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老报纸代表着什么?通过它,你能够详尽地看到那天发生的大小事,天气的情况、股票的行情甚至当时的影像,薄薄的纸页记录着历史上的今天。
位于济南高新区的一栋写字楼里,近600平方米的区域被李国荣改造成了几间“报纸仓库”,数百万份来自全国各地的老报纸收藏于此,分门别类地安置在架子上。在这,她几乎能帮助每一个人找到自己出生那天的报纸,泛黄的纸张被精心地包装好,带着令人穿越时空般的“魔力”,化身“生日报”,送到日期“当事人”的手中。原本因时效而有价值的报纸,此刻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老报纸变身“生日报”感受生命之初
走进李国荣的“报纸仓库”,故纸的气息扑面而来,浓浓的油墨香气令人仿佛置身图书馆。只是这里放着的并不是图书,而是一份份时间跨度近百年的老报纸。库房中的书架多达几十个,数百万份被特制的硬纸壳包裹起来的老报纸安置其中。这些报纸来自全国各地,有全国性报纸,也有记录着社会民生的地方都市报,还有《体育报》《大众电影画报》等专业性报纸,都是李国荣一份一份不断从各处收回来的。
下午2点钟,“报纸仓库”尽头那一间的过道里,以满载老报纸的书架为背景,李国荣的“生日报”带货直播准时开始了。直播间里不断有网友在评论区发出所需老报纸的详细日期信息,61岁的李国荣则语速极快地回应着每一个日期是否有货,俨然已是个成熟的带货主播。
所谓“生日报”,就是人们出生当天国家出版印刷发行的报纸。李国荣觉得,出生这一天对每个人来说都很特别,“虽然你可能没有记忆,但生日报却记录下了一切。通过这份报纸,你能看到你出生那天发生的大事小事,上面还有天气情况、股票行情、航班信息等等内容。”薄薄的纸页穿过岁月而来,带你看到的是生命之初的种种痕迹。
李国荣曾在创业之初送给当时八十多岁的年迈姑姑一份“生日报”,收到报纸的老人家十分欣喜,翻阅着泛黄的纸页,似乎勾起了许多回忆,竟还红了眼眶。那一幕的情形给李国荣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坚定了当时她做“生日报”创业的心,“来我这给家里老人买生日报作纪念的客户不少,那个年代还能留存至今的报纸本就不多,对于爱怀旧的老一辈人来说,能看到一份自己生日那天发行的报纸应该会很有感触。”
1949年国庆报纸卖出2万多元
除了“生日报”,李国荣的老报纸还有很多其他买家,其中一类便是搞研究的学者。李国荣告诉记者,她卖出的最贵的一份报纸,是1949年10月1日的一份党报,这份与新中国同岁的报纸卖出了2万多元的价格,但这其实是这份报纸收回来的成本价。
“它不光是生日报,它还是珍贵的历史资料。那位买家是一名研究党史资料的学者,老先生亲自坐火车来到我这买走了很多记载着党史资料的老报纸,得知他好像是自费购买这些资料之后,我就决定成本价卖给他,想着也能为社会作点贡献。”虽然这仅有一份的报纸很珍贵,但李国荣还是让它去往了更能体现价值的地方。这位学者后来写了一本书,出版之后,还专门给她也寄来了一本。
此外,还有很多人出于纪念意义前来买报。李国荣记得曾有一位天津的顾客,想要找一篇《体育报》上关于他自己的报道,“那个人应该是个足球运动员,六几年的时候报纸上刊登了一篇关于他的报道,还有他的照片,他想找到那份报纸留作纪念。”为了帮这名顾客完成心愿,李国荣和员工一张张连续翻找了几个月的报纸,最终顺利找到了顾客要的那份给他寄了过去。
“可能大家觉得我比较可靠,常常有人来求助我找哪天哪天的报纸,我都会尽力帮忙,遇到一些正能量的需求,我能成本价给的就成本价给了。之前全国各地不是都在建党史纪念馆吗,我这也提供了不少资料。”李国荣的老报纸存量在业内属于比较全的,之前济南有一个报纸收藏协会的人来到她这里,也为她的收藏量表示感叹。
在网络上,看到她的报纸存量如此庞大,也曾有一些质疑的声音询问她卖的是报纸原件还是影印件。对此,李国荣表示,除了20世纪四十年代一些报纸因发行量小留存较少,收集到的是当年国家正式出版社影印的版本以外,其余确实全部是原件。“未经许可私自影印报纸是违法的,我肯定不能做这样的事情。”李国荣向记者展示了一摞20世纪四十年代初期报纸的影印合订本,在报纸的最后一页,人民出版社影印的字样带着岁月的痕迹。
60后理工女的电商创业之路
要说起为何会做“生日报”来创业,时间还要拉回到2004年。43岁的李国荣彼时刚从一家国企下岗,闲不住的她决定自己创业。因为丈夫是学习林业园艺专业的有一些资源,她便尝试做起了鲜花生意。彼时网络购物刚刚兴起,得益于上一份工作曾接触过互联网项目的前期立项工作,李国荣预感未来网络一定会改变人们的生活,“那时候我了解到网购这个形式,就有点心潮澎湃,因为它是一个不落幕的商场啊,你在这里发布一个商品,全世界的人都能知道,跟实体店比肯定是有优势的。”
李国荣的淘宝店很快就开了起来,但受制于鲜花本身的性质,生意一直有些不温不火。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名顾客在她的网店下单鲜花后,又询问她店里是否还有其他新奇的礼物可以送人,李国荣便在网络上搜索相关信息找灵感,这才发现了“生日报”的存在。本就有读报习惯的她尝试为顾客找了一份“生日报”寄过去,“那是一份20世纪70年代的报纸,也挺珍贵的,没过多久我就接到了顾客专门打过来的致谢电话,收到礼物的人很喜欢这份礼物,那时候我就觉得这个东西是受欢迎的,可以试一试。”
从那开始,李国荣的“生日报”生意渐渐开展起来,如何收集到足够多的报纸成了首要难题,“刚开始报纸的存量很小,有些顾客来下单却没有对应的货,只能失望而归,这让我心里也觉得很失落,想着一定要多收集一些老报纸。”
李国荣在网络上发布收集报纸的信息,然后再带着现金去到全国各地一份份地回收。有时去到陌生的城市,还常常会迷路。好在很多能回收老报纸的地方,去上一趟就能建立起联系,再拿货就可以不用来回跑了。从2004年至今,18年间她收集的老报纸粗略估计能达到1000多万份。
报纸的存量慢慢多了起来,如何管理也是个问题。李国荣告诉记者,其实她是个“理工女”,以前是学石油储存自动化专业的,曾在石油公司工作了很长时间,“那时候我参与写过一个进销存的软件程序,所以也尝试给报纸的库存做了一个,这样拿回老报纸的时候做好统计,找的时候就很方便了,你看我以前做过的工作都给我创业帮上了忙。”
步入直播新赛道3个月涨粉9万人
随着报纸的日期越来越齐,生意也越做越大,李国荣的丈夫以及儿子和儿媳,后来都加入到了她的“老报纸”生意中,店里也雇起了工作人员。2022年,抖音带货直播越发红火,在儿子的建议下,李国荣再一次开启对新鲜事物的探索。“了解以后我就发现,短视频这块可能会是下一个风口,我们原先的网店业务也是有些销量增长瓶颈了,不如试试新模式。”
于是,61岁的李国荣进入了新的赛道。从6月29日的第一场带货直播至今,她已经一天不间断地坚持开播了3个多月,再配合发布一些短视频,账号的粉丝从最初的几千已经涨到了现在的9万多人。“一开始不会播,销量也拿过零蛋。现在其实也不算会,人家都是什么321上链接的套路化,我就不行,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礼物,总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一样东西。对李国荣来说,这份和“老报纸”打交道的事业是非常浪漫的,除了谋生,也令她的生命充满意义。每当收到顾客对“老报纸”的好评,她都会有满满的价值感。李国荣相信,报纸本身的时效价值或许已经随着时间流逝,却也随着时间流逝,而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新黄河记者:王瑞琦
编辑:赵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