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柏村100岁了。
8月8号,一个特殊的纪念日,台湾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
郝伯村有写日记的习惯,这本回忆录便是他自己根据日记,加上个人观察历史与时事的心得,亲手一字一字,历时十余年才完成。全书25万字,收录了64张家庭与从军、从政的珍贵历史照片。
郝伯村的一生见证了许多中华民族过去100年发展的重要关键时刻。
读这本书,就像阅读了一个大时代的历史长河。
郝柏村17岁从军,参与抗日战争,随国民党撤退台湾,历经金门炮战,担任蒋介石和蒋经国父子的侍卫长,之后被任命为台湾军事部门首长,行政院长。
只可惜,郝柏村在当天因为身体微恙,无法出席记者会,改由长子、国民党副主席郝龙斌代为致词。
郝龙斌说,“今天能出版郝柏村的回忆录是最好的生日礼物,也是郝柏村一生的心愿”。
郝龙斌说,“整个回忆录的核心就是振兴中华,保台反独,我相信他最希望跟大家讲的一句话也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郝龙斌说,家父是他心中真正英雄,永远的学习榜样。
郝柏村晚年致力于记录历史,尤其是中华民族的对日抗战史。
他曾多次前往大陆,勘查抗战遗迹,对于两岸关系发展也十分关注。
应邀出席的台湾前领导人马英九,就称赞郝柏村的回忆录,能让台湾拨乱反正。
马英九说,“郝院长在序里面,把陆游当年著名的诗《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把它修改一下,变成‘保台反独绝非空,但悲不见中华同,两岸和平统一日,家祭勿忘告乃翁’。我相信,他这个精神,他的期待一定可以实现”。
郝柏村的一生,映照出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的部份光影,他坚决反对台独,期盼年轻的一代,能够借由阅读历史,看清两岸的过去和未来,再次振兴中华。
郝柏村来自江苏盐城,19岁那年,郝柏村少尉带着爸妈和弟妹到县城的照相馆,拍了生平第一张全家福照片。
兵荒马乱的年代,郝伯村当时心想,就算自己战死,至少家人能有张合照,作为永久纪念。
结果,郝柏村真的没再能见到父母。
他很幸运,在战争中生还,后来甚至出将入相,位极人臣。
但双亲却在抗战胜利之前先后病逝。也因此,郝伯村一直把这张照片带在身边,后来还请人绘成油画,至今挂在家中。
郝柏村曾是炮兵,经常南北调动支援各地战场。相比于在直接与敌搏杀的步兵,担任火力支援的炮兵,多数时候不在第一线,或许也是他能从战争中得以生还的原因之一。
回忆录中记述,1938年底,日军攻陷广州,郝柏村先前奉派支援防御,但他没有收到撤退的通知。部队紧急撤退时,车队还遭到日军战机扫射。
郝柏村身旁的驾驶员当场身亡,他也负伤满头是血。
伤愈之后,他也没再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直到75年后,他在医院健康检查,头部电脑断层扫描发现有金属反应,显示头骨上嵌了一片细小的弹片。他才知道,原来战争曾在自己身上留下“纪念品”。
在郝柏村在回忆录中半开玩笑地说:“自己到了老年都没有失智的问题,或许要感谢这块碎弹片”。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并非浙江人的郝伯村后接任老蒋侍卫长,他当时喜忧参半。一方面代表老蒋肯定自己过去表现,但“伴君如伴虎”,稍有差池,前途就地止步。
结果,郝伯村表现深获两蒋肯定,侍卫长一干4年多,为他后来的军中发展铺下坦途。
郝柏村先前一直以身体硬朗,还能定期打高球、游泳。
不过,去年9月,夫人郭菀华去世,对他打击不小。
今年4月,他突然中风,一度病情危急,经过医护人员全力抢救,才逐渐康复。但中风后的身体已不如前,也导致他今天无法亲自出席新书发表会。
郝伯村一生工作,以领导为主,从领导40人的排长,到领导2300万人的行政院长。
他在回忆录中感悟:“领导者无论职务高低,其时空观念虽不同,但面临的难题与难关是必然的,如何处理难题?如何突破难关?全看领导者的领导艺术。领导的本质就是艺术,我处理难题、突破难关的手段,是坚持大是大非的原则,自然就难题不难,而难关无关了”。(完)