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 吵赢很爽, 但没用”

电影快讯 1437℃

01

最近,《演员请就位》火了。

这是一档导演选角的真人秀,请来了陈凯歌、李少红、赵薇、郭敬明四位导演。

50位戏龄不同的演员台上飙戏,台下导演现场点评,选出自己中意的演员。

第一期节目里,郭俊辰和董力演了一段《悲伤逆流成河》,老戏骨李成儒直接给了差评:

一段戏看下来,让人“如芒在背、如坐针毡、如鲠在喉。”

演技上,三个人的台词含糊不清。

作品本身也被质疑:这就是畅销书?

“难道我们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在看这种高中生谈恋爱?”

“郭敬明, 吵赢很爽, 但没用” - 陆剧吧

现场的气氛瞬时降到了冰点。

结果还不等主持人救场,原著作者郭敬明就来了个干净利落的回击

总共分为三步走:

1、同情走一波,把演砸了的锅往自己身上背,担当力满分。

2、“明式逻辑”碾压——你说它不好,是不懂欣赏。

“《悲伤逆流成河》可是中国第一部认真讨论校园霸凌问题的严肃作品。”

进一步拔高。

3、放金句制造记忆点:“你可以永远不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但请允许他存在;你可以继续讨厌自己讨厌的东西,但请允许别人对他的喜欢。”

大家的情绪被煽动起来了,这场battle观众判了郭导完胜。

被口才征服:

“郭敬明, 吵赢很爽, 但没用” - 陆剧吧

甚至黑转粉:

“郭敬明, 吵赢很爽, 但没用” - 陆剧吧

沉寂了好一阵的郭敬明,借着这一段酣畅淋漓的回怼再次出圈,引爆了热搜:

被全网力邀去《奇葩说》,就想看他“吵架”。

02

通过这件事,很多得出了一个结论:口才好,太重要了,走到哪里都不吃亏

这种心情不难理解。

不管是职场还是生活中,我们挨批、被否定只能听着,经常满腔热血打算放手撕逼,一张口才发现,嘴永远跟不上脑子,事后无数次悔恨“又没发挥好”。

于是,这次郭敬明的回怼三连击,就像是帮广大不会吵架的群众出了口气,非常痛快。

但事情的后续,却没有想象中完美。

这次郭导的神操作,除了巩固他“吵架界”的地位,并没有什么正面的影响和作用。

甚至败了不少好感。

因为很多人想明白了一件事儿,一时的口舌之快,爽是很爽,但是没用。

主要问题在于,冷静下来,更多人认为,李成儒老师尽管话说得很重,但非常中肯。

电影中确实有“校园暴力”元素,但并不是严肃讨论。

迎合市场的“中学生爱情戏码”更是冲淡了这一主题。

畅销的原著没有凸显“校园暴力”,只是风靡一时的“青春疼痛文学”。

更不要说人人调侃的中国四大烂片:小时代1,小时代2,小时代3,小时代4

怎么都洗不白。

观众的审美也在变,李诚儒提到的“家国情怀,忠人义士”更符合当今市场的潮流。

尤其是在采访中,老师还补充道,恋爱故事是好题材,但反对“廉价的笔触”。

可面对批评,不是谁都能抛开情绪,只听内容。

像极了职场中的一些人。

明明做得不怎么样,但你就是说不得。业绩不硬,但嘴特别硬。

领导说一句,他能顶十句。

有人总结,这样的人不能惹,不能怼:

他们只谈现象不谈本质,避重就轻。

因为你跟他谈专业,他跟你说情怀;

你跟他谈情怀,他告诉你要包容;

当你闭嘴了,他还要再跟你确认一下“其实你啥也不懂”。

比吵架更高级,有理有据地诡辩,让人落入逻辑陷阱。

口才溜到爆炸,就是经不起推敲。

03

要说起诡辩奇才,很想说说罗永浩。

前两天,已经开始电子烟创业的老罗,在微博上间接确认了一款尚未发布的锤子手机,犯了行业的大忌,惹翻了前同事,被批“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老罗的回应很刚:“那好吧,明天上午十点发长文正式撕逼吧。”

隔天凌晨又撤回了“撕逼邀请”,给老同事们道歉。

明明自己有错在先,第一反应仍是要撕逼。在说话这件事上绝不吃亏的硬核作风非常“老罗”。

罗永浩自从出道起,引发了无数的口水战。

大战方舟子、怒批俞敏洪、还找ZEALER创始人王自如开直播辩论。

对除了锤子之外的手机品牌大肆批评,非常狂妄:

“雷军太土,黄章太笨,乔布斯也就那么回事。”

喜欢他的人,深陷现实扭曲力场,被他感召;

在不喜欢他的人眼里,不过是能言善辩的“洗脑高手”。

但最终,不管说过多么漂亮的话,还是败给了现实。

自己也用上了苹果手机,尽管仍不忘吐槽不好用。

吹过的牛,要是不能变成现实,就成了忽悠,吵赢了谁都没用。

其实,没人生而完美,都要一路才踩坑,才摸索出一条正确的路

1996年,马云为中国黄页求访北京到国家某委,解释了半天:“我们做的事是在信息高速公路,把中国的体育产业放上去,让全世界都能了解”。

得到的答复却是:“这个事情你应该先约,你要是不约呢,我很难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沟通很失败,完全没在一个频道上。

他可以埋怨工作人员没有远见,甚至吵上一架。

不过马云还是选择从别人的反馈中,调整自己的策略。

最后才有了那句经典的品牌宣传,“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不轻易指责别人不懂,而是想办法让别人懂,这才是聪明人干的事儿。

很多时候,不怕前辈、大牛、领导、老板说话重,怕的是他们不说,但心里依旧不认可。

兼听则明。

那些习惯性反驳别人的人,会从听不进意见,到听不到意见,最终变成什么也不知道

04

《小欢喜》里有一段非常经典的“人脉论”。

“人脉不是说你发出多少名片,总发名片的是房屋中介,搞销售的。”

真正的实力,从来不用多解释什么。

马云,马化腾,黄渤……名字就是品牌,就是影响力,也不需要名片。

所以,“别说你认识谁,得说谁认识你。”

很多事情“自卖自夸”都不管用,获得行家的认可更重要。

人一旦太想赢,太想证明自己,表现自己的聪明,其实就已经输了。

前一阵的《脱口秀大会》,李诞就吐槽经纪人“太假”。

一次,他从经纪人那得到的消息是:

这个导演想拍一个电影就要让我主演,没有我不行。

导演从经纪人那得到的消息是:

李诞就要演他的电影,甚至自己写了剧本。

结果,两个人见面后,彼此根本不知道对方是干嘛来的,非常尴尬,什么都对不上号。

同时看了下自己的经纪人,两个经纪人却配合得天衣无缝并开始“商业互吹”。

让人十分无奈。

能说会道”在今天这个社会是很重要。

但是过犹不及,当一个人只剩下会说的时候,要么是实力有硬伤,要么会被认为办事不牢靠。

“虽然你们都不是娱乐圈的人,但你们在职场碰到这种特别会说好话,献殷勤的人,一定要小心,他们的办事能力是非常差的。”

现在的人都务实,喜欢行动派。

一百句好听的话不如一句有用的话。

只因为明白,做得不专业,才靠话术来帮忙,产品不行,才靠包装来救场。

甚至是沉迷于过去的一点成就,便不再能接受一点负面的评价。

只会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精致的油腻”。

所以,说得再好,不如干得漂亮。

当你以导演的身份出现,人们不期待你拍好片,而是只想看你吵架。

这本身,就输得很难看。

-END-

标签: 电影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