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食物界的顶流是谁?
恐怕非排骨年糕莫属。
随着电视剧《繁花》爆火,剧中出现的一些小吃也一时风头无两。胡歌饰演的宝总与唐嫣饰演的汪明珠(“宝珠”cp)谈生意必吃的排骨年糕,近日在外卖平台搜索量暴涨670%,外卖订单量环比上周暴涨237%,一时间成为热门之选。
为什么《繁花》里,两人谈生意时总要吃排骨年糕?是真的好吃,还是有其他深刻含义?
图源:微博@繁花blossomsshanghai
《繁花》中,上海美食千千万,但只有排骨年糕是汪小姐的最爱,也是她和宝总见面时的标配。宝总喜欢吃年糕,汪小姐就吃排骨,两人配合默契。
图源:视频截图
在美食云集的上海,为什么汪小姐和宝总谈生意不吃山珍海味,而是选择了排骨年糕呢?
一个主要原因是,这契合当时的社会情况。
排骨年糕是老上海传统小吃之一,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流行美食,而《繁花》的故事背景设定恰好在20世纪80、90年代。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好吃不贵的排骨年糕饱受市民欢迎,好评如潮。
剧里汪小姐和宝总吃的那家店,原型是始创于1921年的老字号“鲜得来”(上海话非常鲜美的意思),它也是上海最出名的排骨年糕店。一开始,创始人何世德经营了一个卖西点的小摊。但西点不太符合上海人的传统口味,何世德就改卖排骨年糕和烘鱿鱼。生意越发兴隆,还收获了“排骨年糕大王”的美称。
1980年,《解放日报》就有过对“鲜得来”排骨年糕的报道。鲜得来的排骨年糕1986年获上海市优质产品,1994年获“上海名特小吃”,一直是上海人的“心头好”。
1980年的《解放日报》对排骨年糕的报道
而小小的排骨年糕店,也给足了汪小姐和宝总相处时的“氛围感”。
剧中的排骨年糕店看上去和“高端大气上档次”不沾边,店里总是顾客颇多、人来人往,装潢也略显老气陈旧,色调总是偏暗的,偶有灯光也是暖色调,自带暧昧色彩。
而宝总和汪小姐之间的感情也是复杂又微妙,像伙伴,像知己,也像情侣——得知宝总有危险时,汪小姐用所有积蓄买下新车,一路狂飙去救他;新年将至,宝总向汪小姐发出了一起吃饭的邀约,用网友的话来说,如果不喜欢,谁愿意和自己生意上的合作伙伴一起跨年啊!
对于这样的关系而言,相比在正经的餐厅或者敞亮的办公室谈生意,还是一方小小的、温馨的排骨年糕店更适合。
图源:视频截图
排骨年糕这道菜,二者缺一不可,排骨的做法大致分为面拖派和面包糠派。比手掌还要大些的猪大排用秘制调料腌渍,然后炸制金黄酥脆,鲜美多汁。年糕分炸过的和没炸过的,炸过的外皮酥脆,没炸过的软糯可口。两者搭配相得益彰,再淋上酱汁,香气四溢。
这似乎也是一个隐喻,汪小姐和宝总就是这样在生意上相互帮助,不离不弃,但在私人感情方面则不然。正如排骨年糕虽是一道好菜,两者放在一起相得益彰,但各自都能独立存在。
或许两人共度新年时,背景音乐《友谊地久天长》更接近感情真相。
最后,宝总为汪小姐点她爱吃的排骨年糕,也是一种“投其所好”:宝总吃年糕,汪小姐吃排骨。
宝总白手起家、逐渐发迹,汪小姐是他生意场上的一大助力。宝总一开始是个创业新人,手上没有什么大单子,也没有什么名气。他的师傅爷叔,则介绍宝总去找汪小姐。因为爷叔知道汪小姐的为人,确认汪小姐会帮助宝总。后来,汪小姐确实帮宝总拿下不少单子。
图源:视频截图
把汪小姐哄开心了,还怕生意谈不成吗?
爱情,是“吃”出来的
《繁花》中,跨年时,宝总则约汪小姐在和平饭店吃饭;数年如一日地在排骨年糕店边吃边聊生意,渐渐暗生情愫。
汪小姐后来创业,成为宝总的竞争对手,爷叔对宝总说:“你现在又多了汪小姐这个对手了,你现在是四面楚歌,一分也不可以让的”。但宝总回答:“对我来说,排骨年糕从来都不是生意。”
可以说,他们每次吃饭时“谈”的不仅是生意,更有“谈情说爱”的成分在。
图源:视频截图
为什么人们总在餐厅“谈情说爱”?
首先,和亲密的人共享食物,会让人感到分外开心。
2019年,伯明翰大学心理学系的研究人员研究指出,这种喜悦的感觉可能是源于返祖现象。
人类的祖先靠捕猎、采集来获取食物,为了预防食物短缺,他们形成了在部落中共享食物的习惯。一起享受劳动成果会让人们感到自豪、喜悦和满足,这种生存机制一直延续至今。
其次,一起吃饭能够有效加强社会联系。
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校园还是职场中,当我们想对他人表达感谢或者喜爱时,常常会给对方带零食吃,大家一起分享。有来有往,大家会更加亲密。伯明翰的研究人员分析认为,人们会把共享食物这种行为与对方对自己的赞美和认可建立联系。在共餐的过程中,彼此“越看越顺眼”,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会慢慢加深。
在《繁花》中,汪小姐去灯红酒绿的黄河路时,宝总叮嘱她“别乱吃东西,早点回家”,是关心,或许也是也怕汪小姐和别人“吃出感情”。
图源:视频截图
心理学教授理查森指出,如果女生在点餐的过程中,选择价格昂贵的策略,就等于间接地否定了男生的魅力。也就是说,如果女生一味点昂贵的菜,说明男生对她没有什么吸引力,她可能根本就不喜欢对方。
菜上桌后,别忘了观察对方爱吃什么。
美国“嗅觉味觉治疗与研究基金会”负责人,《你是哪种食物性格》一书的作者亚伦·赫希博士,针对人们选择的食物与性格的关系,进行了25年的研究。他首次提出了食物性格这一概念,强调一个人的食物偏好决定了他的性格特点。
比如爱吃酸的人往往不善交际,爱吃甜的人乐观积极,爱吃辣的人热情果断、脾气火暴,喜欢另类口味的人心思缜密、独来独往。
《繁花》中三个女性角色她们爱吃的美食,正暗示着她们的性格。
精明能干的老板娘玲子,渴望一个家,她最喜欢约宝总吃家常的泡饭腐乳;汪小姐爱完美搭配在一起的排骨年糕,而她也正愿意和宝总共同奋进,以及发展感情;爽利又神秘的李李,则喜欢带着雾气的热气羊肉。
图源:微博@繁花blossomsshanghai
约会对象的饭量大小,也有大学问。
为了向陌生人传达积极的印象,人们常常会选择少量进食来博取对方的好感。美国马里兰的心理学研究人员在1979年的研究中发现,如果女性对和自己共餐的男性动心,为了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约会时食量会减少18%。而在不心动的男性面前,女性的⻝量与平时无异。
当然,如果女方吃得少,也可能是因为她意不在此,“另有所图”。《繁花》中,拍摄宝总和李李(辛芷蕾饰演)吃热气羊肉的戏份时,埋头苦吃的辛芷蕾很快被王家卫阻止,只允许她用筷子蘸一点点麻酱吃:“吃饭不是你的目的,你是来谈生意的,要优雅。”
原本大口吃肉的辛芷蕾
当然,“若是对对方心动则可能吃得少”的规律,只适用于处于试探阶段的男女。若是已经相处了一阵子,反而是食量大和感情好能划上等号了。
1990年,佐治亚州立大学的心理学研究人员发现,人们与熟悉的人共餐时,会比单独进食多吃下29%的食物。伯明翰的研究人员指出,当我们与非常亲密的人(比如爱人、朋友、家人)共餐时,食量会比单独进餐时增加48%。
如果约会时,你发现对方已经能放心地大快朵颐,说明你在他心目中已经是足够熟悉和亲密的人。剧中,汪小姐和宝总一起吃早饭时,就是大口吃着粢饭团,腮帮子鼓得像个仓鼠,丝毫不在乎自己的形象,说明宝总对她而言已不算“外人”了。
图源:视频截图
《繁花》中,宝总最终对同汪小姐这段关系的态度,也可以从吃饭上看出来。
汪小姐让爷叔带话宝总,晚上八点半在排骨年糕等宝总,在27号外贸公司和宝总之间她要做出一个选择。但宝总宁愿在别处打一晚上的牌,都没有赴约。排骨年糕还能再点,那个曾经一起吃排骨年糕的人却离开了。
虽然两人此后依然有联系,宝总还在生意上帮汪小姐,但论及是否会真的在一起,借用剧中台词回答:
终究,还是排骨是排骨,年糕是年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