比,就形成了一个思维误区,那就是《攀登者》弱于《中国机长》很多。

但如果理性的分析两部电影,我反倒觉得《攀登者》更值得表扬,恰恰是因为谁都可以来登顶珠峰,恰恰是因为可以回头,反而更加凸显主角的民族意识、爱国情怀以及伟大的价值观。

反观《中国机长》,也正是因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原因,在绝对困境下产生无限潜能,最终逆转“定局”,胜天半子。

从感官上来说,《中国机长》自然要比《攀登者》出彩一些。

张涵予曾说:“迫降之后调查组进行多次模拟川航事故飞行,每一次结果都是机毁人亡...”

也就是说,《中国机长》的例子,是无可复制的,是绝对的奇迹,我们除了歌颂机长的冷静和技术,赞美命运仁慈以外,更多的是对电影本身的惊叹。

那到底这两部电影孰优孰劣呢?

我们先听个故事:

一个画家在展馆放了一幅自己的得意之作,然后在旁边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请列出您觉得不好的地方。”第二天画家靠近一看,几乎每一个位置都被圈了标记,并备注了人们觉得不好的原因。

第三天,画家改变策略,依旧在旁边贴了一张纸条,但内容却做了改变:“请列出您觉得不错的地方。”第四天画家再看,和第二天的情况完全一致,又是几乎每个地方都被做了标记,并说明了不错的原因。

所以,由这个故事,我们不难看出,任何一个“作品”,都是无法取悦所有观众的。

但从电影本身的角度出发,它拍出来就是为了给观众观看的,如果受众中大部分人都不喜欢,那这部电影就可以说是“烂片”,如果很多人都喜欢,也可以说它是优质的。

经典如《肖申克的救赎》猫眼评分9.5,豆瓣评分9.7;没有拿到满分,这说明这部普遍都喜欢的电影,仍然让少数观众无法完全认可。

然而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当年打败《肖申克的救赎》一举夺冠的《阿甘正传》,如今豆瓣的评分反而只有9.5,是低于《肖申克的救赎》的。

可能有人要说了,拿“机长”“攀登者”和“肖申克”“阿甘”作对比,有些太抬举它们了,其实并不没有,两部都有真实的故事背景,都具备成为“经典”的潜质。

“完美”如《肖申克的救赎》,霸占豆瓣榜首至今,当初也是票房惨淡。

结尾:

由以上5个角度对比来看,《中国机长》是优于《攀登者》的。

但未来是《中国机长》继续领先,还是《攀登者》“反败为胜”,还是要交予时间来印证。

有人曾经这样形容电影:所谓经典,就是无法忘记的;所谓流行,就是慢慢记不起的。

可是不管怎么说,它们仍是充实了我们的国庆,这是无可否认的。

也祝愿未来,会有更多更优质的中国电影,继续带给我们以震撼和感动!

标签: 电影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