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篇影评, 我决定去看《少年的你》, 立刻! 马上!

电影快讯 1918℃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此文仅记录我眼中的小北、陈念、《少年的你》——

清夜无尘moon

题记:

青春是绚丽的诗

有如画如歌的赞美

也有黯然神伤的讽刺

青春是拔节的痛

有敢于担当的热血

也有不问代价的莽撞

一朵笑照亮了谁的不堪回首

一滴泪温暖了谁的殷殷希望

夜再长,天总会亮

破晓前的无际雾色,就是你问的“成长”。

看完这篇影评, 我决定去看《少年的你》, 立刻! 马上! - 陆剧吧

电影《少年的你》,首映日连看三场。

其实最开始接触到这部影片的相关介绍时,直觉反应是强大的吸引力中带着一些些抗拒,从题材描述到官方放出的部分片花,都有种特别锋利的现实感,直击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痛感强烈。很担心影片的细节表现太过直接而难以承受,毕竟日常连相关的文字版新闻都不忍阅读,所以直到坐在影院里的那一刻,心都是忐忑的。

PART1---整体观感

故事的讲述从女主陈念切入,一段此刻当下,链接曾经回忆,从而引出诸多场景、角色,循序渐进着展开故事脉络。影片节奏很好,全程2个多小时完全没有拖沓注水的部分,除贯穿全剧的男女主角之外,随着剧情发展,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配角亮点带来新的情感冲击,让观者丝毫没有倦怠晃神的机会。

预告片中那些锋利的部分依然存在,但整体表现方式比想象中高明许多,该有的发人深省的重击一点不少,在画面呈现上却相对弱化了常见的视觉刺激手段,而更重视演员的神态语言和肢体语言,让观众感同身受的同时不会产生畏惧和排斥。非常欣赏这种表现方式,共鸣的前提是走心,当视觉刺激太过强烈时,心是半封闭状态的,很容易顾此失彼。最有效的“代入感”不是“让我直白看到你有多痛”而是“我切实感受到了若那是我有多痛”,不刻意却有力量,《少年的你》做到了。所以观影前的情绪担心完全没有发生,是一个女性观影者能承受的常规标准。

故事的实线基调是冷色的。校园欺凌、原生家庭、责任义务、成长代价,每个维度单独拿出来都是沉重的、阴郁的、引发思考的。它激烈又虐心,一层层剥开的伤口里,血淋淋的是题材的现实和立意的深刻。这是一部看过之后会让人回味许久的作品,可以对号入座在里面找到不同阶段的自己以及身边人。它是“活着”的故事,有厚重的生命力和强烈的感染力。

故事的虚线演绎是暖色的。少年人的彼此守护、成年人尚未完全消失的柔软、暴雨中恬静绽放的小雏菊、与伤痛和解之后泪中带笑的放下与释然。因为这些暖色的虚线陪伴,原本的苦难似乎也不那么难熬,沉重里有温暖。在爱中受的伤,需要用爱去治愈,对角色如此,对观影人亦如此。很喜欢故事的结尾虚虚实实留白了空间,它升华在每个观影人的理解和想象里,余音绕梁得很高级。

看完这篇影评, 我决定去看《少年的你》, 立刻! 马上! - 陆剧吧

PART2---男女主角

故事的背景时间线是高考期间,女主陈念是即将走上考场的高三学生。谁的人生经历里没有一场终生难忘的高考,课桌上高高堆起的课本试卷,校园里熙熙攘攘的校服身影,数学公式、英语听力、青春痘、毕业照,它深刻到若干年过去了,梦里依然会为考场上解不出题目而惊醒。所有这些,在剧中情景重现,几乎从一开始,就很容易在陈念的角色中代入自己。

前面讲的故事的实线基调基本都落在陈念身上。亲情里的无奈与遗憾、友情里的信任与背叛、少年世界的天真、成人世界的模糊,这些故事动线都围绕她展开,她是情节的推进者。人性的阴影面给和她相关的许多情境填满度日如年的窒息感,她的故事是未知的,由她引发的观影情绪是滔天巨浪式的,轰轰烈烈而来。

男主小北与之相反,一出场的身份设定就是明确的,街头小混混,身世经历轻描淡写带过,他让观影人毫无悬念,可就在你自信的以为可以猜到所有他解决问题的方式时,剧本呈现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反转。剧情中小北是陈念的跟随者,他的角色命运是被动式的也是奉献式的,他没有落于实处的主动经营,承担了绝大部分虚线的丰富与着色。

单看这两个角色设定,也许并不新鲜,这个剧的巧妙之处,在于角色间的矛盾与交互。

陈念本应该是希望的化身,品学兼优,只待高考金榜题名。就如剧中反复提到的“就要熬出头了”,离命运的转换可见的只剩短短一个月时间。但就这样一个本应该对未来充满想象的角色在剧中承担的是全部的绝望,沉重的让人喘不过气。

而小北,一个已知没有未来的人,却是那个拯救者,用属于他自己的办法撑起微小却唯一的希望。而这个原本应该是“绝望”的角色,贡献了剧中绝大部分的柔软和温度。每次他出现都有明亮感,他是陈念的无际尘埃里开出的那朵花,鲜活得生机勃勃。

陈念的所有露出表现是怯懦的自卑的,但她骨子里是有自信的,她坚信考上最好的大学就可以拥有不一样的人生。小北的所有露出表现是不羁的玩世不恭的,但他骨子里是自卑的,坚持让陈念走在前他跟在后,帽子遮脸总习惯站在暗处。

会为陈念既定的命运惋惜,如果换一种人生际遇,她本应该拥有完全不同的生活。所以她承受的所有暴力都仿佛砸在我自己身上,一种想问天问地的强烈不甘。而对于小北实际生活中的苦难,其实痛感没有那么重,因为是有心理准备的,就好像他自己口中的那句“习惯了”,但他所有在泥沼里依然拥有的爱与善良,却于平静中让人痛彻心扉,剧中他每一次微笑,都让人眼眶温热,有些时候,快乐比疼痛更伤。

最初看影片资料时,宣传语中有一句“仰望,就有希望”,其实不太懂“希望”何在,就如当时同样不懂一部这样题材的影片,英文名却叫《Betterdays》。

看完第一遍依然困惑,因为它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皆大欢喜的结局。第二遍结束开始理解,关于“希望”与“美好”的感知,最敏感细腻的触觉其实发生在“需要”与“被需要”的过程里,和圆满毫无关系。

从始至终,男女主角都是互为希望的。

小北是陈念现实中的希望。护她安全、慰她惶恐、暖她悲凉,是她在已经失控的环境里继续活下去的救命稻草。“你能保护我吗”,是她绝望中仅存的希望。

陈念是小北想象中的希望。他已然放弃的人生里,因为陈念的出现,拥有了一份使命和意义。他认定自己不会有未来,但如果他保护了一个有未来的人,那她“保护世界”的愿景里也有了属于他的一份,所以“只有你赢了,我才不算输”。

最后,他们的希望合二为一,互为救赎。“走出去”,“哪怕走出去一个也可以”,所以接受审讯时那般互相信任、坚定不移。那份强烈的信念感是超越所有已知情感的,是可以交换命运的不分彼此,也是共同对抗世界的相依为命。

也只有绝望中的希望,才是感触最深刻的Betterdays。

看完这篇影评, 我决定去看《少年的你》, 立刻! 马上! - 陆剧吧

PART3---关于演员

前面写过,女主的角色非常有代入感,周冬雨的表演功不可没。影片中有大量陈念的特写镜头,不同情境中,眼神中的脆弱、惊恐、倔强、无助,每一个细微差别都精准又清晰。更难得的是那种融入角色的真实感,她穿校服坐在教室中,她背书包走在校园中,她就是那个单薄单纯的高三女生,希望和毁灭交替在她的笑容和泪水里,影后实至名归。

最难忘的是她和郑警官的一场戏。那是整部剧中,陈念情绪爆发的顶点,这个角色所有的愤怒、失望、不甘在那个瞬间释放的淋漓尽致。那一段的周冬雨强大到似乎围绕着陈念的种种激烈情绪破屏而出,“输”带给她的毁灭,呈现出立体的残忍。

千玺的小北,非常多的惊喜。因为是他的第一部电影作品,所以观看时没有任何心理预期和准备,所有的感知都是临场突发式的。周冬雨给出多少大场景中让人颤栗的冷,千玺就给出了多少小细节里让人安慰的暖,看到最深处,自己仿佛就是陈念,盼望着小北的每一次出现,盼望着他给与的保护和拯救。小北是这部剧最大的情绪缓冲,安全感源于他、信任感源于他、那些痛而不伤的柔软和温暖也源于他。而千玺,让小北人格魅力里的一切那么具象又美好。调戏时的轻佻、愤怒时的咆哮、退让时的隐忍、深情时的温柔。从声音语气到眼神表情再到干净利落的肢体动作,他散发的气场仿佛是一个巨大的按摩室,是痛过后的慰藉、是破碎前的托底,特别动人。

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讲述自己母亲那一段,非常虐心的身世只给出轻描淡写的言语交代,情绪上的浓墨重彩都要通过神情来演绎。那一段几乎都是大特写,千玺的脸布满整张屏幕,眼睛里流露出的哀伤和孤独,有种让人近乎窒息的痛。那一刻的“脆弱”对小北这个角色有着画龙点睛的意义,他生动地活了,活在每一个观影人的心里。

还有探监那段两个人的对手戏,没有一个字,只有神态表情的交互。小北看到陈念第一眼,一个不易察觉的蹙眉,眼睛里一闪而过的痛苦犹如利剑扎心,转瞬又换成微笑表情,那个眼神的层次感非常丰富。而后,对视,带着笑的哭,含着泪的笑,颤抖的嘴唇,抽动的嘴角,传递出太多比语言更珍贵的情绪细节,非常走心。

PART4---一些其他

少年少女的陪伴故事,自然少不了情感相关。喜欢电影里的表达方式,落笔很轻,细碎的温馨情景中交叠着不那么温馨的残酷画面,让情感不会跳脱于故事之外。粉红色的灯罩、对视的微笑、飞驰着的摩托车上的拥抱,仿佛苦涩里的一块块蜜糖,恰到好处的甜,恰如其分的鲜亮。最爱天桥那一场,再辛苦的人生也有梦想的权利,那一刻的幸福,支撑起继续向前走的力量。

电影的配乐很细腻,大批学生涌入高考考场那个瞬间的音效处理,看三次,每次都是浑身鸡皮疙瘩,仿佛血液都凝固了的压抑感。

影片中有许多关于大人和少年的对比式语言,涉及剧透就不一一列举。校园欺凌所折射的教育问题,本质上是成人世界与少年世界的沟通断层。就如同负责案件的警官不理解小北和陈念的选择,小北和陈念也不信任成人世界里解决问题的方法。分开审讯时大人眼中的荒唐和漏洞百出,却是少年世界里自我保护以及互相保护的信念与坚持。影片结束时,关于校园欺凌的文字与旁白给与了整个故事最大的宽慰,愿所有的陈念和小北,都能自由快乐地生活在阳光里,遇光明之人,行光明之事,拥抱爱、拥有希望,好好成长。

最后,浅浅几句话,写给我的偶像易烊千玺。

两个夏季的等待,终于和小北相见,首映日连看三场后的数千字观后感,思前想后没有着笔于太多的你。

其实内心沉淀着许多和你有关的情绪:

有感谢。感谢你让千玺归零,将小北唤醒,这朴素又踏实的人生交换,让角色格外真诚。

有感动。感动你全无偶像包袱,真实地在小北的痛和伤里走一遭,带领我们浸入式地感知他残缺人生里那一抹萤火的光亮。

有感慨。感慨你每一次掷地有声的惊喜背后,是怎样不为人知的付出和努力,辛苦着你的辛苦,骄傲着你的骄傲。

甚至也有难得放肆的玩笑,如果真有这么帅这么好的小北,即便是个小混混,也义无反顾地嫁了。

可是,依然没有这般落笔。

对于你的第一部电影作品、第一部担当男主角的电影作品,

聚焦于剧,认真分享对于故事的理解,是我能给与的对你工作成果的最大尊重;

让“作品大于个人,角色大于本人”,是我能给与的对“演员易烊千玺”的最好肯定。

当我真的这样去体验和感受了,深深觉得,当你的“作品粉”特别特别幸福。

祝《少年的你》票房口碑双丰收,祝演员易烊千玺再出佳作再攀高峰。

不算尾声的尾声:

“青春”和“成长”是太过雀跃鲜活的词语,在已然习惯冷静和理智的成人语言体系里,它们的气质那般格格不入,但我们又都切切实实地经历过那些雀跃与鲜活。影片里,陈念说“从来没有一节课教会我们如何变成大人”,不记得那个年纪的我是否也曾经这般发问过。

也许它真的就是一个闭着眼睛跳水的过程,从战战兢兢到波澜不惊,那些磨砺过的所有疼痛,就是你的、我的、我们的成长。

标签: 电影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