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不看票房成绩单,从时间线上来比的话,《隐入尘烟》也不具备优势。《独行月球》和《明日战记》上映了一个月,《新神榜:杨戬》和《小黄人2》上映了半个月,而这些新玩意,全部都被这个已经上映了两个月且同时在上映的第一周和第一个月票房扑街的《隐入尘烟》打败。
而且,根据票房监测平台显示,该片的排片率和上座率在二三四线的城市的比例,已经高于了一线城市。这是一个谁也没能预料到的局面,一部在大家认为是最不会看文艺片、最不懂得欣赏文艺的二三四线小城市,《隐入尘烟》反倒取得了大家的欢迎。众所周知的一个潜在规律,就是一部电影如果想要达到着能被称为近乎传奇的票房,二三四线往往是才最重要的市场份额。
有着这么好的成绩,使得这部电影密钥已延期至9月30日。从一部上映之初无人问津的文艺片,活生生变成了能够拉长密钥的票房冠军。很多人都感慨,真是活得久了,什么都能看到。头一次看到文艺片居然也可以在国内市场迎来这么好的成绩,难道国内观众突然全部变成熟,愿意接受各种各样的电影类型了?
但其实,这部影片能拿下这么好的成绩,大家不应该觉得意外。因为这一部看似是文艺片的电影,有很多爆款的元素。
第一个爆款的元素,是这部电影的口碑两极分化。
对于一部好电影,对于一部佳作来说,人们往往都是异口同声的好评和点赞。即便是存在这一些人并不会觉得这部电影没有那么的好,但是也不会认为这部电影很差劲。两极分化的事情,往往都出现在于某些商业片或者是粉丝电影当中。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样的情况就出现在了《隐入尘烟》中。
该片描述的是西北农村夫妻苦难生活,男主角马有铁是村里的困难户,女主角曹贵英则是一位身患痼疾、被哥哥和嫂子排斥的农妇。看到这个设定,也想到这个故事并不会有甜蜜和浪漫,里面主要的内容就是围绕着他们所教育的残酷现实。口碑两极分化的矛盾点,就产生在这里。
结合大家的评价来看,一部分批评者认为这部电影夸大了农村的贫困和丑陋,利用贩卖苦难的套路去赢得观众的泪水。而它确实走了一条先走送去海外参展,让外国人先注意到这部影片,最后迂回战术,返回国内上映。就是犯起了老毛病,特地去迎合西方对中国人愚昧落后的观念从而拿下奖项。
喜欢的人,就是另外一种说法了。他们恰恰觉得这部电影戳到了现实的痛处,中国现在就是缺少这样的影片。真实,而又能够发人深省。因为这些人认为,电影确确实实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农村所经历过的事情。
第二个爆款的元素,是它成功搞定了下沉市场。
电影在上线视频平台后,让很多人获得了资源,得以对其电影的部分片段进行剪辑,发布在了中国最大的两个短视频平台之上。两个短视频平台的免费宣传,恰好二三四线城市的观众看到进而产生了兴趣,选择走进电影院去看一看这部电影。这也是很多人一开始都未曾预料到的,二三四线的潜在消费者,恰恰是中国如今消费力最坚挺的一支力量,就是他们,让这部电影在上映两个月后,完成了每日逆跌的态势,逐渐突破了8,000万。
第三个爆款的元素,是这部电影总是能有更多的幕后故事可以挖掘。
一部好电影不仅电影本身有味道,看后面的内容也让大家觉得津津有味。从它的诞生之初,似乎就有故事可言。《隐入尘烟》的幕后,真的有很多故事,导演的七年磨一剑、赔上了家底、海清零片酬出演、再到整部电影除了海清之外,没有一个是专业演员,每拎出来一个点,都够自媒体人去发一篇文章。难怪,它的票房能够被推升至此。
看了再多说三道四的文章,刷过再多的小视频,对于这部电影,大家会给打几分,应该打几分,只有看过的人,才知道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