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探大战》自上映以来一直争议不断,夸好的认为其承袭了港片癫狂的特质,喷的则认为其场面浮夸,毫无逻辑。
因为某些原因我是最近才看了这部《神探大战》,我觉得蛮可惜的,韦家辉依旧是银河那个最顶尖的编剧,但是作为导演,明显是力不从心的,在诸多方面都显得导演功力欠缺。
而演员方面,作为最终BOSS的林峯尽力了,纯是业务能力有限,请大家试想一下全盛时期的吴镇宇或者张学友来演这个角色会是怎样的体验?其实,这样不露痕迹的关键角色交给刘青云,充满表现力的‘神探’交给林峯大约是一个更好的解法。
我向来的观点皆是一个悬疑电影反派决定上限。
《神探大战》的尺度其实已经很顶了,都是港岛名案,写实程度也已经做到了当下尺度的极限了,多一点点估计都难以上映。
总体来说,《神探大战》基本上反映了香港电影目前所有的困局——新一代的导演 缺乏,演员青黄不接断层严重,拍摄内容尺度上的迷惘,似乎一直以锐意创新,搏命进取的香港电影,也看见了自己的极限,也许就像电影里说的那样“我们只是探,不是神”,属于香港的电影神话,已经看到了最终篇章。
——————剧透分割线,看完了片子在看下面的解析————————
·好编剧不是好导演
导演的作用在哪里,我们从《神探大战》可见端倪。
全剧情简单正向时间线梳理
方:被兄、母虐待>杀母、杀兄(伪装意外)>屠夫连环杀女,因意外爱上了自己最后的猎物>装正常人在警队立奇功,二重人格建立>策划银行抢劫>魔警案发作(但动机不纯)>建立神探复仇组>复仇冤假错案>与李俊斗智斗勇,迎来大结局。
李:杀妻=轮船案>魔警案>成神经病被关>天桥写案件(被利用)>神探复仇组系列案件>与方斗智斗勇。
李第一次看见恶魔,我猜大概是杀妻之前,他内心某种邪恶因为那惨烈的现场被释放,杀妻,疯了。
第二次还是船上,还是那么多尸体,有了第二目击,心中释然,克制住了,其实也是因为无人可杀了,之前一念成了疯魔,现在一念回归凡人。
所以才有了最后一句:我们只是探,不是神。
最后看着镜子里的倒影,其实这两个人就是双位一体,没明说的是:都会家暴,不然不会一摸就知道阿Sa被怎么虐待过,都有隐秘的冤案,一念成神一念成魔,神魔本一体,嗯,又是一个小丑+蝙蝠侠的螺旋结构剧本,只是没有拍出那个水平。
编剧写出好故事,导演将其用正确方法呈现,这种呈现包括了故事的理解,画面的掌控,角色的讲述,立意的表达。
本来,《神探大战》的故事非常好,逻辑链也非常通畅,内涵表达也非常清晰。却在画面呈现,叙事铺陈,镜头语言上翻了大车,最终导致,爱看的观众惋惜,不爱看的观众怒喷。
如果这个故事看纯文本,我相信每个人都会觉得毛骨悚然,且很精彩刺激。
按照叙事来说,本应该是双线叙事,明线是港岛悬案的推进与重启,暗线是一个BOSS带领组织的暗中执行,最后双线汇总,进行大决战。
这样的叙事,电影里最典型,也是最强的案例,是《七宗罪》,明线是双探调查,暗线是罪犯执行,两条线同步推进,最后合并。
而剧集则是《真探》,《真探》的结构和《神探大战》最相似, 都是神经质侦探+冷案重启的设置,双线叙事,合并揭秘。并且,主题也在说:当你与怪物战斗,当心自己也变成怪物,《真探》中LUST不也一直被邪教选中希望他成为天选之子吗?
而韦家辉在表现故事的时候,明线缺乏‘探’表达的思考,暗线就直接没有交代,BOSS最后的出现显得很突兀,真心就一点铺垫都没有,完全没有‘执行人’和‘操刀人’的展现,直到影片过半才有了刘青云顿悟自己被设计的感悟,最后女儿一句:“我作证,他是我大佬”看的人头皮发麻,一点没有惊喜的感觉,只有一种强行圆的观感。
为了叙事的推进,韦家辉牺牲了表现的逻辑,诸如大肚女超人,人体描边枪法等超越认知的设定,结果叙事也没有做的很好,为了商业场面做的牺牲就结果来看实在是不值得,老老实实的复刻《神探》的探案路线不是很好吗?
题材足够让其完成‘调查’与‘侦破’的环节,最终却落得动作场面搞笑和侦探行为不过瘾的窘迫,真是两手抓两手空。
大胆想象一下,这个电影如果给大卫芬奇来拍,或者维伦纽瓦来拍,会是怎样的光景;香港的话,杜琪峰、陈可辛我认为都能拍的比这个强;大陆导演,忻钰坤和文牧野都很适合。
上述的导演们,同拍一个剧本估计效果都能比现在好上一大截。
好编剧用不好一般的演员
不管粉丝承不承认,林峯在本片的角色塑造上,是非常的一般的,韦家辉导演甚至都不愿意给他更多的诠释空间。一句话,方是个高智商非常猛和全能的变态,真的不是说神精病啊!
全片林峯的表情就只有:正义的耍帅和邪魅的耍帅。
多一点的心理戏都不能给,他并不能完成像是刘青云那样角色瞬间转换的表演,也接不住一个精神病的情绪转折。
本来审问李俊一场戏,算是全片主角BOSS的初次对垒,我们可以看看林峯的表现,都是面无表情或者夸张的表情,没有一丝细腻的呈现(后面也是如此)。
(这里爆发就很让人费解……你一个精于算计的变态,炸出这个表情是几个意思……)
(来给大家看两个面无表情的变态正确示范,虽然有点欺负人……)
反派决定一个电影的上限和成色,明显林峯是不够格的,吴镇宇来可能这个戏会好看很多,毕竟角色有信服力。
哎,当年从赵盘到嬴政过度的顺畅自然且黑化的非常溜,现在连这点演技都不会,唏嘘啊。年轻的朋友如果觉得林峯这就是演技了,麻烦还请参考一下寻秦记的赵盘-嬴政,那才是林峯顶尖演技的表现。
阿Sa就不说了,唱歌的美女我们不要求太多了,但凡换个正常点演员,不花瓶的那种,角色的呈现也说得过去,唯一演对的就是可怜巴巴的状态了,其他的,之所以给大家女超人的违和感,就是因为形象太柔弱,你看看这:
货船生孩子,高楼坠下不难产是不是就多了很多信服力?宋佳来演,信服力上一个台阶,如果换成吴镇宇配陈数,那……
至于大家对于李若彤的诟病,角色人设就摆在这边,你让谁来演也就是这股憨批劲儿,基本上等于沙僧的设定,纯工具人。(随便整个剧照都是虚焦,你可想而知这个角色多边缘……)
女儿和复仇组都设立的挺好的,没他们这片子指不定难看到哪个地步呢。
演员不太行,人物成长线就不明晰,本来如果方这个角色能立住,阿Sa这个觉得能立住的话,三方最后都有成长的,看起来故事也舒服很多,可惜了,立住的只有李俊一角。
尺度
也许是能做的最大尺度了,毕竟故事没有发生在圣土,你英伦恶土上有个杀人煮人的冤案都很寻常嘛,拍,可以拍!但是你要掌握番茄酱的用量。
你可以讨论家暴,但是你只能说是有变态,不能说是……
你可以讲阴谋,但只能是英伦时期的事情,不能说是……
嗯,英伦的事情,冤假错很多,得有个大佬来纠正不是?可以可以,整!
于是有了我们眼睛看到的尺度,实属不易,这些事如果发生在圣土,你从剧本开始就已经毙了。
所以还是感谢英伦的,没有他们那几年,我们在现在基本看不见这片了。
有口难言的香港困局
97到如今也25年了,四分之一个世纪过去了,香港电影走向了一个更加无奈的困局——没有新演员,没有新导演,没有新巨头。
就连新锐编剧都开始致敬自己了,香港电影还有什么奔头?
经济的发达的集中体现就是文化产业的发达,而香港,已经没有什么热钱再进入影视圈,就目前的作品情况来看,甚至比2000年段时间更糟糕。
但是,随着陈可辛润出来的第一枪,我相信他们还是会找到解决办法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许双周一成的辉煌时代一去不返,我仍旧相信香港的电影人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
他们曾经擅长表现小格局下的大冲突,后来也想尝试大格局下的大冲突,失败(《赤道》),现在看香港电影大有回归的态势,唯一解决不了的是演员,再没有新人,等这一批演员再来一点,票房就真的没人来撑了。
当然,没有新演员是全球化的问题,君不见好莱坞也还在用着皮特、唐尼这些老帮菜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