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4月27日),成都2024汤尤杯在成都高新体育中心挥拍开赛。
在下午1点进行的汤姆斯杯比赛中,欧洲劲旅丹麦队对战阿尔及利亚队,现世界排名男单第一的安赛龙作为丹麦队第一单打出战,以 21比5、21比6轻取对手哈梅克,为丹麦队拿下第一分。
安赛龙
值得一提的是,从进场开始,就不停地有球迷高喊“安赛龙,加油”,安赛龙在赛后采访中用中文表示了感谢,“很多中国球迷为我加油,让我很感动,可以说中国是我的第二个家,因为有那么多中国的球迷们支持我,所以我想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非常感谢。”
来自欧洲的羽坛男单霸主
作为当今世界羽坛最负盛名的男单球员,安赛龙的成长速度可谓惊人。2010年,16岁的安赛龙问鼎世青赛,成为首位也是目前唯一获此殊荣的欧洲球员。2016年,刚满22岁的安赛龙率领丹麦队称霸汤姆斯杯,这也是欧洲球队首夺汤杯。随后,他在里约奥运中击败林丹,首战奥运便收获铜牌。2017年8月,安赛龙首夺世锦赛冠军,并于10月登顶男单世界第一,打破了亚洲选手对该宝座长达三个奥运周期的垄断。
在因伤病经历短暂低迷后,他于东京奥运会前重返巅峰,并在奥运会决赛中力克卫冕冠军谌龙,以一局未失的表现夺冠,成为继同胞拉尔森1996年奥运会夺金后,第二位称雄奥运会羽毛球男单赛场的欧洲球员。奥运夺冠后,安赛龙更是大有称霸羽坛之势,出战各项比赛鲜有败绩。
安赛龙在比赛中
在今年年初度过30岁生日的安赛龙已经是一名老将,但其竞技水平并未下降。在去年9月进行的2023中国公开赛上,安赛龙击败陆光祖获得冠军,不但完成了超级1000系列赛事的大满贯,也成为了世界羽坛历史上首位集齐奥运会、世锦赛、年终总决赛、全英公开赛、印尼公开赛、中国公开赛这最高级别六项大赛冠军的选手。
去年10月底,安赛龙还创造了连续100周排名世界羽联男单第一的成就。在4月16日世界羽联最新公布的2024年第16周世界排名中,安赛龙依然排名男单世界第一位,他以98715分领先第二名的中国选手石宇奇(92184分)。
安赛龙在比赛中
本月早些时候进行的国际羽联欧锦赛,安赛龙在半决赛中爆冷出局。在25日上午的“踩场”训练后的采访中,安赛龙谈到了自己的状态问题。他说道:“之前状态确实有一些问题,但是今天训练结束后,我感觉还不错。现在我的所有注意力都在羽毛球上,我会好好训练、及时恢复。在这次汤姆斯杯中,我希望自己能发挥出最高水平。”
“中文十级”实力圈粉
安赛龙,本名维克托·阿萨尔森。“安赛龙”是他的中文名,是由他的中文老师所起。名字中的“安”取自他丹麦姓氏的发音,“赛”意味着参与比赛,而“龙”则是老师希望他能像龙一样强大。
很多中国球迷笑言安赛龙是“中文十级”,顺口溜和古诗词比自己说得都好。“十三四岁的时候,我去北京训练过两次,却不能很好地和中国球员交流,这让我感觉很可惜。”
安赛龙与对手握手
安赛龙认为,运动员的生活总是两点一线,比赛压力也很大。学中文可以转移一点注意力,缓解压力。在一名中国教练的建议下,安赛龙在20岁时开始学习中文。
一开始,安赛龙在丹麦找了一位老师教他写汉字,业余时间不多的他,又找到一位在北京的老师,通过网络教他认读和口语。很快,安赛龙就能用简单的汉语接受采访,还能跟中国球员交流、用汉字发微博,“这给了我很大动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中文水平,安赛龙投入了大量精力,甚至在比赛间隙也不忘上课和做作业。他还利用排队、等车等零碎时间听中文播客。随着学习的深入,老师开始教他成语和古文,如“有志者事竟成”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些富含哲理的语句让他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人的智慧感到敬佩。在备战里约奥运会期间,他学习了孟子的名篇,这些内容在他感到压力时给予了他很大的激励。
安赛龙表示,随着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学习中文不仅帮助他与中国球员沟通,还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他现在能够熟练地用中文接受采访、与球迷互动,并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发布节日祝福视频。高考和中考期间,他还特意录制视频为中国学生加油。截至目前,他在中国某短视频平台上有超过百万的粉丝,有空就会用中文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已是一位凭实力圈粉的“网红”。
安赛龙向观众挥手致意
如今,安赛龙已能熟练运用中文接受采访。安赛龙对红星新闻记者说,他已经多次来到中国比赛,但来成都还是首次。当问到对成都的第一印象时,安赛龙一上来就是一阵夸:“(对这座城市)我第一印象非常好,天气不错,酒店很好,球馆也很好。”安赛龙还表示,自己在来成都之前,就听闻川菜有点辣,虽然他自己还不太擅长吃辣,但对成都味道却很满意。“吃了今天的早饭,非常好吃!”
在被问到对这次成都之行有什么期待时,他说:“我知道成都有很多大熊猫,对不对?我会去跟它们见面的!我也知道,成都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城市,所以我很期待这次旅程。当然,我们的所有注意力还是会放在比赛上!”
安赛龙还提到自己的女儿,他说这次女儿对不能来成都看他的比赛有些失望,她也非常希望来成都看大熊猫。
向晖 红星新闻记者 裴晗 周瑶 摄影记者 王效
编辑 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