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士生导师贾穗子被报道了很多次。
2月19日,她开始在抖音发布视频,包括自己弹奏乐器、创作歌曲和在课堂上唱rap等内容,这些视频得到媒体关注。环球时报旗下环球女性频道“环球女性”评价她,“用这种新颖的艺术形式,将结构力学这门土木工程必修课表述了出来。”除了课堂教学,贾穗子还创作了“自我介绍”“工科女”两条短视频,用来吸引硕博生报考,在网上获得了不少学生点赞。
有网友质疑其是不是想“当网红”,贾穗子表示,自己只是希望通过这些新颖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辅助自己做好教学。投身土木专业20年,科研被她看作生活中的“主打”部分。至于网上的评价和质疑,她“并不会很在乎”。
▲课堂上的贾穗子
这位长期待在象牙塔中的青年女性,把自己少数的空闲时间交给了乡村。十几年来,贾穗子长期关注乡村建设议题,尝试着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到乡村中去,“既然做这方面的研究,我就要有这样的责任心。”
01
说唱式教学
作为老师,贾穗子的课堂不太一样。
她上课时从不点名、签到,也不喜欢布置作业。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互相交流,也能自由向她提问,这位才结束学生身份没多久的年轻老师,并不希望通过考勤、课堂纪律来对学生进行约束,“放松的情况下,学生们的思维才能打开。”
▲课堂上的贾穗子
在一些报道中,着重描写了贾穗子通过自己创作说唱歌曲的方式进行教学创新,据她本人介绍,说唱歌曲只是她所作尝试的一部分。死记硬背本身并不是教学的目的,搞说唱,也只是希望用这种形式加深学生们对关键知识点的印象,“不管考试还是将来应用到实践里,他们能够想起这些概念、理论,这是我的出发点。”
工科专业,对概念和理论的了解只是最基础的要求,能否正确运用才是关键。贾穗子要求学生们带着笔和纸上课,并在课堂上做大量的板书,带着学生一起深入理解歌词里提到的知识点;至于教学成果的考核,则是通过在课堂上带着学生们“做题”来进行。
贾穗子把这套模式称作对高中教育方法的模仿,在她看来,自己只是根据大学学科特点做了些调整,将重点放到激发学生主动性上,“如果学生是被动学习,就会有抵触心理,在不点名的情况下让学生拿纸笔来跟我一起学,我们一起共同完成课题,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这点很重要。”
至于为什么选择说唱这种载体,贾穗子坦言更多是基于学生们的爱好。实际上,她平时偏好以民歌为主的音乐,很少主动接触说唱类音乐。为了能够创作出学生们喜欢的歌曲,零基础的她专门学了很久。
说唱的技能,也被投入到了招生工作中。3月7日,贾穗子发布了一条短视频“工科女”,以说唱的形式介绍了自己在内的工科女性科技工作者的生活状态,希望有学生了解她并报考她的硕博。这条视频被不少学生点赞。
伴随着关注,也有质疑的声音出现,认为她“不务正业”,想通过短视频“当网红”。对此,贾穗子表示,自己只是希望通过这些新颖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辅助自己做好教学。至于网上的评价和质疑,她“并不会很在乎”。
现在,为了取材和培养“乐感”,贾穗子的播放列表里也多了不少说唱歌曲,普遍节奏都没那么快。她笑着说,节奏特别快的自己“听不了”,“主要还是听一些简单的说唱”。
贾穗子说,音乐是她最主要的消遣方式。在科研之余,要顾及家庭,还要投注到自己感兴趣的乡村建设议题中去,实在没有余裕去发展更多“爱好”。
02
向来处去
对乡村建设的关注,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贾穗子的成长经历。她自己就是走出大山的孩子,对乡村有着天然的亲近,但另一方面,她也主动选择了这份责任。
2008年汶川地震时,大四的贾穗子面临着报考硕士,她选择了防灾减灾的研究方向,希望能用自己的力量做出一些改变。2012年前往张家口杨窑村,是贾穗子正式开始将所学付诸实际的一个节点。当时,她受邀前往当地为村民普及绿色乡村的理念、提出危险加固。
▲贾穗子在杨窑村走访
普及并不算顺利,当地人世代住着砌体结构的房屋,对这些理念充满抗拒。贾穗子回忆,自己跟着县政府的工作人员一家家做工作,“对他们来说,老房子就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遗产’,不能动。”最终,村民们在她和当地政府反复解释、劝说下接受了危险加固的提议,一栋栋被岁月侵蚀的老房子被除去安全隐患。
2015年,贾穗子再次回到张家口,跟着导师团队前往小蒜沟进行绿色村房技术的成果应用。相比起过去的乡村建筑,这些轻钢结构的绿色村房在结构强度、隔热保温能力上都有明显的提高,防震能力达到九度。另外,由于采取预制装配的工艺,在建筑所需的成本和人力上也优势明显,一栋两层的小楼,整体造价只要20万元左右,看起来像一座座漂亮的“小别墅”。
从那时起,贾穗子一直关注着乡村建设议题,几乎每年都要到全国各地的乡村地区考察、参与项目,走的地方多了,她越发感到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性。在不少乡村,由于村民缺乏建筑、力学方面的知识,房屋改建时并不注意结构的安全性,有的甚至直接在原有房屋上搭建二层、三层。
除了小蒜沟,贾穗子还参与了云南、福建等的乡村建筑改造项目,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她发现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加入到关注乡村建筑的队伍中,“这是一个趋势,也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每一年,贾穗子都要参加相关议题的学术论坛,平时有教学工作的压力,自己的科研和各类项目几乎挤满了她的“休息日”,“比如过年的时候,都在忙着做项目,不然马上又要开学了,教学的时候不能分心。”
03
象牙塔里的青年女性
和贾穗子同窗过,也是多年朋友的李女士评价,她“太朴素了”,“一直就待在象牙塔里,平常都在搞学术,街都不逛,好像衣服也不怎么买。”
对朋友的评价,贾穗子解释,自己并不是不喜欢逛街,只是没有时间。至于穿着打扮,从她的角度来看“没那么必要”,“有时候一熬夜就是一周,人睡觉机器不能停,醒来继续看结果,就算穿一件漂亮衣服,第二天也变成‘泡菜’了”。
贾穗子现在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岩土工程和装配式组合结构两个领域,最近还在尝试涉及ai的跨学科应用,都是标准的工科类课题。她回忆,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对土木产生了兴趣。在老家村子里,最喜欢和伙伴们一起玩泥巴,捏出一座座想象中的房子、桥梁,“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贾穗子做墙体实验
真的步入土木专业后,攻克技术难题给了她许多成就感。以岩土工程领域为例,贾穗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矿体采空区、坝体隧道的结构、工程方面,这些研究成果会转化为对采空矿体的注浆加固,以及对隧道损伤变形后的维护和修理,成为公共安全的一道道保护屏障。
成就感也伴随着付出和辛劳。无论采空矿体还是受损的隧道,都需要前往实地进行测量、探查,用土木专业的行话说,就是“出野”。“出野”不仅条件艰苦,还经常会遇上突发事件,危险无法避免,贾穗子说自己已经习惯了,“再危险的工作也要有人去做,对我们科研工作者来说,更注重的是把问题解决,个人的人身安全只能放在第二位。”
作为工科方面的女性青年科研工作者,贾穗子也曾感受过来自性别的压力,譬如博士期间,她就不止一次听过“工科女不好找对象”的说法。在科研竞争上,她认为女性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比如婚姻、生育、家庭,男性科研工作者有更多的精力解决科研问题,女性就需要去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
好在,社会、学界对于这个问题都有所重视。据贾穗子介绍,她所在的学科领域有不少基金在申请条件上给了女性年龄限制上的适当放宽,另外,学校也会对女性教职工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在采访的最后,贾穗子建议数学和力学好的女性,都可以考虑投身工科的研究。在她看来,更多女性投身科研符合时代和学术发展的需要,“很多人想到土木工程就是在工地上,这并不准确,我们现在更讲究智能化,基于数学、软件的基础上去编程、做芯片,女性能更细心地做这件事,完善我们的科研。”
红星新闻记者 周炜皓
编辑 张莉 责编 邓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