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上海交响乐团建团145周年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十周年音乐会在上交音乐厅主厅举行。在余隆、曹鹏、侯润宇、张洁敏四位见证并参与上交辉煌历史的指挥执棒下,奏响迈向一个半世纪的庆祝音符。
早在1879年,《字林西报》上刊登了一则演出广告,成为溯源上交历史的关键见证。当时公演的上海公共乐队,是上海交响乐团的前身。
四位指挥齐聚一堂,百岁曹鹏挥棒“轻骑兵”
音乐会上,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著名指挥家余隆率先以《纽伦堡的名歌手》前奏曲开篇。气势磅礴的旋律,带领乐迷追溯上交145年的豪迈征程。自2009年担任音乐总监以来,余隆带领上交进入了一段高速发展的时期。
9月6日,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指挥家余隆指挥乐团演奏。当晚,上海交响乐团举行建团145周年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十周年音乐会。新华社发(陈浩明摄)
“与上海交响乐团共同度过的15年,是我人生中非常值得骄傲的一段经历。能和这些音乐家们一起工作,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荣誉,我深感责任重大。”今年60岁的余隆颇为感慨。
随后,莫扎特的《a大调第二十三钢琴协奏曲》奏响,老一辈指挥家侯润宇身兼指挥与钢琴独奏,在钢琴与乐队的亲密合作下,场内“流淌”出音乐的涓涓细流。
“用交响乐音符,讲好中国故事”,是上交的不懈追求。当晚原定登台的著名指挥家陈燮阳尽管无法到场,驻团指挥张洁敏临演受命,接替其执棒马思聪的《山林之歌》及上交老团长黄贻钧改编自华乐的知名作品《花好月圆》。
9月6日上午,音乐家、指挥家曹鹏参加彩排。新华社发(陈浩明摄)
上半场的最后,百岁高龄的我国著名音乐家、指挥家曹鹏献演了苏佩名作《轻骑兵》序曲。“1961年我从莫斯科留学归来后就进入上海交响乐团工作,对这里的感情非常深。这次回到上交,感觉总的技术提高了,我非常高兴。”话语间,轮椅上的曹鹏,显得越发精神矍铄。
下半场,刚刚斩获了德国古典音乐大奖的刘晓禹迎来了与余隆总监及上海交响乐团的首次合作,弹奏《平静的行板与华丽的大波兰舞曲》。接着,享誉国际的大提琴家秦立巍上场,奏响柴可夫斯基《如歌的行板》。
临近演出尾声,余隆总监携手上交驻团艺术家马蒂亚斯·格内压轴登场,重磅奉上马勒《大地之歌》选段“告别”,以此致敬过往每一段值得铭记的岁月。
该作品曾被收录在上海交响乐团与德意志留声机公司(dg)签约后全球发行的第二张专辑《大地之歌》中,中国唐诗的意境之美随着唱片感动世界观众。
值得一提的是,当晚的返场曲目《良宵》原为刘天华创作的华乐作品,黄贻钧以西洋技法为其重新配器,赋予这首经典的旋律全新的演绎,上海交响乐团曾在琉森音乐节、拉维尼亚音乐节、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等世界顶尖音乐节上奏响该作,将之推向世界舞台。
145岁的“上海音符”,锤炼“梦幻般的音色”
被问及“什么是上交145年来最值得骄傲的传统”时,团长周平道出两个字:“敬业。”在她眼中,正是一代又一代上交人所秉持的敬业精神、严谨态度,令乐团一步一个脚印,奋进新时代。
“偶尔一次表现得专业很容易,难的是一直保持专业性。”对于同样的问题,乐团的另一位掌门人——音乐总监余隆答道。145岁的上海交响乐团行至今日,也正是依靠着这份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精神,锤炼出余隆所感悟的“梦幻般的音色”。
9月6日晚,上海交响乐团乐手在演出。新华社发(陈浩明摄)
近年来,上交不断将“上海音符”推向世界舞台。从常年坚持委约创作,开展高规格的国际巡演,到成为第一个签约dg的中国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世界级的创作和录制,在全球传播中国文化。
乐迷遍及中外,迈向一个半世纪的上交闪闪发光
2014年,135岁的上海交响乐团揭幕属于自己的新家——上海交响音乐厅。据统计,开厅十年以来,观演人次超过150万。如今,上海交响音乐厅也迎来“十周岁”。
“那种像灵魂一样的东西,是可以留在音乐厅里的。不同年代的人在这里感受灵魂的对撞,也能分享刹那间的感动。”作家陈丹燕步入音乐厅,感慨万千。
145年来,上海交响乐团始终以诚挚温暖的怀抱与观众相拥。“大二的时候,上交的一位打击乐演奏家付艺霏来我们学校演出,那时候就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想要来现场。”乐迷星星回忆道。远在北京的乐迷秦先生,6日晚通过手机观看了上交演出直播。他留言道:“祝福上交,你在交响乐界闪闪发光。”
来自日本的石田先生也爱上了这支“古老”的乐团。“我在上海工作了13年,语言不通,交流不便,是上海交响乐团的美妙音乐让我在这里的生活变得充实而有趣,也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和魅力。”他说。
“作为音乐总监,我最希望看到的是这支乐团可以变成‘城市之光’,源源不断地为这座城市、为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增添色彩。”余隆说。
(来源:新华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