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自己似乎已经很少安安静静地用原倍速看完一个视频或者一部剧了?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但其实,当我们回头问一圈我们身边的人,现在不开倍速看剧刷视频的已经是少数人了。现代人似乎集体进入了一个“倍速时代”,大部分人打开一个视频,第一件事情就是先打开倍速开关,开始用 3 倍速“速通”该视频。
早在 2019 年,新京报的调查显示,18 到 40 岁的观众群里,就有将近七成(67.38%)会使用倍速观看视频,而 4 年后的今天,这个比例只会比七成更高。甚至有人调侃道:“如何用一句话证明你很闲?看剧不用倍速!”
为什么如今的我们丧失了“原速看剧”的能力?
时间压力正在扼杀“原速能力”
2022 年发表的一项《职场人加班现状调查报告 2022》中显示,91.6%的职场人或多或少需要加班,近六成的人平均加班 1 小时,84.7%的人受到“隐形加班”的困扰,即在下班后仍然要关注工作消息。
过长的工作时间,带来的是休闲时间变得越来越稀缺,这也让现代人普遍面临着一种慢性时间压力,指的是人们由于持续的时间短缺,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某件事情,而产生的一种被催促感,这会让人们感到生活节奏加快,日程安排不自觉地变得紧凑。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而平台和媒体也开始利用人们的“倍速特点”,在进度条上悉心地为观众标记各种看点,方便大家快速跳到自己想看的部分。甚至在播出之前,直接把最精彩、最引人注目的片段和最终结局放在网上,彻底解决人们对于“好想快点知道结果”的焦急感,然后就可以放心地开 2 倍速看完整个过程了。
但这也带来了另外一个坏处,就是延迟满足能力会变低,也就是说,我们可能会逐渐从丧失“原速看剧的能力”,发展成丧失“原速生活的能力”。我们会变得更喜欢追求即时、当下的快乐,不再能够为生活中那些具有长远价值的事情而努力,也很难慢下脚步来欣赏生活当中的美好事物。
更严重的是我们在生活中能感受到的快乐也会变得越来越少,因为生活不能“加速”,我们需要耐心等待那些“爽点”的到来,但是习惯了倍速的我们,已经变得越来越不擅长等待了。
信息过载时代的专注危机
有些电视剧注水太多,让大家不得不开启倍速,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实际上,即使是只有 8 集、备受好评的爆火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也有不少人倍速观看,视频平台上“x 分钟看完一部作品”的解说甚至播放量比原作还高,这似乎说明想要快速追求爽感似乎并不是人们开启倍速的唯一原因。
即使是在现实生活当中,不少人也在过着一种“倍速人生”,比如很多人的旅游模式从“休闲”变成了“打卡”,甚至有些人追求特种兵式快速打卡各个网红景点,而不是慢慢地欣赏当地的景色和人文气息。
再比如,周末特地花时间去博物馆看展,也鲜有人驻足欣赏展览的细节,更多的是开启“3倍速模式”,十分钟速刷整个展,然后奔赴下一个地点。
心理学家提出了信息过载理论(information overload theory)来解释这个现象,信息过载指的是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接收到的信息量超出了其处理能力的现象。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最不缺乏的就是信息和娱乐内容。
在工作当中,我们用即时通讯软件来沟通工作,打工人们每天都要处理大量且频繁的工作消息。而在生活当中,我们又化身 5g 冲浪的一线网友,快速地刷着各大媒体平台上几乎无限的内容,目睹着社会变化如此之快,各种网红事物更迭不穷。这些不断涌入我们视野的信息,加上人类本能的求知渴望,造成了很多人都经常处在信息过载的状态。
现代人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处于一种信息过载的状态,在无形中为我们的心理施加了一定的压力,导致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容易变得焦虑。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觉,当我们感到高度焦虑时,往往会变得更没有耐心,很难安静地坐下来做一件事情,即使是看剧,也很难去欣赏和享受其中的过程。
同时,信息过载也会让我们的认知处于疲劳的状态,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注意力更难集中,也更难保持较长时间的专注,所以我们才会刚点开视频不久,就急不可耐地要开启倍速,或者看没两集,就选择去看别人总结的“x 分钟看完一部作品”。
在“倍速时代”里,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因为休闲时间的稀缺而开启倍速,看似节约了时间,但其实更加剧了我们的时间焦虑和倦怠感。我们 3 倍速刷完了这个剧,但仍然有下一个剧等着我们,再怎么高的倍速,也刷不完无限推送的短视频内容。
但这也更突出了一种“正念心态”的重要性,比起速刷电视剧和打卡网红景点,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自己在这些过程中的体验,这需要我们适当地筛选和放弃那些对自己不重要的事情,而对于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以一种原速的方式,全面深刻地体验生活中的美好和乐趣。
参考文献
[1] Ünal, s. (2018). are the new information environments of the 21st century threat or opportunity? information overload and anxiety in digital natives. journal of current researches on social sciences, 8(4), 309-342.
[2] hwang, m. y., hong, j. c., tai, k. h., chen, j. t., & gouldthorp, t. (2020).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nline social anxiety, perceived information overload and fatigue, and job engagement of civil servant line users.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37(1), 101423.
策划制作
作者丨陈宇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
审核丨杨小洋 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
策划丨丁崝
责编丨丁崝
审校丨徐来 林林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点亮“在看”
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