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影片《小鞋子》观后感

电影快讯 1099℃

影片《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是伊朗电影史上,第一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影片,自从开播以后,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极大的反响。这部电影是由伊朗导演马基德.马基迪和其他几位知名导演联合编排的一部反映在伊朗贫富差距悬殊的背景下,穷人生活极具艰辛的一部巨作。

作品中,小主人公阿里在买菜的时候,将已修好的妹妹的鞋子放在菜铺旁,结果被不知情的、回收垃圾的叔叔无意捡走。从此,阿里隐瞒父母,与妹妹共穿一双破球鞋。后来全市举办了一场长跑比赛,其中3等奖是一双球鞋,主人公知道这个消息后,兴奋地告诉妹妹,并发誓一定为妹妹赢得那双球鞋。在比赛冲刺环节,主人公被其他竞争对手恶意绊倒,但是想起妹妹没鞋子穿时伤心难过的神情,于是他坚强地迅速爬起来,竭尽全力往前冲,只为了拿到那个奖品――一双球鞋。最后主人公荣获了一等奖,奖品是一套运动服,获奖后的他异常难过,泪水夺眶而出,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他的鞋底早已被磨破,他的脚上满是大大小小的水泡与血淋淋的伤痕,在他与妹妹的对视中充满了绝望。令人欣喜的是,故事结尾,父亲的自行车上绑着两双鞋,一双是妹妹的,一双是阿里的,故事圆满结束。

观赏了这部电影以后,我认为它有以下两大亮点:

一是人物形象刻画饱满。作品中主人公阿里是个伊朗穷人区的孩子,年仅9岁的他,洗鞋子时和妹妹吹肥皂泡;父亲在做园林工作时,他和雇主家的小男孩相玩甚欢,惜别时依依不舍,体现了作为小孩子的他天真烂漫、乐不思蜀。他是一个小孩子,但他更是一个大人,他是年幼的万能之神,他有着责任、勇敢、担当等优秀的品质,他像一束直冲上云霄的烟火孤独、无助,却又朝气蓬勃。

(一) 他为人孝顺,想事周全,他丢掉妹妹的鞋子后,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受责罚,而是没到月末,父亲没有工资,所以不能给父母添麻烦;回到家买菜、拖地,无事不干;朋友找他去打球时,由于没有鞋,再加上母亲卧病在床,他果断拒绝。

(二)他懂得争取,敢于挑战,比如祈求老师给他参赛的机会,在长跑冲刺环节,为了球鞋而不懈努力;在富人区敲门,给父亲争取做园林工作的机会。

(三)他心存善良,充满大爱。当妹妹告诉他,在学校发现一个小女孩穿着她鞋子时,他充满了希望,直到发现小女孩家非常贫困,小女孩父亲是盲人,于是他们立即打消了要回鞋子的想法;他特别喜欢老师奖励给他的那支自动铅笔,但是为了取悦妹妹,他忍痛割爱,毅然决然地将其送予妹妹。

二是作品简短、内涵深刻。整部影片时长1小时27分56秒,其剧情发展像被抽打了的骏马飞速挺进,在圆满部分戛然而止。与《一次别离》《推销员》等其他长达两个多小时的伊朗影片相比,《小鞋子》短小精悍,却五脏俱全、内涵深刻。整部影片以当下的伊朗为背景,导演以质朴的内容,给人带来惊心动魄的震撼,体现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多数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大家积极思考如何开阔视野、丰富精神食粮,但是世界上却有许多人食不果腹,为了一日三餐辛苦奔波,体现的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贫富差距的悬殊。

作者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他给予小主人公站在领奖台上的荣誉,以及获得欢呼、掌声和鲜花的机会,给予顶梁柱身份的爸爸改善生活的希望。影片告诉我们,每个人幸福的童年都是相似的,痛苦的童年却千差万别。作者在影片中站在贫困人的角度,体验着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体现了作者发自内心的对穷苦人民的怜悯。作者刻画的穷人朴实、诚恳,同时展现了他们有苦有乐、痛苦并快乐着的复杂生活,作者对穷人的美好生活充满了希望,寄托了对穷人真挚的祝福,渴望着穷人能够走上致富之路、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作品的名字《小鞋子》,看似不起眼,却意义深远。根据1伊朗里亚尔=0.0002元人民币计算,一双地摊上的小孩鞋,大概是7.5-12.5伊朗里亚尔,约折合人民币 15―25元,听起来不值一提的一双小鞋,在主人公心里却像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丢掉鞋以后,他总是两眼泪汪汪,很少面露喜色,他因鞋而悲,因鞋而泣。剧情以小鞋子拉开帷幕,又以小鞋子画上句号,体现了影片把握主旨、制作有始有终。这双鞋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魔力,这个标题,进一步深刻揭露了鞋子背后,贫困人民的各种辛酸。

伊朗影片《小鞋子》观后感 - 陆剧吧
标签: 电影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