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云开
昨天重看了《指挥家》,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
短短两个多小时,浓缩了爱情的遗憾、亲情的无奈、友情的挚诚、社会的偏见、追求理想的艰辛、人世间的炎凉悲欣……
比起四年前第一次看,少了些愤愤不平、耿耿于怀,因为残酷即真实,不完美才是人生。
也不再计较剧情铺陈的小凌乱,因为瑕不掩瑜,它给予的启迪和忠告已足够有意义。
01> 燃烧过的生命终会不朽
大作家茨威格写过一句很著名的话:
“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
女主布丽可 (电影开始时,名叫威莉),与贫穷的(养)父母生活在贫民窟,在一家剧场做杂工。
她有一颗热爱音乐的心,还有一个看起来像笑话的梦想:当一名指挥家。
那是一百多年前,女性的地位非常低下,即便当乐手都会处处被歧视,几乎没有正规乐团会聘用女性乐手,遑论当一名女指挥家,指挥一群傲慢的男性演奏家。
她没有任何资源,没有任何支持,除了一腔孤勇。
养父从垃圾堆捡回来一台钢琴,她视如珍宝。上班在剧场偷偷观察、学习,回家也不敢打扰家人、邻居,蒙着布悄悄练习。
为了跟着剧院乐团的演奏练习指挥,她躲在能听到乐声的男厕所练习;
为了看清指挥家的动作,违反剧院不允许工作人员在现场听演出的规定,被剧院开除;
她不敢告诉(养)母丢了工作,无数次碰壁之后,才找到一份钢琴师的工作;
她省吃俭用攒钱,除了交给母亲的生活费,剩下存作学费想上音乐学校,好不容易找到一名指挥教师愿意收她作学生,其实这个禽兽只是想跟她发生婚外情,并非真心想教她学业,只好退学;
她的养母不满于她丢了工作、还妄想上音乐学院,砸毁了她心爱的钢琴,拿走了她存下的所有钱,将她赶出了家门;
......
生活如此艰难,可她怀揣一股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劲儿,在世俗的荆棘中走得头破血流。
她不怕被拒绝,即使拜师被骗过一次,仍然敢于远赴欧洲,找到著名指挥家卡尔·穆克,说服他收下自己,进入了音乐学院。
她抓住一切机会向前辈学习,执著坚毅、不卑不亢,即使住在肮脏的地下室,即使靠领救济餐活下来。
找到了使命的人生,内心有着坚韧的秩序,倔强 “燃烧生命去努力”。
她勇敢自信的样子,又酷又飒。
布丽可一生致力于音乐事业,成功创办了纽约女子乐团,担任多个著名乐团的客座指挥。
尽管电影的结尾残酷地告诉我们,社会的偏见并未因为布丽可的努力而消失,她始终无法担任乐团常驻首席指挥。
可这又怎样呢?
布丽可在她的时代、她的人生,做到了最好。
她忠于自己,没有辜负理想,活出了生命的华彩。
她的生命之光穿越长长的时间,直到今天依然鼓舞着我们,依然令我们心怀敬意。
02> 每个人都有苦衷
刘亮程在《寒风吹彻》中写道: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这世间,繁华富贵有其辛酸,平凡低微有其顺意,各人有各人的明媚,各人有各人的隐晦。
布丽可的养母抢走她的积蓄、毁掉她的钢琴、将她赶出家门,陪伴她的,仅剩一只小皮箱,还有一根在楼道中捡到的小小琴骨。
罗宾收留了走投无路的布丽可。
布丽可轻抚那支散落幸存的琴骨,告诉罗宾:
“那架钢琴总能抚慰我。”
“没有它,我应该早就疯了。”
罗宾回答道:“人人都有要发疯的时候。”
布丽可不可置信:“你也有?”
罗宾笑笑:“意外吧。”
接着又告诉她:“不要太绝望,抖落身上的灰尘,重新再来。”
布丽可不以为然,她说:“你们男人懂什么除尘。”
罗宾温和一笑道:“比你懂,荷兰小丫头。”
布丽可只当罗宾好心安慰她,在她看来,罗宾身份体面,经营着自己的乐团,不该有烦恼,更不会有崩溃疯掉的事情。
其实,我们最后才知道,罗宾是个女生。
身为女性想要搞事业,在那样的社会里寸步难行,她一定经历过许多打击和屈辱,不得已选择女扮男装,以一个男人的身份立足。
她每天穿着束甲(对外宣称腰受过伤),常年锁着自己的卧室,独自一人孤独生活,深藏着作为女性的委屈与艰辛。
有句话说,没有在深夜痛哭过,不足以谈人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衷,在不为人知的深夜,掏出来用泪水冲洗,第二天,仍然要精神抖擞地继续生活。
著名指挥家穆克是布丽可人生的第二个贵人。
布丽可跟着穆克学习之后,迎来了人生第一个重要演出。
那时,她一边为报纸大幅版面批判她不会成功而惴惴不安;一边因为弗兰克结婚的消息备受打击,一蹶不振。几乎无法准备她的指挥首秀。
穆克来到她的住处开导她。
布丽可不为所动:“说起来容易,你是个英雄。”
她的心中,导师穆克功成名就、天之骄子,是站在金字塔上的人。
穆克沉吟道:“我当年在美国的最后一场演出,是被警察带下舞台的,在现场观众震天响的嘘声中退场的。”
他是德国人,拒绝演奏美国国歌,还被关在监狱里长达18个月。
如此狼狈的经历,是布丽可从未曾想到的。
她振作起来了,也许她懂了,所谓的体面洒脱、平静坦然,并非不曾行走于暗夜,不过是他们坚毅地穿过阴霾,终于站在了阳光之下。
作家白落梅说: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人间,没有谁可以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
想起之前的万达女总经理,家庭和睦、孩子乖巧,年仅四十岁出头,就已身居高位,在外人眼中,她是人中龙凤、体面幸福。
她却在自己苦心经营的楼盘自杀了,她的压力太大,不幸钻了牛角尖。可这事发生之前,谁知道她的光鲜之下,藏着多少辛酸苦衷,藏着多少风雨难挨。
张爱玲说的:
“笑,全世界与你同声笑;哭,你便独自哭。成年人的委屈,都是不能分享给别人的。”
布丽可是幸运的,她遇到了罗宾和穆克。
他们把自己人生中的委屈和狼狈剖开给她看,让她懂得,这世间所遇的每一个人,他们的笑脸和成功背后,不知经历过怎样的风雨兜头、千疮百孔。
没有谁比谁更容易,也没有谁比谁更艰辛,希望和失望交错、悲伤与欣喜交集,这便是人的一生。
03> 闲话总有人说的
剧中有一忠告很有力量。
罗斯福总统夫人会见布丽可,表达了对纽约女子乐团的支持之后,对她说:
“布丽可小姐,我想给你一点建议,遵从内心的选择而不是听那些闲话,因为闲话总会有人说。“
想起奥运冠军杨倩,前些天在微博发了几张漂漂亮亮的聚会照、自拍照,就有各种乱七八糟的评论,说她“不务正业”,预言她“会在巴黎奥运会上出局”……
人性太复杂。
这个世界,多的是坏人、闲人、蠢人、不幸的人,他们嫉妒诋毁、无所事事、人云亦云、指指点点。
自己都没活明白,却对别人说三道四,以平衡自己庸碌龌龊的内心。
为这些闲话,扰乱内心,打乱节奏,殊为不值。
聪明如杨倩,删掉微博,自己该干嘛干嘛。
剧中布丽可面对的,更是恶意满满。
世俗的眼光、言语的中伤、汤姆森太太们的讥讽,已是家常便饭。
布丽可从不退缩。
当面讥讽,则勇敢怼回,背后嚼舌,则关我啥事。
指挥首秀开始前,报纸公开说着她的闲话、等着看她的笑话。
对她来说,向前一步是人生,退后一步是黄昏。
她守住初心,坚定地做了自己的选择题,没有成为别人随意评价的判断题。
纷乱复杂的世界里,必须修炼出一种能力:听从内心的召唤,屏蔽他人的噪声,活成自己的标准。
说来容易,做来太难了。
柳岩给《梦华录》角色孙三娘写过一封信:
“别人总会捕风捉影、随意评判,或对我们释放善意的同情,而我们无需怜惜,对别人的议论绝不低头。”
她们三个弱女子,不畏人言,不妄自菲薄,努力打拼,自立自强。无数人为之感动不已,因为她们活出了人们内心企而难及的样子。
十几年前,电子企业都在想尽办法使设计更复杂的时候,乔布斯却追求设计极简,坚持只留一个按钮、开发触屏键盘,要产品“从简单到完美”。
主流认知看来,这是那样的可笑,Iphone推出的早期,被人讥讽“世界上最愚蠢的手机”。
多年过去,嘲讽者已默默退场,而他的坚持成就了一款伟大的产品,引领业界至今。
乔布斯曾说: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别人的生活里,你们的时间有限。不要生活在别人思考的结果里,被条条框框,束缚牵绊。不要让他人观点所发出的噪音,淹没了你内心的呼喊。”
获得认同是人类的天然情感需求。不过,我们也许不用太着急,穿过闲言碎语,终会有懂得的人,终会有鲜花掌声。
林语堂说:
“人生在世,还不是有时笑笑别人,有时给人家笑笑。”
重要的事情上,对待闲话,想想乔布斯说的“过滤噪音”,人生的路就能走得更坚定;一般的小事上,对待闲话,想想林语堂说的“彼此笑笑”,面对世界就能更豁达。
知乎有句话说,两种事我们应该尽量少干:一是用自己的嘴干扰别人的人生,二是靠别人的脑子思考自己的人生。
对人对事,保持一些谦逊和慈悲,少说闲话;保持一些独立和静气,少听闲话。
◐
穆克曾告诉布丽可:“人生就是一场游戏,你只需要学会怎么玩。”
寒来暑往,春满华枝也好,落叶秋风也罢,或许只是大树的一场风景游戏。
百川向海,有浅吟低唱,有波涛汹涌,或许只是水流的一场地貌游戏。
人生这场游戏的剧本该怎么书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